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现代货币危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使国际经济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墨西哥、欧洲、东亚地区所发生的货币危机不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也促进了理论界对货币危机问题的研究。本文对迄今为止的四代货币危机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希望对入世后的中国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会科学以寻求本研究领域的因果关系为终极目标。因果关系分析不仅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一种理论建构的模型,同时也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因果关系对于理论的建构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存在着排斥感性与社会性、忽视主体间性和拒绝分析过程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民族理论主要包括民族自决权理论、民族平等团结理论、民族法制理论等。列宁的民族理论对多民族的俄罗斯解决民族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族性是族类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是形成族类群体认同的纽带。族性认同是族类群体形成认知和行动一致性的基础,凭借动员的环节,族性及族性认同被带入政治场域,参与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并因循不同的政治行动呈现出族际关系、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族类群体与国际关系的复杂交织和震荡联动,在不同的时空表现出不同的态势和影响。当族类群体的政治行动超出有序范围,以暴力、骚乱、恐怖行动、屠杀、清洗、武装冲突和分裂运动等形式出现时,便给相关群体带来恐惧与伤害,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失序与动荡,甚至会危及国家主权和地区、国际的政治关系与秩序。族性安全,是指因族性动员而对人的生命、社会秩序、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是否产生威胁或损害的状态。族性转化为安全议题需要以认同为基础、以动员为条件、以信念为支持,并在一定的族际结构中发生,因而需要族性认同、政治动员、民族主义、离散政治等理论的诠释。族性安全的研究范式可分为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主权国家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海湾各国都面临着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的严峻挑战。海湾地区无政府主义状态为霸权主义提供了扩展势力的条件,无论是地区霸权或世界霸权都是地区不稳定的重大因素,它们都对地区秩序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务实主义理论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一理论的运用丰富了海湾地区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均衡是在国家利益关系和力量关系交相作用下的一种状态,各种势力之间互相牵制、彼此抵消,形成稳定状态,均势外交成为限制实力和寻求稳定与均衡的重要手段。海湾地区均势特点为“均衡→失衡→无序→再均衡”反复循环;现有的均衡极不稳定;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文化理论及实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6,4(9):26-33
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伊斯兰教首先是和平的宗教,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旨在通过宗教实现人类和平。圣战是重要的伊斯兰文化理论之一,它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一直与伊斯兰教相伴生。圣战还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它包括内部冲突、对外冲突、战胜敌人和战胜自己的私欲。在伊斯兰教诸多精神中,圣战精神最具魅力。服从理论是伊斯兰教的精髓之一,伊斯兰教是服从真主意志的宗教,服从使者也是根本特征之一。在神权至上的伊斯兰社会里,服从意识成为宗教文化发展的重要特色。报应理论,是伊斯兰的经典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理论与社会生活十分密切,在社会上有很大市场及文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人们存在着诸多争议,这些争议有些来源于对"国际关系"这一学科本身的定义,有些则来源于对什么是"理论"的分歧,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阐述对"国际关系理论"这一概念本身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现存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分为两大类,分别冠之以"硬理论"和"软理论",并以这种分类法为标尺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三次论战做了分析,指出这三次论战都是概念上的错位。本文认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这种分类应该有助于厘清现有理论的混乱关系,并为建立统一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印度大型集会活动频繁,踩踏事故时有发生,需要对其重点研究。以2004—2015年间发生的踩踏事故为例,借助Nvivo10软件,结合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编码、归纳和整理,最终提取印度踩踏事故诱发因素的4大核心因素,即人群因素、设施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此外,以踩踏事故的发生过程为主线,结合事故诱发因素,分析事故在不同阶段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最终提出踩踏事故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对恐怖主义诱因的理论解释大致可分为两个阵营:个性缺陷模式和社会学 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和个性缺陷模式从行为主义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暴力行为(包括恐怖 主义行为)的起因, 对恐怖主义的动因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也有其局限性。9· 11事件后, 文明冲 突论和全球化理论因其对恐怖主义文化和经济根源的分析以及9· 11事件的验证而受到广泛关 注。鉴于恐怖主义产生根源的复杂性, 我们无法用一两种简约的理论来提供认知恐怖主义的路径。 但上述理论有助于我们全面解释和理解恐怖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7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中校弗兰克·霍夫曼在《21世纪的冲突:混合战争的兴起》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混合战争”理论,并认为“混合战争”理论最能反映当前及今后美军所处作战环境的特点。该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受到美国军事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为美军官方所接受。美军认为,按照传统或非传统、正规或非正规、高强度或低强度的标准来区分威胁已经无法体现安全环境的复杂性,美军正面临由常规军事能力、非常规军事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俄油管线与能源合作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俄石油管线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牵动了世界的视线。这次的能源合作 ,其牵扯面很广 ,出现问题很多 ,经历 1 0年时间尚无定论。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从本质上讲是双赢互利的 ,从长期角度讲需要构筑合作的互信基础 ,但是俄罗斯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给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 ,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原油的资源目前尚未落实。本文用博弈论基本原理论证了以上各点。由于俄罗斯国内情况非常复杂 ,我国也没能对预期风险和事态发展进行充分估量 ,在合作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加强互信 ,积极有效地开展两国长期能源合作 ,是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cush and Folger (1994) in The Promise of Mediation acticulated distin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ist and Relational ideology, and linked them to specific theoretical orientations to mediation practice, problem-solving and transformative, respectively. Yet, a question persists as to whether these distinctions produce any material differences in practice. This question is approached here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a single construct in the mediation literature, empathy.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Individualist and Relational ideological frameworks have material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cept and the practice of fostering empathy between the parties to a mediation: The problem-solving framework fosters a social interaction which can be understood as transactional empathy while the transformative framework fosters an interaction described as relational empathy.  相似文献   

16.
"正义战争理论"的当代意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义战争理论"是指旨在确定何时、何人、何地为何种形式的政治目的而使用武力是正当的,以及对正当使用的武力如何加以限制的理论,它在内容上包含两大分支,即"开战正义"和"交战正义",它们分别涉及在哪些情况下使用武力是具有合理性的问题以及对那些合理使用的武力如何加以限制的问题。"正义战争理论"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20世纪国际规范,尤其是国际暴力规则的核心内容;二是对冷战后世界中频繁出现的各种局部战争,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干涉战争能起到相当程度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Examining the history, conceptual breadth, and recent trend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it is clear that this subfield provides what may be the best conceptual connection to the empirical ground upon which al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theory is based.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ctor-specific focus, based upon the argument that all that occurs between nations and across nations is grounded in human decision makers acting singly or in groups. FPA offer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IR—theoretical, substantive, and methodological—and is situ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ll social science and policy fields as they relate to international affairs. A renewed emphasis on actor-specific theory will allow IR to more fully reclaim its ability to manifest human agency, with its attendant change, creativity, accountability, and meaning.  相似文献   

18.
In a recent debate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terms "bargaining and arguing" have been construed as semantic opposites. The present article rejects this dichotomy and offers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clarify the logical and pragmatic relationship of bargaining and arguing as modes of the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through communication. On the basis of speech act theory, a method for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bargaining and arguing is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 with an example of conflict resolution by mediation. Four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irst, in empirical processes of communica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in almost all cases both arguing and bargaining will be present. Second, only in the rare cases of pure conflicts over solely facts or values will arguing appear. Third,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interest conflict, arguing is not an alternative to bargaining, but a means for bargaining. Fourth, although bargaining and arguing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solve certain types of conflicts, their success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and cannot be taken for granted.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进行了梳理,详细分析了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的关系,并用此分析冷战后的中国—东盟关系。本文认为中国—东盟之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国际社会,主要依据有:两者缺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两者关系的机制化程度不高。所以,要改善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至少做到: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跨文化交流,真正发挥双边国际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富有科学性和时代性。越南运用这一理论,立足本国实际,以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为目标,以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主要任务,从直接过渡转向间接过渡,走出了一条富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动态,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