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河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河北省基督教协会合称河北省基督教两会。  相似文献   

2.
1922年到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全国范围的社会运动,其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及其控制、利用的基督教.非基督教运动历经六年,几经波折,在中国现代史、教育史、青年运动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探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教育史及学生运动史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时期广东基督教教案与岭南文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法战争期间,广东成为全国反洋教运动的中心,仅在1884年的8月至10月份,就发生"教案"30起。以至广东在教案史的第二个发展时期(1875--1884年),"教案"数高居全国第一。本文对这些特殊时期的特殊"教案"不仅详加考察,而且从岭南文化特性角度进行透视,探究了引发这一时期广东教案的四大深层文化因素,旨在为教案区域性研究的深化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1922~1927年爆发的以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及收回教育权为主线的全国范围的非基督教运动,从表面上看,积极从事反对基督教斗争的是各地非基督教同盟,但实际上,在他们背后还有众多团体、政党的关注和指导.非基督教运动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政党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国共双方而言,国共两党中一些要人都积极参与和引导运动;国共两党都对运动的关注和指导成为一种政党行为,成为共同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1922-1927年由知识界引发后扩展到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一方面,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抵制有着历史根源,它体现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和政治生活上的冲突;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以来从哲学、文化的角度对基督教的批判,终于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社会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国内宗教批判思想的必然结果,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督教中国化是新时代宗教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当前农村基督教发展态势相对稳定,呈现出城镇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逐步中国化进程中,存在着神学思想建设滞后、缺少中国化的表达形式、与传统民俗的紧张、传统文化浸润不足、境外宗教渗透活动影响等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农村宗教治理工作,积极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加强农村基督教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系统性思维、整体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重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政治抗议运动,非基督教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和发展内在关联:这一运动的兴起是这一纲领得到全国各界民众的认同和参与的标志,而这一纲领的内涵也在运动中不断充实--在运动实践中总结出的"文化侵略"概念,提供了在思想文化领域批判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依据,完善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在宗教治理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基督教的时代使命。我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领袖吴耀宗先生曾用“大时代的宗教信仰”来形容处于风云变幻的历史关键时期具有爱国主义特殊使命的我国基督教。当前我国基督教以坚持中国化方向来积极回应“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时代命题,同样具有“大时代的宗教信仰”特质。本文从当前我国基督教所处的国际环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等方面来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时代性挑战和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发展新常态境遇下最现实和最紧迫的任务。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由来已久,自传入中国之日开始,虽历经波折,但从未中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如何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当前宗教工作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尝试为基督教中国化找准定位,确立目标,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督教面临国外渗透加剧和内部加速重构的双重境遇。基于长三角发达地区部分城市的调查发现,城市基督教教牧管理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特别是海归精英基督徒群体的生长对加速传统牧养方式变革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依然是城市基督教工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优化城市基督教堂点布局已成突出课题。提高新时代城市基督教工作水平,需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坚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准则,坚定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自信,让基督教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和行为标准并吸取中华文化的其他有利因素;同时,还要深刻把握“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的理论,坚决贯彻群众路线,持续改善民生、落实民权、促进民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基本命题。在这一命题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作为其内在逻辑线索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近代社会条件和文化机制的选择;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人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为基本主题,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撰写的两篇著名的哲学文章<实践论>和<矛盾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两个方面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对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在方法论上给予了明确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逻辑时期,即继承探索期、发展创新期和整合凝聚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对人的关切,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在。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证明,每一时期的指导方针只有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对科学与基督教关系的研究,探讨要加快发展科学,必须实践“三个代表”,正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关注科学与基督教的对话,挖掘基督教中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在宗教界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问题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获得累累硕果。在这过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球视野,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六个方面。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理论遵循与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高度强调方法的意义,甚至把方法强调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所谓方法论就是研究一般性方法和特殊性方法的理论;所谓方法论体系,指诸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秩序,也即将所有方法作性质功能的分类、归属、分层、揭示其功能与局限,依据各方法的这些不同所规范出来的一个有高低层次、相互联系的功能结构。方法论体系包含如下五大类方法群:哲学思辨方法、实证方法、规范方法、一般通用方法、特殊理论方法。主体根据研究目的,对各种方法进行选择使用和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建设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范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研究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从最初的独特命题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范式"."范式"的"引入"从表现上看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视角,但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的本质内容的发展使然.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方法、基本原则提升为理论范式同时相应地确立其鲜明的研究范式地位.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大课题,而且应该是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各学科分门别类地研究这个理论范式并把它作为基本研究规范,最终使之成为中国学术的国际身份和象征.以"范式"概念为例,需要辩证地评估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绝不停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