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介于旅游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减少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程影响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方式,对一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的一种旅游发展理念。它利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既是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旅游开发的一种文化理念。因此,在风景优美、民族传统文化富有特点的民族自  相似文献   

2.
周恒  赵毫 《当代贵州》2013,(4):48-49
"一节一会"向世人展示了浓郁深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独特魅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凯里市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注入了强劲动力。2012年11月18日至22日,第五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以下简称"一节一会")在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举行。短短五天内,黔东南州特色文化符号银饰与刺绣通过全国首个银饰刺绣行业专业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3,(1):I0001-I0001
2012年11月18日至22日,为期5天的第五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和绣博览会(简称"一节一会")在凯里圆满落幕,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卸口快了把凯里培育成为 "独具苗侗民族文下嫦渔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的步伐,促进了凯里市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发展与繁荣。精心打造茸御i族文化精品长期以来,凯更市一道在努力探索如何传承和开发黔东南优美的劣态资源和原生态民族文化资  相似文献   

4.
范文武 《党建》2012,(11):40-40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她位于神奇的西双版纳,她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文化示范地。这就是云南旅游精品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她由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听、曼嘎五个傣族自然村寨组成,共有339户、1627名村民。1999年10月开始营运以来,傣族园坚持创新运作模式,将民族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自觉走文化促进旅游、旅游带动文化的发展路子,引导带动当地实现和谐发展。树立和谐共赢的文化经营理念,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在2008年我省第3届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前夕,本刊刊发了<体验生态博物馆--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一文,对黔东南州依托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多策并举,发展以生态博物馆为载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作了初步解析.这篇文章和稍后刊发的<统一服务疏导旅游--品读黔东南原生态文化的理念引导>等系列文章,以其对黔东南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深度解析,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因其具有鲜明的民俗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原始气息、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异、欢愉的生动情调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参与性、互动性、吸引力强,能对游客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和感召力。元江县因远镇是云南省玉溪市白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白族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7.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08,(7):20-20
虽然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也使我们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开发中就是一笔资源、一种财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贵州省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贵州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发掘,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9.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10-11
黔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好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壮大旅游产业等意义重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味;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黔南州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副书记、州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地区是云南省的旅游热点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要把民族旅游文化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增强创新意识、人才意识和发展意识,使民族文化和产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9月,由中国民族旅游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上,循化县以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神秘的撒拉族文化在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称号。目前,循化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5大类92处,旅游资源开发已初步形成三个景观走廊(特色城镇景观走廊、文都一岗察景观走廊、道帏景观走廊)和三个游览区(撒拉民俗文化游览区、  相似文献   

12.
锡林郭勒盟历史文化悠久,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以蒙元文化为核心的草原文化,以乌珠穆沁、阿巴嘎、苏尼特、察哈尔四大部落为代表的部落文化;以明安图、那·赛音朝克图、哈扎布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长调、潮尔、呼麦等为代表的原生态文化;以元上都遗址、祭敖包为代表的旅游文化,资源富集。锡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精神产品创作生产列为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规划,完善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使全盟文化艺术工作逐步步人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与交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用活资源、做优长板,山地旅游,大有可为。黔东南州将"山地旅游"定位为"生态经济的优势牌、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全力推进。接待游客1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1亿元,在今年春节黄金周贵州省旅游大数据综合指数排名中,镇远古镇和西江千户苗寨分别占据第一名和第三名。立足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黔东南州提出了"旅游活州"战略,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随着景区精品项目的落地和  相似文献   

15.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我省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及文化活动成果,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旅游角度,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如何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地方,你还没有离开就开始想念,还没有分别,就盼望重逢。这就是黔东南。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千百年来,"两江一河"(清水江、都柳江、阳河)打开了通往外界之路,开启了黔东南木商文化的先河,也成就了黔东南最初的旅游形态。从1984年第一批日本客人进入雷山郎德开始,黔东南就拉开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序幕。之后,美、英、法等国客人也纷至沓来,用他们的照相机、摄像机将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倪芹 《当代贵州》2009,(18):37-37
近日,《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暨《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举行了创刊及出版仪式。 由贵州省凯里学院主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期刊。据悉.在创办刊物的同时,凯里学院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进学校课堂工作.出版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锻炼培养一批教学科研骨干,努力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办特色之校、育特质之才”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09,(18):32-33
在旅游发展的“大盘”上,黔东南以其无与伦比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神奇灵秀的青山绿水,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黄金宝地。让人期待的美好愿景之上。昭示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演绎着向“生态财政”转轨的动人序曲。  相似文献   

19.
付松  刘文 《当代贵州》2012,(14):10-11
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民族文化土壤,黔东南州正在成为一片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的沃土。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黔东南如何抓住机遇,着力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李飞跃。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当代贵州》:李州长您好,近年来,黔东南州在文化产业工程、文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促进民族旅游业发展,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挖掘潜力,着力打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特色旅游“三张牌”,不断提高民族旅游发展的品位和质量,促使民族旅游成为全县又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