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现代科技下环境保护运动中环境法相关主体及其地位、作用和行为。首先,对国家主体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次,分析了环保浪潮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主体;最后对环保运动的全球化使主体的行为规范具有全球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群山 《前沿》2013,(13):41-4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这一理论基石的认识与把握。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存在三个维度,包含三重意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价值主体。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三重意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3.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法学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法学教科书中流行的三要素说或二要素说,远未能达到使人满意的程度,对该问题重新加以认识是非常必要的。从法律主体的角度讲,法律规范包括立法者、用法者和司法者三个主体,相应地包括三种行为模式、三重行为规范。每一法律规范都是用法者规范,立法者规范和司法者规范的三重叠加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刘诚  刘沂江 《理论月刊》2010,(2):108-110
中观经济法主体作为与企业——市场体系和政府——国家体系相并列的第三体系,其基本使命在于弥补“双重失灵”,构成宏观经济法主体、中观经济法主体与微观经济法主体相互协调、相互弥补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学界从未对政治伦理主体进行过详细的讨论,更不用说对这一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因此,必须从政治伦理主体的概念特征、外部轮廓、内部结构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对政治伦理主体进行勾画,以填补这个研究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否和多大程度上实现,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其中关键是主体因素,其主要包括领导主体、传播主体和实践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系统,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把握这些主体的构成状态、性状特征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风险,人类必须面对新的伦理规范和法律难题。对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问题,必须做好相关的法律研究和探讨。承认并确立人工智能民事法律主体资格具有其必然性。承认并确立人工智能的刑事法律主体资格仍存在巨大争议。立法机关需要针对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魏俊雄 《传承》2012,(4):62+65
为了反驳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主体思想,阿尔都塞刻意清除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认为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真正的历史发展的主体是通过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主体建构与意识形态召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阿尔都塞的主体思想击中了人本学马克思主义主体目的论的要害,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和主体建构理论。但他将历史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性、社会结构与人的主体活动和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绝对对立起来,把人沦为了意识形态的玩偶,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9.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制定在即,各部门、各学者纷纷发表立法意见。通过对全国妇联"反家庭暴力法"建议稿草拟的法律条文加以评析,提出对于总则部分反家庭暴力概念以及主体责任两个方面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哲学问题.本文试图从主客体的概念及其区分、人的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社会主客体问的有序互动以及主体闻性等方面对人的主体性加以论证,以便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引导人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卢佩玲 《前进》2000,(11):46-47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关系的第一要素。解决任何行政法问题,都要涉及到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是双方的,传统行政法注重行政主体的研究,对另一行政法主体的一方--行政相对人的关注比较少。对行政法主体的研究侧重于一方,会导致法律关系主体要素的失衡。所以对行政相对人的关注,就至关重要了。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作为法律关系的一方属于非常重要的范畴。它在行政关系中以不行使国家权力为其主要特征。首先,行政相对人是…  相似文献   

12.
论提高消费市场成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消费市场的标志有四:具有较强支付能力、理性消费心理、必要消费知识的成熟的消费需求主体;具有科学的营销理念、较强的供给能力、严谨的生产组织、进行扎实营销活动的成熟的消费供给主体;具有健全的服务组织、良好的服务意识、较强服务能力的成熟的市场服务主体;具有准确的职能定位、科学的调控目标、有效的调控手段、经济的调控成本的成熟的市场调控主体.为提高我国消费市场成熟度,应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实行高收入政策,开展国民消费教育,提高消费市场开放度,提高消费供给主体素质,切实转换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二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正处在开始意识到独立自我存在的年龄段,主体意识的调动和发挥会产生双刃剑的效果,既有值得褒扬的成分,又有令人忧虑的因素,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促进其健康成长。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确立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是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将主体际范式引入领导学中,可以将领导行为中存在的两个基本矛盾消弭于无形,弥补了传统的主客模式下经常出现的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无意识凌驾甚至是控制,解决了在传统领导行为中存在信息失真问题,也解决了被领导者由于在同一领导行为中承担主客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而出现的角色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治理相对于传统统治模式或传统社会管理方式而言,其最核心的特质乃是公共权力主体多元化,政府和政府以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均是有资格的治理主体,但是有资格的治理主体未必是合格的治理主体。有资格的主体要成长为合格的主体,其关键前提是该主体已经确立治理主体意识,这一意识包括三个层面:现代责任意识、现代理性意识、现代操作意识。现代操作意识是现代理性意识的基础,现代理性意识是现代责任意识的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如何让公民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生成主体意识,治理主体意识并非自动生成,其最终确立需要坚持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共同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美国自然环境保护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在自然环境保护过程中,文学主体与国家主体、民众主体与国家主体、学术主体与国家主体的关系,尤其是国家主体在环境保护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颖 《求索》2008,(6):54-56
有些论著认为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集体,本文村民自治权的主体应该是作为个体的村民而不是村民集体,村民集体无法行使村民自治权。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不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本文从户籍和地域两个角度分析了两类特殊的村民,并对其参与村民自治进行了具体分析。此外,“户”作为一个补充,可以成为特殊的村民自治主体。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主体性是指道德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性无论对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对人的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柳丽  闯晓燕 《传承》2006,42(11):22-24
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建构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主体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理论的辩证统一。在当代,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建构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理论对重建本体论者哲学,夯实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挑战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利于改善人类生存状态,架构中西哲学对话的桥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补偿主体的确定是行政补偿的首要环节。我国现行与行政补偿有关的法律没有确定补偿主体的指导原则,补偿主体往往就是征收主体,这种政府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模式极易引发“政群对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行政补偿应以“受益者补偿”作为其主体确定基准,同时探讨了我国行政补偿主体的现存类型及存在问题,提出健全我国行政补偿主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