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必须继承和弘扬这个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凝聚起党群同心同德的伟力。  相似文献   

2.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必须继承和弘扬这个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凝聚起党群同心同德的伟力。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8):7-8
整风精神凸显了我们党为民求是的优秀品格,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蕴含着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担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4.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广大老干部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对理想信念坚定执着、对党和人民事业无比忠诚,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广大老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康续红色血脉,讲好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故事,积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善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的“强起来”,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  相似文献   

6.
瞿遇春 《学习月刊》2009,(18):68-69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得到了不断升华,已成为我们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两型”机关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推动中共创建史的研究.探讨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定于2011年6月中旬在上海市联合举办“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汇》2023,(2):4-8
<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党的二十大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进大会主题,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党章。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伟大精神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他再次强调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是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生动反映。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0.
本报讯在迎接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参与组织了一系列全市性的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在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一是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二是坚决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12.
91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90多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使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在这一光辉历程中,培育并弘扬了光耀史册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王曼  韩锦伟 《世纪桥》2023,(3):69-7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美丽叫奉献。在柴达木盆地51年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几代青海石油人怀着对发展祖国石油工业的满腔热情,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光大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富于自我牺牲的传统美德,形成了以“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精髓的柴达木石油精神,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石油职工队伍,形成了一套以柴达木石油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成为油田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灿烂的爱国主义精神。纵观朱德同志的一生,爱国主义思想无不贯穿其中,也正是长期以来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和救国救民的强烈使命感、高度责任感的鞭策成就了其伟大的一生。现今,爱国主义仍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本文试图对朱德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些探讨,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优良传统已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加强优良传统传承要注重探索优良传统的基本规律,从理想信念支撑、榜样示范导向、与时俱进创新和机制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的理论研究,为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用三个“必然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关党的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抓好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锤炼初心.体悟使命,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人,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8.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于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反对腐败、端正党风、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与过去相比,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有了新的更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长期方针 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艰苦奋斗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9.
王舴 《党史文苑》2008,(7):69-70
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创举中也铸就了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品格.它是党的事业生动实践的理性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结晶,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强大动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德为先、创先争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德为先、创先争优"的历史.在全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今天,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仍然离不开"以德为先、创先争优"这一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