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因此,为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必须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弥补集体经济组织的“虚位”,搞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立法。  相似文献   

2.
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小军 《求实》2004,(12):102-105
在城市化进程中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空间的扩展 ,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 ,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 ,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保障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 ,需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 ,探索城郊结合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法 ,给城郊结合部农民拆迁以“市民待遇” ,为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建立和完善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制度缺陷与重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祥林 《学习论坛》2006,22(2):31-33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一般认为,农民有职业和身份两个层次上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身份上的农民概念和职业上的农民概念在农村非农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失地农民开始出现。在经济现实与制度跟进不对称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表明,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以及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混乱等是促成失地农民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原因,失地农民被边缘化了。为此,改革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征地补偿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农用土地,不可避免的产生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地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关系到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土地经营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就业培训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5.
子民 《唯实》2005,(6):12-13
失地农民的增多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但失地农民的权益却并不能因此而必然受到损害。解决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关键是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而以土地换保障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永坤 《学习论坛》2006,22(7):57-59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伴随着大量的“圈地运动”,失地农民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虽然有一些地方出台了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但也存在着保障内容单一、保障水平低等不足。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完善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二是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提高补偿安置标准,确保足额兑现,并加强土地补偿费的分配管理;三是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四是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大力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尽量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郊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杭州市郊 1 0 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 ,目前杭州市在征地过程中就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分配方法混乱、失地劳力失业率偏高等主要问题。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 ,主要是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明晰 ,政府取代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农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失地农民意愿调查我们还发现 ,虽然失地农民的意愿与政府现行政策差距较大 ,但并非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 ,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让农民用土地换保险 ;规范分配行为 ,兼顾公平与效率 ;同时 ,千方百计地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政府职能错位,导致行政行为失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低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完善土地立法,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改进征地补偿工作,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土地换保障"的新机制,形成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鉴于现阶段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应以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为核心,完善土地立法和征用制度,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土地换保障”的新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形成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最基本的保障。近年来,伴随农地非农化,农民的权益不断受到侵蚀。在农地转用过程中会产生巨额土地增值收益,由于没有从产权制度上引入土地发展权,致使失地农民无权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不公平的土地收益分配,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应尽快考虑将农地发展权引入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制度中,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的养老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关注、解决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等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失地农民生存状况与制度支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浙江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偏低、再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大多数失地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失地农民生存状况堪忧的深层次原因是传统体制下对农民基本生存权利的漠视和城乡生活差别的默认的结果,是政府土地寻租的结果。因此,保障失地农民土地权益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扩大再就业;根本途径是按照社会成本标准补偿失地农民,取消政府土地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身份的转变大致分两种情形。一种是主动型 ,即农民在制度性安排下顺利实现身份的转变 ,土地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另一种是被动型 (或强制型 ) ,指城郊农民因城市扩展一下子失掉了土地 ,但由于政策及制度上的欠缺和障碍 ,使失地农民游离于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 ,处境极为尴尬 ,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征地补偿标准过低 ;拆迁安置不到位 ;再就业十分困难。失地农民走出困境的途径有 :按照市场规律 ,提高土地的赔偿标准和探索新的土地流转模式 ;按市民一般生活条件给予合理的安置 ;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再就业问题 ;建立与城市相通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与城市相通的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并仍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递增。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是实现农村奔小康,落实党的“三农”政策,构筑农村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并仍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递增。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东部某省历年累计200余万失地乡村人口中约有30万人是失地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问题更为突出,西南某省20%的失地农户仅靠土地征收补偿金生活,25.6%的失地农户最急需解决的是吃饭问题,24.8%的失地农户的人均年收入低于625元,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的养老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关注、解决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等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保障水平很低,忽视了被征地农民的发展权问题,就业保障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农民社会保障宣传力度不够等,为维护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河北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以体制创新为推动力,探索在大制度框架内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通过立法明确和完善农民的土地权益,并通过程序设计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瓯宁街道土地征收情况的实地调研,在充分掌握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现状的基础之上,剖析存在的制度性障碍,重点考察当前农村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受损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土地征收在法律法规、补偿制度、征收程序和社保制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位阶偏低、土地流转中农民所获收益偏低、土地物权尚不够明晰等问题,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必须着力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农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提高农民的维权素养和监督意识,防止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遭受损害,这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民的合法权益问题日益凸显,因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上,要改革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不合理制度,尽快把城市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切实把农民工对住房、学校的需求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之中,同时要给农民工以平等的环境.在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问题上,要改革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加快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在解决城郊农民劳动力就业问题上,要明确责任,搞好就业;要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要开发岗位,扶持就业;要开通渠道,引导就业;要强化技能,培训就业;要转变观念,鼓励就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宁县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如何进一步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及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一、中宁县失地农民群体及就业现状截至2012年10月,中宁县失地农民共有4850户19311人。近5年来,全县失地农民被征用土地11853亩,涉及全县3镇21村4722户、18927人。在全县失地农民就业方式上,在石空镇609户2285失地农民中,完全失地的占6%,其余全为部分失地农民,部分失地农民中,年龄偏大一些的耕种剩余耕地,年轻失地农民大多在石空工业园区务工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