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存凯  马征 《理论导刊》2005,(12):94-96
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之争表现在三个方面反思80年代并重新审视近现代以来的文化传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新评估.在这场论争中,文化保守主义表现出五个方面的思想特征理性反思和批判倾向;回归传统文化的倾向;人文道德关怀;审慎持中的变革原则;思想理论上的西方视点.  相似文献   

2.
国学、国学热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学”概念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回应“西学”的挑战。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抵制、中国惊人的发展变化、对“东亚发展模式”的探讨、“软实力”建设的提倡等,是“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对“国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五四情结”、“斗争哲学情结”、“意识形态情结”、“西方中心论情结”等,仍严重阻碍着中国人之“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伍娟娟 《学理论》2009,(8):100-101
脱胎于西方保守主义的中国学衡派,即与西方保守主义有着一脉相承,又有着自己文化保守主义的特征。坚守着传统,又用西学诠释着中国文化,但却未能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对理论的不信任和对除了经验已经证明的东西之外的一切缺乏想象力,它使自己失去了在思想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文明进步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的主题是,在世界资本主义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文化是否应该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问题。100多年来,不同程度上影响作用于中国社会的种种思潮,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着这一时代主题,各自展开。保守主义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5)
近代以来,我国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迁与重构——由"一元专制"向"多元交互"转向。文化的重构与多元局面给我国的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贝尔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文化发展延续性的强调,对我国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同时在文化建设的践行路径上,文化保守主义也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深入挖掘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合理因子与理性成分,对我国当前的多元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与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由当代"大儒"蒋庆先生编纂的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即将问世。蒋先生在后记中称:"近世以降,斯文见黜;经书之厄,甚于秦火。"本来以为他讲的是"文革"。但他似乎生怕别人搞错,特别申明他所指的是1912年。那年"蔡元培上台担任教育总长,一上任就废除了小学‘读经科’。从此,这个教育体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3)
文化保守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与自觉性并存的文化现象,是对现代化过程所衍生的精神世界的迷失,是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等现象的历史性反应。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冲击而形成的捍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价值的思想潮流。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之后的时代转向与传统文化的特征,分析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文化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规避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消极影响的措施,在开放的大格局中理性对待并创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本民族特色,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传统韵味。  相似文献   

8.
新保守主义是西方国家中的一股政治思潮。新保守主义不但对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全球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新保守主义本身理论的狭隘加上外部世界和自由主义的抵制,其作用必然有一个限度。  相似文献   

9.
新保守主义源于施特劳斯的“自然正当”说和新教的“选民”思想,其逻辑在具体的施政方略上体现为霸权意图、单边主义和推行民主。新保守主义的逻辑悖论是明显的,它的前途和走向处于不定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0.
师永刚  邹明 《各界》2010,(3):37-37
1943年2月底,172名新闻界人士,包括女记者,挤进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比罗斯福总统出席卡萨布兰卡会议回国之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还多23人)。正期待着观看一场精彩的表演,领略蒋介石夫人的机智与才干。他们当中许多人前一天在国会已被蒋介石夫人的口才所倾倒。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之一,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意义格外重大。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自信的本源,坚定文化自信客观上要求一定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在诸多国际演讲场合引经据典,彰显了其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除笔 试、面试之外,往往还要演 讲。演讲的效果,固然最终要取决于演讲者的素质修养和现场发挥,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些技巧,往往也会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其中,设计一个好的开场和收尾,可以更多地博得评委的注意和好感,良好的效果也会在得分上充分显现出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演讲的开头很重要,高尔基说它“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由它定的”。怎样的开头才是成功的呢?一般而论,它应该是引人入胜的,一上来就紧紧抓住评委的注意力;它应该是新颖别致的,一上来就高高吊起评委的兴趣感。——开门见山,一上…  相似文献   

13.
庞朕 《学理论》2009,(10):48-50
新保守主义从自由主义发展而来,在形成过程中糅合了各种观念。其外交思想主要有:崇尚实力,追求实力外交;美国优越论和使命论;主张单级世界和新帝国论。新保守主义通过各种渠道深深影响了美国的对华安全政策,从而使得布什政府的对华安全政策非常的强硬。  相似文献   

14.
“一抓读书演讲,部队青年教育就开了一个新生而。”这是我们到航空兵某团调查之后的一个十分深刻的感受。一九八三年,空军政治部号召在青年中开展读书活动,在这个团把青年发动起来了。团员青年很快组成了25个读书小组,掀起了“读书热”,各级共青团组织成立了读书领导小组,基层建立了读书辅导小组,读书活动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了起来。在广泛深入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对青年的教育工作他们注意运用演讲的形式进行改革。他们不仅引导团员青年在读书中遨游知识的海洋,而且以“发扬‘五种革命精  相似文献   

15.
"国学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静 《学理论》2010,(25):282-282,291
近年来,"国学热"迅速升温,不仅在学术界、大众文化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更激发了大学生的热情。大学生对国学热潮持何种态度,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历程是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这一历史潮流展开的,随着“西方文明”的自我堕落和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本土文化再度复兴,一股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思潮在学术界流传开来.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鲸吞蚕食”,将面临“瓜分豆剖”境遇的中国赶上了“救亡”的历史大舞台.启蒙让位于救亡,夹杂着十月革命的炮火声,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拯救中国的新思潮.在多股思潮和现实的合力之下,民族情绪所催生的“中国化”思潮成为学术主流,“学术研究的中国立场”凸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在“学术中国化”的大背景下,审时度势,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不仅有利地促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而且引导着文化精英的思想主流,将“中国化”这一普遍的精神趋向推向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张松 《各界》2008,(12):1
马寅初(1882~1982),又名元善,原籍浙江嵊县,生于绍兴.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   马寅初青年时期学习非常刻苦,生活也很清贫.白天上课,晚上还要挑灯读书.他用不起电灯,油灯用的是相对便宜的菜油做燃料.有一次,一位朋友来他宿舍探望,发现灯光非常昏暗,便为他点上了两根灯芯.马发现后,立刻把其中一根熄灭,歉意地对朋友说:"我点不起两根灯芯,请别见笑!"……  相似文献   

18.
一、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代表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儒学就是一个学派,同中国历史上的法家学派、墨家学派、道家学派一样,也同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学派、社会主义学派、保守主义学派一样。实则不然,儒学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学术流派,而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代表;或者说,儒学代表的就是中国文化。我们知道,法家学派、道家学派、  相似文献   

19.
对“国学热”的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上世纪来到本世纪初,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又一次文化热潮的兴起与展现,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与文化的又一次跃升,同时它也向人们传达着一个新的信息;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已经开始找回文化的自信,中国开始迈向文化自觉与注重软实力建设的时代。那么,何谓“国学热”?为什么会产生“国学热”?怎样看待“国学热”?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观察的方法不同,所秉持的观念不同,所了解的情势不同,故对“国学热”的理…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国学"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差异。"国学"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应该是指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积淀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在当前的"国学"文章和"国学"宣讲中,既有专指儒学或孔子的,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