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但随着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加上用眼方式的不正确,越来越多的人都出现了眼部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在与省政协委员蒋沁的对话过程中,他对眼健康始终念兹在兹,"特别是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作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著名眼科显微手术专家,蒋沁是真正的心灵之窗守护者。但他强调,"不要等到眼睛出了问题才引起重视,爱眼护眼要从平时抓起,从小抓起,  相似文献   

2.
难忘那眼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外界获取信息最多的是眼睛,可感知内心世界最多的也是眼睛。因此,眼睛被称作是心灵的窗户。在我们的心目中,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不会忘记妈妈那慈祥亲切的眼神;在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中,难以忘记领导同事那关注、鼓励的眼神。关爱的眼神如同明媚的阳光,照耀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着人间的温暖和真情。而我,也曾被一个个亲切的眼神感动着。  相似文献   

3.
代表委员两年甚至多年追同一个问题,绝非小题大做。与此对应,那些身负解决问题之责的相关部门,面对坚持着的代表委员,应该拿出更多诚意。《齐鲁晚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刚到北京,就向媒体表示,对去年考研泄题事件的处理结果不满意":去年考研泄题事件已经过去一年,我还在等待教育部给我们答复。"他说,虽然已经处理了湖南四个人,但是",这四个人怎么拿到试卷、怎么泄题、怎么传到很多地方,我们不知道;教育部如何采取措施防范,我们不知道;包括后来的弥补措施、效果怎样,我们不知道!"  相似文献   

4.
梁明秋 《半月谈》2004,(13):62-62
眼睛被喻为心灵之窗。正值花季的中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但可惜的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学生的近视率却居高不下。小小年纪。五彩斑斓的世界就在眼前变得模糊起来。这多么让人惋惜。在此。我们呼吁学校、老师及社会有关方面。不要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人都尽其所能地来关心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关心关心他们的眼睛。不要让近视掳走孩子们眼前的清晰和美丽。  相似文献   

5.
眼睛是心灵之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永远拥有一双明亮美丽的眼睛。科技进步在丰富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比如由于电视和计算机的快速普及,人们停留在荧光屏前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荧屏现象”导致眼病发生率大幅上升,发病范  相似文献   

6.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现在社会很多白领女性因为工作原因,忽略了眼睛的干涩、疲劳、肿胀、充血等症状的困扰,加重了眼部的健康危机。专家介绍,眼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得不到调节的话,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会引起结膜炎、青光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的四个维度论述中国梦,即中国梦的本体论、境界论、工夫论和"宇宙论"。从本体论看,梦是生命的圆满、心灵的飞翔,中国人的心灵是特别富于历史感的心灵,中国梦是古国新生的梦。从境界论看,中国人以仁爱为大人之心、君子之德,仁者通天下之志,与百姓众生同梦,中国文化崇尚的是仁者之梦、大同之梦。从工夫论看,每个中国人做好自己的梦、尽自己的本分,就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传承文明、探索新知、融会贯通、资政育人,是学人本分的梦。从"宇宙论"看,贯通中西古今,纳民主于王道、导自由入和谐,就是中国梦的政治、文化宇宙,是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的我们梦想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12,(12):32
何为"美丽"?翻看辞典的解释就会发现",美丽"是指让人看到、感到美好的一切事物。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理解,所谓的"美丽",不单单是要用眼睛看,同时也需要用心去感受。着眼海南,在眼睛看得到的地方,我们确实很美,也越来越美,随着全省上下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海南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赢得了一片"美"的赞誉。但相比较之下,我们的内在美却仍是一块短板。想要建设成"美丽海南",不但需要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更离不开文明之美。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海南充分认  相似文献   

9.
喧闹和繁杂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和人的碰撞,人和物的磨擦是一门无从逃避的必修课。工作的快节奏和生活的多样化在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温馨的同时,也带来困扰,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揉搓得倍感疲惫。那么,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求心灵的憩息之地呢?也许,每一颗心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休憩之地。它或许是轻歌漫舞的卡拉OK舞厅,或许是五光十色的电视荧屏,或许是费心熬神的麻将桌旁……而我认为,一方有书的天地更适宜我的心灵憩息。置身于一方有书的天地,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照得鲜亮而炯然有神。打开书,走…  相似文献   

10.
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是干事创业的第一感官。眼睛瞎了,干什么事情都力不从心,困难重重。所以,眼睛容不得一粒沙子,哪怕是微小的沙子都要千方百计把它弄出来。保护眼睛就是保护生命。而稳定也是一样的道理,对  相似文献   

11.
王成军 《新东方》2013,(6):12-16
孟子认为,外物尽管自身是善的,可欲求的,但却不是我们心灵的真正对象,我们心灵的真正对象乃是天赋的"理义",它是专属于人的、神圣的、绝对的善。因此,我们必须在外物之善与理义之善间进行抉择,并通过"反求诸己"、保养本心、向外实践这一动态且辨证的过程,来实现我们的超越性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薄茹 《北京观察》2004,(7):19-22
"乱树棵子画家" 画家金连经带着爽朗的笑声走过来了,当他伸出手要与你握手时,不难判断,这是个充满热情和真诚的人. 绘画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能否在艺术之林拥有一席之地,要看能不能创作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眼神     
除了眼科医生,大概要数警察习惯直视人的眼睛了。眼科医生是在眼睛里找生理上的疾病,警察则是在眼睛里找心灵上的疾病。警察直视嫌疑人时的目光是赤裸裸地与其瞳孔相交,好像在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我喜欢琢磨人的眼神,大概就缘于警察职业。老人的眼神浑厚,中年人的眼神平静,恋人的眼神妩媚,孩童的清澈,盲人及呆傻人的无遮无拦,官场人的浑浊,犯罪分子的虚弱。人说眼睛是“灵魂之窗”,这话很形象,也很恰当。每一双眼睛都似一个窗子,灵魂或美或丑,或善或恶,就是透过窗子展现出来的。心里坦荡的人,眼睛的窗子是大开的,灵…  相似文献   

14.
人才断想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这是圣贤们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的。眼下,有很多单位、部门正在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然而,一些领导却对"人才"的认识存有误区,忽视身边的"闪光点",一味强调"拔尖人才",眼睛向外,以求贤若渴之心"招贤纳士",结果造成身边各类人才的闲置,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做了很多的探索,他提出了幸福是心灵的活动,是至善,是人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庸之道更是他追求幸福的良好方法,他为人们在追求幸福之路上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16,(4)
正"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在激流岛,我这双黑色的眼睛却找不到顾城,最后还是借助了蓝眼睛的指引。本以为,顾城故居是一处繁华的所在,应该有讲解员,有作品陈列,参观者络绎不绝。因为很多人知道顾城故居在激流岛,其杀妻又自杀的凄惨故事令人唏嘘。然而,真正的顾城故居却是人迹罕至、偏远崎岖的,令人难寻其踪:激流岛是新西兰第三大岛,更确切地说是新西兰除南岛、北岛之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举全国之力,为灾区民众排忧解难重建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心愿。北京市政协委员们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捐款、出力,献出爱心。然而,灾区群众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还有心灵的支撑和抚慰。  相似文献   

19.
提起希望工程,很多人都会不由得想到那张“大眼睛女孩”的照片。15年前,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小学学生苏明娟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唤起了人们对贫困地区孩子求学的关注。自那以后,“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就成了希望工程的象征。苏明娟本人也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读完了小学,中学并上了大学。那么现在“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怎么样了呢?她又在干什呢?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16,(5)
正腾讯前首席行政官陈一丹2013年成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很多人没有想到。他回答说:"我这个人比较随缘,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我就坚定往这个方向去。"7年前,陈一丹还是腾讯CAO(首席行政官)时就开始关注湖北,投资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他回忆说:"当时就想着把钱投下去,如果有收益,直接再投到学校里面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