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理论界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摒弃了那种认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不相容从而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错误观点.此后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曾展开过广泛的讨论,提出过各种看法.开始是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1979年以后改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第一次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两个词连在一起始于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提法是:必须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肯定和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上述提法上的发展变化过程,反映了人们通过改革实践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2.
李鹏总理在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正确认识和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是深化和完善改革的关键问题."并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当前实际情况,就这个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五条基本思路.同时又指出:"计划经济如何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还经验不足,还有待于继续探索和不断改进."笔者在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中,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活动的实践进行理论思维之后,发现在已明确的"三种结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0,(17)
记者:经过十年改革的探索,中央明确提邮要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魏礼群:(国家计委体制改革和法规司司长):长期以来,我们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关系的认识不是很清楚的。在实践中也付出了不少代价。过去在经济计划管理上,由于忽视甚至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偏重于指导令性计  相似文献   

4.
一、认识来源于实践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过去,我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充分利用市场、市场机制,搞活城乡的生产和流通。 最早对计划和市场的说法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或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在争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时,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不少的弊端,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认识到计划经济并不像一些理论界人士所阐述的那样完美。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于是,便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但还是认为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只是辅助的手段。随着这种理论观点的转变,从原来认为经济单一,越公越好,转而认为以公有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适当补充。但是,在K期实行这种计划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良…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两者怎样结合,其结合的方式、范围、程度如何?这依然是需要选一步探索的问题.上海市委党校政经教研室的几位同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以便引起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从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后,一直是经济理论工作者们所关注的老大难问题。在苏联从本世纪20年代就开始对计划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核心问题,是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过去我们在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曾发生"左"和右的失误,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两类生产关系理论.因此,只有用马克思的两类生产关系理论来分析计划与市场的性质,才能在改革中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一、马克思的两类生产关系理论以往我国不少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都认为,生产关系就是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为基础并由它决定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产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学员,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大家一致认为,迄今为止,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的中间阶段,就是商品经济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之所以存在着商品经济,不仅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阶段也是处在过渡的中间阶段,而且有着商品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这个客观基础主要表现为社会分工和利益差别的存在。因此,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一、对计划与市场之关系的认识进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十几年中,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始终是理论和实践探讨中的焦点之一。对这个重要问题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八十年代以前把二者作为对立面,认为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到了党的十二大时,改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即所谓“板块论”;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进一步发展到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加速,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并在党的十四大上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明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0,(51)
明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搞好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企业改革,同时,深入进行市场流通和宏观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以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我国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关系国民经济稳定、健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乍起。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法几经改变,从初期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中共十四大最终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最近 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改革》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讨论会”上,首都理论界、企业界知名人士汇聚一堂,就当前中国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大题目反响强烈,认为应尽快在理  相似文献   

16.
从1979年春季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经济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以来,历经不断认识、反复实践探索,终于在1992年秋季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巨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必将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就行政管理而言,在经济基础和上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提法不仅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单纯强调"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的束缚,而且也比以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更进了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无疑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方面的一大突破.同时,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生动典范.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强  相似文献   

18.
县级是我国城乡的结合部,县域经济有其自己的特点.它虽然不具有纯粹城市经济那种能够在商品经济大海洋中纵横驰骋的雄厚实力,但却蕴藏着发展商品经济的巨大潜力;虽然农村经济的商品率水平目前还不够高,但是现阶段县级经济成份的90%左右又属于市场调节的范围.同时,在经济运行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大,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灵活性.这个事实本身,给县域经济的发展显示了十分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这些特点,抓住当前我国建设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历史机遇,正确把握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组织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就一定能够使县域经济有一个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要强调国家计划的严肃性。这是进一步搞好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总结几十年丰富的实践经验所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要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国家计划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指导和管理;同时,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20.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它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计划与市场的本质、内涵、功能,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的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得好,经济就发展,市场就繁荣;反之,就出现总量失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