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决定一个高校的发展,牵涉到千家万户,是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外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就成了大学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就业心态,并针对这些不良就业心态提出了合理的引导办法,以期对农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端正心态、促成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就业的担忧和恐惧,就业压力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信仰心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深层次原因。就业压力大,信仰心态会差;信仰心态不良,就业压力就大。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扰,就必须帮助大学生调整信仰心态,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进行耦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心态失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大学生个人、高校、社会等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转变,将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陆乃麟 《前沿》2010,(10):168-170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在对广西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影响因素之大学生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现阶段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高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引导大学生开阔就业视野和转变就业观念,顺利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
黄菊 《传承》2010,(30):130-131
201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对如何提高新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四点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建议。即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见习基地,开展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6.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静 《人民论坛》2010,(4):144-145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可以采用认知疗法启发有就业焦虑倾向的大学生,帮助其寻找不良认知、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使其放弃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就业认知,以消除焦虑症状,释放心理压力,早日实现科学就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不良心态和误区透视及其调适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 ,由于社会和个体等原因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种种不良心态 ,陷入就业误区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 ,调适就业心理 ,克服和避免不良心态的干扰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帮助大学生择好业、就好业是高校每个就业指导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就业观念、心态、择业取向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大学生择业中最注重工作的发展机遇,待业期最青睐过渡性就业形式,对中小企业认同度较高。大学生对当前政府和高校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的就业服务较为满意,其中准就业政策最受大学生认可。课题组建议,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加强合作,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制度环境,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导向的就业服务,深化准就业政策,继续推进就业政策创新,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静  赵梅庆  任晓锋 《传承》2009,(20):108-109
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实行校企合作等途径来切实改善和促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同时,毕业生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正视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满怀信心,积极就业。  相似文献   

11.
蒋毅 《理论月刊》2005,(12):180-181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导向、渗透功能。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期望值、务实性和择业时的矛盾心态。繁荣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实行校企合作等途径来切实改善和促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同时,毕业生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正视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满怀信心,积极就业.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市场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体现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典型心态。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天之骄子”们何去何从呢?这不仅是站在就业十字路口的毕业生们考虑的事情,同时也是全体大学生和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一些调查资料,从社会生活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角度,对大学生典型的择业心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心态析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坚 《求索》2004,(10)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处于不稳定状态 ,他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的“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分配制度缺乏全面了解 ,面对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 ,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高等学校对学生缺乏系统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就业环境 ,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依据湖北省辖区内6所高校的2006届毕业生择业心态状况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了农村与城镇、重点(部属)与非重点(省属)高校、贫困与非贫困三个对比组学生的择业心态,他们在就业前景、求职中最令人困惑的因素、就业能力和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倾向和表现,既有积极之处,又有消极之点;有良性心态,也有不良心理疾病。从政府、学校、大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就业心态不好,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等。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逐步解决这些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可能解决好。  相似文献   

17.
刘静静 《传承》2011,(26):58-59
当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就业心态和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高校辅导员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显得相当重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可或缺。要明确大学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角色定位,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加大与大学生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状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大学生的职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矛盾是明显的,具体表现为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较大;择业单位的偏好与实际流向偏差较大;择业首选地与实际就业地的差异明显。心态失衡、道德观念世俗化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化导致了这种矛盾关系的产生。对策是:树立正确的心态是前提;拓展良好的就业途径是关键;进行必要的职前教育是保障。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贫困毕业生是就业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高校在做好贫困生就业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学生个人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贫困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据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今年该校选择中小城市就业的学生已达到总人数的3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城市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使大学生的心态愈发务实;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城市重视人才,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