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2)
"意识形态"用来界定文学,只能表现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特征,"审美"作为人类主观的、情感的、想象的创造性活动,才是文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意识形态的文学,往往成为对于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成为庸俗社会学的试验场;纯粹审美的文学可能沦为个人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缺乏现实关怀、人文精神的文学,它的价值总是有限的。只有在"意识形态"和"审美"之间,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主体的自我生成之间寻求到平衡的文学,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它"历史—人文"的价值追求。"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理论价值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亭台楼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文学又是"人学",是以写人为主的艺术,所以文学创作自古便与亭台楼阁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亭台楼阁是文学创作的孕育地之一,它们为文人提供感兴的契机和抒怀的舞台;另一方面,文学也为亭台楼阁增加了人文内涵,从而使它们得以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3.
李映冰 《理论导刊》2015,(3):108-112
文章对1990年代国内文艺学界就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展开论争的几种代表性意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意识形式""意识形态形式"作为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补充性、修正性说明,用来定义文学并不合理。从马克思主义文论形态本身、历史沿革以及出于现实的考量,用"意识形态"定义文学都是一种必然。文学在反映社会存在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超越于意识形态的、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可以"审美反映"命名。"意识形态"的文学观和"审美反映"的文学观两相结合,奠基并建构了新时期以来渐次形成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4.
试论"诗性政治"概念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性政治"是建基于"心理本体"、融入艺术世界、化为文学形象的审美政治,具有想象性、人文性、体验性、超越性、整体性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伏小刚 《学理论》2011,(27):88-90
鲁迅和沈从文是中国20世纪文坛两位重要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文学研究忽略了存在于这两位作家之间的互补性。试图对鲁迅和沈从文的文与人展开文化价值方面的梳理与比较,通过对不同思维理路的分析,提出他们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进而指出鲁迅与沈从文的人与文近于一种优秀的文化生态组合,一种完美健康的"文化—心理"模式,以期建立某种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文价值、人格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廉政建设走的是科学化、法治化与理性化的现实路径,既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也需要柔性的人文关怀。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助推着廉政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廉政建设的实践中,需要贯穿关注人、关心人、关爱人的柔性管理,即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廉政文化建设、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建构"柔性廉政"以使人主动廉洁、乐于廉洁、持久廉洁。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理念的人文向度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动态人性观",这是社会保障理念人文向度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在社会保障中的体现,属于社会保障理念的精神内核;二是基于马克思的动态人性观对人之需要进行量化实证分析,建构社会保障的科学体系,这是社会保障理念人文向度的科学依据,它指涉社会保障理念的实践维度;三是人的社会保障权利的确立,这是社会保障人文向度的落实和保证,是社会保障理念的合法性确认。这三个层次既是一种递进关系,又是一种相互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成荣安 《各界》2007,(6):124
审美情感是指在审美情境下,人的需要能否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早在东汉许慎就在他的《说文解字》中诠释了“审美”的含义:“羊大为美,通常作为感性的表现。审,采悉也。知寀谛也。”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即欣赏、了解美的对象后,要审慎、深刻的辨别。教学大纲强调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中,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一环节不能忽视。遗憾的是在现今的中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铺天盖地般的"审美泛化"已成为一种强力介入人的生活实践并使"美的幽灵"时刻渗透于"物性"和"心性"层面的社会现象。以价值哲学的视阈观之,一方面,从价值"效应论"的界定出发,审美泛化使人在知、情、意、需、能诸方面显露出了新的特征。另一方面,从价值评估的理论出发,对审美泛化现象的价值评价应该以"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生活情境"为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审美泛化勃兴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审美修养由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等构成。审美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审美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以"仁"为核心的一种美学思想。运用儒家美学思想提升大学生审美修养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完善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