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司法解释从属于刑法规范的属性决定了刑法司法解释没有独立的时间效力,其所谓的时间效力全面从属于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司法解释也没有独立的生效和失效时间,二者皆依附于刑法条文的生效于失效时间而定;对刑法司法解释不存在谈论溯及力之有无的问题,根据"两高"《关于刑法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不能得出刑法司法解释具有溯及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自《合同法》颁布以来就聚讼纷纭,可谓是民法学界的一“烫手山芋”。本文同意梁慧星先生的观点,即《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待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出卖他人之物、出租他人之物和出卖他人债权合同效力的分析.确定“处分行为”和“财产”在该条中的具体文义.进而界定该条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在涉外民事关系可能受到新旧前后两个以上法律管辖时,应适用其中哪一个法律的问题,在国际私法学中被称为“法律的时际冲突”,或“时际私法”。可见,时间方面的因素往往在法律选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均适用法律关系成立当时有效的法律,但有时在法律适用上并非不可以采取可变原则。究应适用新法或旧法,首先要看新法对溯及力及溯及的范围的规定,其次看是否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但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法律条款本身的法律效力。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结合法学基础理论有关法律溯及力的新理论对时际私法中法律条款的效力问题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的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刑事司法解释应具有独立的时间效力;刑事司法解释的生效时间不应与刑法同步;刑事司法解释也有溯及力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中应完全依据刑法确立的从旧兼从轻的原则考虑刑事司法解释能否溯及既往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民事判决既判力的效力范围分为主观范围、客观范围和时间范围.本文指出民事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除了当事人之外,还包括当事人的继受人、占有诉讼标的物的第三人、诉讼担当时的实体权利义务人;客观范围主要指判决主文,判决理由一般没有既判力;时间范围包括基准时、生效时和消灭时.  相似文献   

6.
既判力是关于诉讼终结点的理论。要树立法院行政判决的权威,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判决反反复复而缺乏稳定的状况,关键在于要确立行政判决的既判力。既判力是一种禁止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度提出争议的强制性效力,因此,有必要对其涵盖的效力范围进行探讨,以深化行政判决既判力理论的研究,从而指导行政诉讼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朱力宇 《法学杂志》2003,24(3):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了我国各种法律渊源的效力和位阶 ,也解决了一般法与特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关系问题、法的溯及力问题和法的效力裁决问题。但是立法法的规定还有不完善之处 ,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要点】劳动合同法生效后,对于实施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的性质和效力的认定问题,该案例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出发,对劳动合同法规定违约金条款的溯及力予以肯定,倾向保护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的权益。【案情】上诉人(原审原告):刘佳静。上诉人(原审被告):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佳静原系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力公司)的职工。在公司工作期  相似文献   

9.
周沣 《法制与社会》2011,(36):291-291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或者法定或约定的条件发生时,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的情形。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及其法律后果,是合同法研究中的重点。合同解除有可能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也有可能不具有溯及力。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与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新刑法典第81条第2款规定的“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的溯及力问题,目前理论界、司法界一种观点认为“该款有溯及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对部分案件有溯及力”,两种观点均欠科学性。对该款规定应坚持从旧兼从轻的原则。这完全不应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孙岚 《现代法学》2002,24(6):137-141
海运合同是国际商事合同中较为特殊、较为复杂的合同 ,在海运合同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受到限制 ,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国际海运领域则存在大量的国际公约 ,而且事实上国际公约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发挥着作用。因此 ,在海运合同领域 ,确定“国际公约直接适用原则”和“适用与国际公约最接近的法律”是既有必要又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学》2019,(6):104-117
契约群作为介于主体间松散合作与公司内紧密协作之间的一种混合式合作形态,在组织开展协作共享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契约群外部形态形成网状结构,内部运作具有以组织性、关联性为基础的整体性特征,挑战现有的交换性、个别性合同立法范式和合同相对性制度。我国合同法律制度对契约群的规范应以促进契约群组织经济协作的功能为立法宗旨、以差别责任适当干预合同风险分配,以总则中的一般条款为立法形式,增设以下规则:依据共同操作对子合同内容进行整体解释、赋予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解约权和违约抗辩权、以再谈判义务限制群主的解约权等。  相似文献   

13.
14.
叶名怡 《中国法学》2012,(1):129-142
关于构成犯罪的涉合同诈骗问题,合同并不因一方当事人缔约时的诈骗行为构成犯罪而当然无效,而仍属于可撤销的合同。这种解释既有利于对被诈骗人的民事保护,又在所涉合同附有担保时具有显著意义。被诈骗人报案并非撤销权行使的法定方式,对诈骗人的有罪判决亦非法院批准撤销合同的有效形式。被诈骗人若放弃撤销权,可请求违约损害赔偿。合同被撤销时,诈骗人应负给付返还责任;若其犯罪行为致被诈骗人受有损害,其还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或侵权。  相似文献   

15.
刘亚玲 《法律科学》2001,(5):98-103
新合同法设立了三种代理制度,隐名代理中被代理人的介入权以及第三人的选择权,半隐名代理中规定的对被代理人的法定约束力,均对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提出挑战.同时也使得合同法的规定与仲裁的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王宏壮 《河北法学》2001,19(1):63-66
我国自1985年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以来,至今已形成了关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及其比较完备的冲突规范.针对<合同法>的实施,导致1985年的<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于1987年发布的<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废止的情况,指出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及其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娄爱华 《法律科学》2011,(1):149-155
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及模式的比较法考察,可以发现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善意取得均以"转让合同除无权处分外并无其他瑕疵"为前提,在未来统一编纂我国民法典时,应将之与《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诸构成要件并立,作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之一予以规定。在善意取得成立后,因公示公信原则的权利拟制,无权转让合同变为有权转让,可以作为各项合同请求权的基础。对《合同法》第51条采何种解读,以及采取何种物权变动模式,并不影响善意取得时对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只影响对何为"转让合同"的认定。  相似文献   

18.
新合同法对我国原有的合同法体系作出了重大变更 ,对海商法也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合同法将对海商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新合同法与海商法如何融合 ?海商法施行以来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在新合同法中获得解决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合同法若干制度及规则的解释与适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建远 《法律科学》2001,(3):120-124
新合同法就格式条款、缔约过失责任、债权人的代位权及无权处分等民事制度作了规定 ,应采用体系解释 ,目的解释等民法解释方法来把握各项规则 ,以准确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现代契约法基本矛盾的不同立场,契约法正当性理论分为道义论和目的论两脉.这两种理论都不能合理论证被普遍认同的契约法基本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理论根基都是单一主体:前者是单一的抽象化原子论的主体,后者以单一的情境化交互性主体为基础.以具有双重属性的主体--罗尔斯理论中的道德主体--作为基点,可以推导出衡量契约制度正当与否的两个契约法正义原则,这些正义原则能够给契约法基本制度提供充分的正当性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