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基因"是在特殊的地理、政治、伦理和文化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渐成形并不断稳固的。从空间地理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与中国宽广的地域、丰饶的物产、多娇的江山、对土地的崇拜等密不可分;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同构"的治理格局、"敬德保民"的德政传统、爱国与忠君的统一等密切关联;从伦理精神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体现了"天下为公"的整体主义道德原则,是爱国家与爱国人的统一、修德与治国的统一;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丰富灿烂、博大精深、有巨大包容性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成长注入了持久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文摘     
正刘建军: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内在关联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一个重点问题。可以从八个方面去理解二者的内在关联:第一,从历史上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救中国;第二,从国家与其社会制度的关系上看,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不可分离的重要方面;第三,从现实利害来看,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第四,从国家未来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第五,从爱国主义的历史形态看,社会主义完善和提高了爱国主义,使爱国主义具有更广的社会基础和更高的思想境界;第六,从主体人格上着,中国共产党人既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着重要联系,又对其进行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的变革,带来了跨国家认同的发展。跨国家认同对传统民族国家观念、国家主权观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带来冲击,挑战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自民族国家产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消解跨国家认同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应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发展,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全球意识相联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责任关系相对接。  相似文献   

6.
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开拓思路,借鉴一切有利因素,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新途径。本文就通过挖掘传统“家国同构”的合理成分,寻求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新途径。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同构”古老的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存在的农业社会,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是架构农业社会的基础。在过去,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内部的家庭,像在中国这样长期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其以家族为基本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的概念,对于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人无国不立,我是国的我,国是我的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爱国是一个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最基本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一种浓重的情结。它凝聚、炽热——内化于心,它发散、淡然——外化于行,它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连他的国家都不爱,注定他不是一个有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开启。新时代爱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最新呈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论蕴涵和内在特质主要表现为"三个统一",即彰显主题一维性与主体多元性的统一,突出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体现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历史已经将当时一个衰乱破旧的中国带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被后人从多个层面上加以阐述,本文拟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文化变革和先进政党创建等视角,阐述五四运动所展示的现代价值,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一、国家与民族:现代理念的注入通常说的五四运动是指以历史事件形式展现的一场群众爱国运动,张扬民族精神是它最显著的特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民族精神的集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和内在的联系.民族精神与区域人民精神不但有着从属关系,更多的是相互作用和促进的关系.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当然也是区域人民精神的中枢.运用江西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江西丰富的人文资源、江西厚重的红色资源以及江西近年来的巨大的建设成就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陶冶、涵养、提升和振奋江西人精神将起到积极且十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击疫情中的故事叙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书写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坚守、家国同构的爱国情怀、迎难而上的使命担当和团结不屈的民族精神。它主要通过情感唤醒、意义关联、认同建构等内在心理机制将其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传递给受众。抗击疫情中故事叙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精准故事叙事的受众定位、做好故事叙事的理论提升、促进故事叙事的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高度责任感和理性自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我们的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13.
一个对自己的家庭缺乏感情或者不知道怎样爱家的人是当不好家的。同样,一个不爱国或不知道怎样爱国的人是治不好一个国家的。所以,我们青年大学生不仅要爱国,而且要知道怎样去爱国,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1、爱国主义不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更不是那种三分钟的冲动,而是一种长期积淀起来的,深层的民族意识和具体体现在民族每个个体身上的自觉行为。准确地说,爱国主义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和完整统一。首先是通过千百万年巩固和形成的一种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本土和本国人民的内在的深厚情感。也就是“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理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一种崇高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民族幸负以生存、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也是凝聚全体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 坚持爱国主义,要把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民族独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追求,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坚持爱国主义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有着内在的联系。坚持爱国主义,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才能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一、爱国主义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深厚而美好的感情,是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各族人民为祖国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国家是两种原则和结构的融合:民族与国家,二者之间往往存在张力与冲突。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和宪法爱国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民族认同建构理论:民族主义主张在族群传统基础上以政治方式构建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并以此来规避或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自由民族主义主张以自由价值为基础的文化认同来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宪法爱国主义试图通过宪法、政治体系、民主程序和政治文化建构一种更为弱化的民族(公民)认同来调和二者冲突。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国家的建设一般是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基于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基于自由的民主国家、基于公平的民生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恰恰伴随着中国现代国家的成长。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阶段的描述,揭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继续推动和实现中国现代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徐晓霞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精神,认真研究并总结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对于在新时期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族自豪感与忧国报国意识统一壮丽锦绣的河山,孕育了华夏文明。多民族国...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21,(8)
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内涵丰富,爱国主义与奋斗精神融合共生,其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鲜明特征是具有改革精神。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现实逻辑清晰,其形成是赓续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内在要求与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交织而成。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践行要脚踏实地奋斗,实现自我提高;要维护家国利益,勇担强国使命;要秉承无私奉献,造福社会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