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三十年,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从领导层面,还是从群众层面;从观念层面,还是从操作层面,法治进程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三十年的法治建设,给我们带来许多深刻的启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依法治国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刘永艳 《前线》2014,(10):5-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实现这些要求,必须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继续推进改革,重点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  相似文献   

3.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法治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文章对法治环境建设应坚持的法律理念、核心要素、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法治环境建设应坚持市场经济法治观念、要以培育和保护市场竞争为核心的民商法和经济法"秩序"建设为重点以及法治环境建设应多样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王晓萌 《世纪桥》2015,(3):45-4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彰显了法治尊严。但人的发展及社会进步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和教化,当前法治文化理论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但对于法治文化环境却鲜有成果。本文将法治文化环境的内容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进行浅析,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软环境要以硬环境为基础,软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形成合力构成法治文化环境,并且潜移默化的作用于主体。  相似文献   

5.
鲁春霞 《前线》2014,(2):65-66,12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法治信仰薄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法治信仰的内涵及实践意义,探寻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路径,以保障和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硬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投资创业软环境等四个方面看杭州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并从应对挑战、和谐创业、立足市情、项目带动、协同推进和优用平台等六个方面揭示杭州走环境立市之路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7.
徐秀霞 《新长征》2008,(12):40-41
吉林的振兴发展既需要与生产经营发生联系的基础条件,即硬环境,也需要影响投资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因素,即软环境,如服务质量环境、优化政策环境、人文氛围环境、法治环境等。其中法治环境是所有软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境因素,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信访制度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渠道。但它在立法和实际运行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如何不断完善其立法,切实有效的实施,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必然对我国各方面带来较大的影响,很多文章从不同方面对比均有论及。本文从加入WTO对我国法治变革发生的影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60年前,我们面临的是今天无法想象的贫穷和落后局面,旧中国没有给新中国留下什么值得骄傲的财富,遗留下来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就是到了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实际上仍低于1860年的英国、1890年的法国、  相似文献   

11.
《兵团党校学报》2009,(3):38-38
6月2日首次发布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08年)》显示,2008年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巨大。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切实做好立法、执法、司法和监督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法治化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关键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改革的法治化路径重视不够、法律的几近缺席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行政发展、政府有效治理来说,行政体制的合理性和行政法治的完备性同样重要。坚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法治化,需要正确处理行政与法律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观念与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方芳 《学习月刊》2014,(20):70-71
2014年10月,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之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固本之举。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今后,保证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加快法治城市创建.  相似文献   

15.
中共太原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省城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要求,为改变和优化省城人居环境描绘了美好蓝图。笔者认为现代宜居城市与法治环境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宜居城市建设涵盖了法治环境的内容,法治环境又为宜居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因此,我们必须为宜居城市建设研究法,制定法,利用法,依法规划、依法治理、依法建设、依法推动,打造良好的宜居法治环境,为尽早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提出的“法治中国”的时代命题,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与深化,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迈上了新征程。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两大支柱。只有夯实上述“两大支柱”,“法治中国”建设才能具备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在法治理念方面,还是在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对行政权的限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充分肯定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今后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去向。这对推进我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表明我们党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和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社会最广泛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辽宁省委结合本省自身发展的现状和需要,以建设法治辽宁为核心,就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提出了详尽的落实意见。其中,坚持公正司法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把法治建设作为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的切入点和主要载体,是因为:建国以来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凸现出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建设的极端重要;回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切合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实际情况;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需要更多地强调民主与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法治建设作为政治建设的切入点和主要载体,实际上也就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