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块 《人民公安》2006,(14):17-17
红樱枪太久远了,古时武林高手和武将作战的冷兵器之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我国革命根据地儿童团站岗放哨时的标准装备,《红孩子》《闪闪的红星》等影片可以作证。假如读者现在想看的话,除了博物馆外,笔者推荐一个地方——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张魏砦德全学校大门口,早晨上学和傍晚放学时都能看到小学生手握红缨枪站岗值勤。  相似文献   

2.
《湖北宣传》2006,(10):32-32
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歪曲“红色经典”贬损英雄的不良风气,混淆是非,模糊美丑,不分善恶,引起了社会公愤。亵渎董存瑞和恶搞《闪闪的红星》就是两个典型案例。最近一段时间,中央新闻媒体和都市娄媒体集中对这种不良风气进行纠正,引导,对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批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群众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3.
巴掌     
信子 《协商论坛》2008,(9):60-60
我12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村里来了放映队,那晚放映的是《生死恋》。父亲把我锁在了黑咕隆咚的屋子里。“不是《闪闪的红星》,也不是《小兵张卿,犬人搞对象的片子,小孩子就甭去了。”父亲背着药箱,隔着木门,把铜锁和钥匙弄得山响。然而,一把锁,一道门,岂能封锁一个少年的好奇!我拔栓,推窗,翻身出户,在一片夜色的掩护下,朝露天电影场野跑……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爱看动画片和武打片,那多有意思呀,孙悟空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聪明的小老鼠把猫要得团团转,真有趣。再看那些武打片,那些“功夫人”多棒呀,会飞檐走壁,能靠“功夫”打天下。我还想,自己要是也能有一身功夫就好了,这样,不但谁也欺负不了自己,而且还能见义勇为,帮助其他弱小者呢。但自从观看了爱国主义影视片后,我可变了。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真正值得我们观看、学习的影片。我先后看了《红孩子》、《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党的女儿》等优秀影视片。我…  相似文献   

5.
在同龄的孩子里,我不算是笨的,有些小聪明,大人们都叫我“机灵鬼”。可我的机灵劲儿都用在什么地方呀?出鬼点子,作弄人;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捅别的同学一下去逗乐;放学了,我第一个窜出教室,还庆幸由于自己的机灵劲不至于去和别人一起挤着下楼;学习时,不怎么用功,认为靠小聪明不刻苦也能考个及格。但看了《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小兵张嘎》等优秀影片后,我倒真佩服那些机灵英勇的“小革命”。潘东子多机灵!他为了把盐送给山上的游击队,在敌人严加盘查的情况下,不顾寒冷,毅然把盐水浇在棉衣里,让棉衣炮浸盐水…  相似文献   

6.
在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陪伴下,我度过了我的快乐的童年.尽管那时试图拥有一顶象潘冬子那样的八角帽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家里实在没有这项开支),但为了在那些带着八角帽、高傲的同学面前找到心理上的一丝平衡,我喜欢到处收罗革命诗词并在『适当』的场合倒背如流之……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有趣,这些当然已经成为过去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山城“星”光璀璨□刘斌冯丽娟蒋智宜自去年以来,位于河北省燕山山脉南麓、唐山市东北部的迁安山城兴起了一股热火朝天的家庭追“星”热。和时下发烧友所追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所不同的是,广大农民热衷追赶的是家家户户门上挂着的十颗闪闪的小红星。这十颗小“星星”...  相似文献   

8.
谢群山 《世纪行》2014,(2):41-41,47
<正>"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众所周知,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歌,名曰"映山红"。这是我观看的首部彩色电影,其中一树树映山红,连绵而来,逼眼而来;一片片红,灿如云霞,撼人心魄。那时,我还小,生活在华中三峡江南的半山腰,每到盛春,一出家门,即可看到四周山上的映山红,虽然在万  相似文献   

9.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  相似文献   

10.
韦秀康 《传承》2007,(9):48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响起的那阵枪声,震撼了整个中国。它似南湖红船的灯火,点亮了马列主义的真理火炬,催生了"八一"的闪闪红星,宣示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把天边的曙光送向祖国的四野八方。  相似文献   

11.
书本介绍     
《新东方》2009,(1):F0003-F0003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王明传》;《姚依林百夕谈》;《红星照耀的家庭——共和国开创者家事追忆》  相似文献   

12.
李炳青 《台声》2004,(4):85-85
享誉世界的国际红星苏菲&#183;马索,花了四年时间写了一本薄薄的小说——《说谎的女人》。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08,(12):F0004-F0004
哈密市城建管理监察大队成立于1985年10月,管辖范围东起新庄子机场东侧,北以防洪坝为界,西至火石泉午站,西南至石油基地氧化塘、花园乡政府,东南至红光车站,包括新市区、东河区、西河区、丽园办事处、石油办事处、小河沟、大营房、新庄子机场、红星三场及回城乡、花园乡、陶家宫乡、红星一场、火箭农场的一部分,总面积333.84平方公里。依据建设部《城建监察规定》,哈密市城建管理监察大队在哈密市规划区范围内履行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城市公用事业、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及城市园林绿化五项监察职能职能。  相似文献   

14.
《人事管理》2001,(6):48-50
提起李双江,人们都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再见吧妈妈》等歌曲可谓深入人心。近日,他来到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参加为该团青年男高音项绪文独唱音乐会而举行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李双江展示了他舞台下的另一种魅力,作为成功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他结合自己不平坦的人生经历,向前线歌舞团的青年歌手们真诚传授着艺术与人生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展览分《饰品》、《挎包绣件》和《民间器具》3个专题馆,展厅面积410平方米,拥有各种民族手工艺实物981套近2000余件。经整理和筛选,拟展出1000余件实物,同时配以100余幅照片及灯箱等,以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来展示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品。《饰品》馆占有各民族实物291套700余件,主要集中了云南18个少数民族的数百件银制身上饰品,并有艺术性较高的土陶制品、民族刀具等陈设饰物。它们当中,有银光闪闪的头饰,如瑶族太阳纹银顶盘,布依族和佤族等的银簪、银钗;有造型别致的胸饰,傣族仿各种植物花…  相似文献   

16.
读了罗英同志的《“水葫芦”与一号议案》(刊于《中国人大》2004年第11期)一文,很为四川省广安市人大代表范家立五下红星水库,郑重写下“消灭水葫芦、保护红星水库生态环境和水质的议案”,并促成问题解决的事迹所感动。这“议案”确实起了大作用,范家立代表确实下了功夫,人民确实应当感激他们的代表。但是,仔细一想,此文又似有缺憾之处。有三点涉及“议案”的问题可能引起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对议案问题的误解。这里提出来,就教于关心“议案”问题研究的同志们:一、提出议案,不是个别代表的个人行为。原文只介绍范家立代表五下红星水库,郑…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力克艰难险阻、突破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如“凤凰涅槃”一般浴火重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于是,长征这个史无前例的辉煌壮举及其伟大精神,注定将永载史册。其后,又有一名美国青年闯进了陕北,以《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把这个人类前所未闻的传奇史诗远播给了全世界。从此,长征就成了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们反复评说的永恒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晋夫 《今日山西》2002,(4):16-19
邵华北京大众红星摄影公司首席摄影师。1954年7月出生;1980年开始学习摄影;1971年至1981年首钢铸造厂翻砂工;1982年至1988年首钢公安处技术员;1989年至1993年首钢国贸部摄影师;1994年至1998年北京神华广告公司经理;1999年至今北京大众红星摄影公司。《水木湛清华》清华大学的大型画册从1999年5月开始筹划,1999年10月签订正式合同,同年11月开始拍摄,2001年2月拍片结束,2001年4月设计印刷完成,历时近两年。彭振戈(笔名:安哥)广州集成图象网(www.fotoe.…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20日晚,广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演出《红色征程》在南宁剧场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南部战区陆军司令员刘小午、南部战区陆军政委白吕、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广西军区司令员肖运洪等,与首府15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演出。《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十送红军》等一首首歌曲气势磅礴,《红旗红星红七军》《突破湘江》等一支支舞蹈刚劲有力。整场演出气势恢宏、催  相似文献   

20.
养花与育人     
家中阳台的盆花——杜鹃,是我在4年前花了30元人民币从市场购买回来的。那时它正花开盛艳,这景触动着我记忆深处的某些东西,使我思想定格在童年时代所看的革命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一个情景:小英雄冬子脸挂灿烂的胜利的笑容,站立在红艳艳的杜鹃花丛中,此景一直美在我的心中。高兴的我根本顾不上和卖花人讨价还价就如数把钱付了。把花运回了家,放在阳台上。每天观赏它,给它修剪枯枝残叶,给它洒水,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逢出差,我叮嘱老公的首要一件事就是记得给花洒水。我对花如对自家孩子一样。时间过去了一年,那花长得有点不对劲:很少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