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危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意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生态危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文化危机,因为文化可以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将科技系统地用于征服自然,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增长,满足人类自身无穷的欲望,自此科技在文化发展中逐渐成为主流,人文逐渐被边缘化,现今仍延续着这样的趋势。所以,生态危机所表征的并不是文化危机而恰恰是人文文化危机,可以说,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科技文化的价值观体系。作者认为,求真唯实、批判创新与宽容是科学精神和科技文化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是现代科技文化的价值观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次,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现实,对伪科学和邪教的反科学本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后,文章指出,在目前我国经济政治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现的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伪科学和邪教的本来面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作用几乎渗透到城市文化的各个层面。它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高素质市民和社会服务,同时作为城市文化组成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有它独特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影响科技传播的重要因素。科技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离与对抗、两种文化的异质性、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中的落后成分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等均对科技传播形成制约。为此,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传播的文化氛围,融合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并加强科技传播专业建设,改进科技传播语言艺术形式,以消解科技传播的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2)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类别,深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不同,文章就中美两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层面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所启迪。以此为基础,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借鉴一些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建设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使人类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就产生了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认识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建设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随着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我国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不过在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要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方案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春姣 《理论探讨》2004,25(6):38-40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东方社会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在文化层面上进行反思,再现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消解与弱化、文化回复与强化的过程,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红  崔龙滨 《学理论》2015,(3):118-119,13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进步,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整体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不仅仅存在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令人担忧。当前,农村文化活动贫乏、娱乐休闲活动少、人才流失量大、经费短缺等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分析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之上,探索当前全省在建设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找根源并且提出对策,从而使得文化能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起到促进作用,以期对黑龙江省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新的发展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崭新的人文价值取向。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应从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4)
高等学校作为传承文化、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基地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校园文化方向,保证主流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其育人的基本功能。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校园文化研究的情况,指出了其不足,介绍了鲁文化的基本情况,提出了鲁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需建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体系,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要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支撑和带动作用,构建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有机统一、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要注重五大平台建设:文化科技公共技术服务,文化科技企业信息交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科技应用,科技企业文化创意内容开发和文化科技消费市场扩展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馆藏资源提供利用是建设地方文化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高校图书馆在弘扬和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并定位好服务角色。2006年起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建设,面向社会读者陆续开放其馆藏资源。总结安徽科技学院馆藏资源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经验如下:转变思想,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利用馆藏资源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开放馆藏资源;实现了高校馆藏资源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与互动。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新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两大历史任务过程中,加强新疆农村文化建设,是提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水平的基本要求,只有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才能为推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和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化是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增长的产物,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思想文化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倍增效应和催化作用。我们从弘扬主旋律、掌握主动权、增强凝聚力以及突出实效性等方面,探讨网络化时代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的根本权利之一。保障民族文化利益,关系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工作在取得重大成就的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现代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6.
文化和谐与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价值。认同主导文化,把握文化和谐正确导向;创新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和谐文明风尚;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开发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培育文化骨干,促进文化和谐辐射延伸;促进文化交流,抵御各种腐朽文化侵蚀。这些是当代知识分子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应该承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给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高校一定要乘势而上,采取正确得当的策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同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应进一步丰富高校文化内涵,提升高校文化品味,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牌和文化软实力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0)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在内的全方位建设。其中,文化建设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没有文化上的进步,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现代化。因此,深入审视和探讨文化建设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教学科研的发展过程中和社会实践中由师生创造活动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的整体。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属于先进文化,催生先进文化,引领创新先进文化。通过培育人才,科学研究,传承弘扬先进文化,支撑先进文化,以民主科学精神等文化理念对社会文化起示范作用,批判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伦理关怀与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为社区成员共同创造 ,体现着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道德评价和感情色彩。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提高社区文化整体水准的工作 ,在其进行过程中 ,伦理关怀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 ,应当成为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往纵深发展的重点所在。本文认为 ,社区文化建设中注重伦理关怀 ,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