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秩序昭示着社会秩序的高级形态和基本走向,旨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延续,保障农村民间金融的正常运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制度缺位、风险防范机制缺乏、价值取向滞后等问题。构建理性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秩序十分必要,具体路径包括:国家法对农村民间金融的认可与规制;农村民间金融与"软法"之天然契合;农村民间金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之健全;农村民间金融市场之培育。  相似文献   

2.
张凯  曹露聪 《求索》2012,(12):226-228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中国农村亦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的生成机理源于信息在农村民间贷款人与借款人、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所有者与经营者、农村民间金融中介机构与借贷双方、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当局与被监管者等金融活动主体间的非对称性分布。这就为民间金融道德风险困境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此,我们必须为化解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而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在制度性对策层面上,应从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完善对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适度监管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领域的民事责任制度架构等方面对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民间借贷既是经济金融行为,也是法律行为,社会对其关注度很高.2011年以来,民间借贷发生了一些问题与风波,尤其在部分地区民间借贷已经呈现出“高利贷化”的特征,这应引起我们重视和警惕.为此,通过法律创新形成制度激励,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预防和打击民间高利借贷,祛除民间借贷“高利贷化”之困,保护民间借贷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以此保障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间融资作为国家正规金融渠道之外的一种融资活动,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环境。由于法律在民间融资的认定、保护、规范和引导方面存在缺陷甚至冲突,使得民间融资游走在法律边缘,集合法性与违法性于一身,妨碍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正确区分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构建合理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5.
正确引导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正规金融的融资门槛高不可及,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不得不常常求助于民间金融。农村民间金融并非洪水猛兽,在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成晋 《人民论坛》2015,(8):88-90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形式多样,具有自发和盲目性、不规范性、地域性、广泛性和信息不确定性等特征,存在缺乏法律约束和监管、农村民间资金外流、潜伏风险巨大、缺乏系统和完善的农村民间金融体系等问题。要从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和引导农村民间资金的流向等方面入手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融资的一种方式,能有效缓解银行借贷资金不足、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制外的有益补充。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缺乏对民间资金的规范和引导,导致民间借贷纠纷不断,如何通过体制创新形成制度激励,促使民间借贷走出困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燕  邹维 《桂海论丛》2009,25(4):62-65
农村民间金融是对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一种补充,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农村民间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农村民间金融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监管之外,容易增加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使之在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其纳入法律的规制范围中.通过考察台湾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大陆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监管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为我国大陆的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及立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借贷一方面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规范引导,而给金融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目前,民间借贷法律依据不足,利率一再飙升,纠纷不断,立法的紧迫性日益增强。建议制定一部专门的有关民间借贷的单行法规,从概念上彻底划清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完善民间借贷监管和监测法律制度,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主要条款应加以规范,对于借贷资金数额较大的,规定担保抵押,建立通畅便捷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0.
地下钱庄具有行为的违法性、信用的脆弱性、手段的隐蔽性、经营的灵活性等特点。我省地下钱庄的产生与发展,既与金融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人文风俗特点等经济因素和社会特点有关。又与法律制度、执法层面等法制原因有关,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下钱庄有满足民营经济融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一面,也有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体制、降低宏观调控结构性效果、助长违法犯罪活动的负面作用。对此,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引导民间融资行为;二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三要适当放宽购汇额度,积极引导外汇供需平衡;四要拓宽融资渠道和引导民众正确投资;五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六要强化预警防范宣传,努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而广泛的存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其有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等多种形式。而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在其运行上有正负效应,需要对其规制引导,可以通过加强其法制化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发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及完善小额信贷组织等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而广泛的存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其有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等多种形式。而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在其运行上有正负效应,需要对其规制引导,可以通过加强其法制化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发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及完善小额信贷组织等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连续下调,私人之间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民间借贷日趋活跃,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由于普通老百姓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了目前我国民间借贷活动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诱发了诸多纠纷。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的农村刮起了一股“高利贷风”,这不仅扰乱了当地的金融秩序,而且使大量的借款“石沉大海”,助长了讨债仇杀行为,严重危及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所以,本文试图对当前民间借贷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实证分析,并就如何依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与现实:中国民间融资的生成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哲 《求索》2012,(4):217-219
民间融资是"自生自发"形成的金融秩序。在逻辑与体制动因上,民间融资是我国"金融抑制"所产生的对我国正式金融制度的必然补充。在现实中,我国民间融资面临着诸多生存困境:国家法律的强硬打压;"民间金融法制化"的泛化等问题阻碍着民间融资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理清民间融资的法理与实践关系,在理顺逻辑与现实的问题上对其进行适度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陶娟 《前沿》2005,(7):167-169
民间调查业在西方国家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职业,并已经过当国法律的认可和规范,拥有合法调查权。我国的民间调查业近几年发展迅猛,而且有存在的必要性和法律空间,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所以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对民间调查业予以监督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制度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中,对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规范内容有些不合理,严重阻碍着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也不利于宅基地流转的进行。因此,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规范必须改革以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活动呈现集中爆发态势,极大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我国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界定较为粗糙,对非法集资的定义界定模糊,不仅使得非法集资的认定泛化,也给非法集资者提供了规避法律处罚的漏洞。应当完善我国非法集资法律规制体系,顺应民间金融逐步合法化的经济发展要求,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调整行政、刑事监管制度,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犯罪,维护健康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18.
<正>济政办字[2014]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有效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市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发[2012]1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机构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3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工作通知如下。一、明确总体要求(一)加强服务,合理引导。建立完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机构通过合法途径集聚民间资  相似文献   

19.
顾玲玲 《人民论坛》2020,(11):104-105
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法律保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弱势者对金融权利的维护。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法律体系,要从制度设计、法律框架、监督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明确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法律地位,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管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民间金融被妖魔化,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被严重忽视.为了"洗白"民间金融,恢复民间金融应有的市场地位,有必要以民间金融的极端形式--"温州抬会"为案例进行剖析.从危机中发觉民间金融的积极因子,将民间金融规范合理地引导到市场秩序中,使之成为国有金融体制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