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润生 《长白学刊》2001,46(3):42-45
基于唯物史观所确立的现实的人与社会历史内在统一、社会历史起作用人的发展的规律原本一体的科学观念以及唯物史观对人的解放问题的科学解决,唯物史观可以被恰当地确立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科学的人学。从唯物史观之外去构造所谓马克思主义人学肯定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刘东海 《前进》2009,(9):35-36
一、发展问题的由来以及发展的界定 发展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社会始终、亘古而常新的历史课题,无论是在自然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人类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从未止步过。人类在探索发展的进步和挫折中得出这样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邓李赟  史向军 《前沿》2008,(4):111-113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现实服务,即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法向全社会普及历史教育和历史观念的过程。通过它,历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本文叙述和分析历史教育的现状,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这一功能和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毛泽 东 提出 了新 民 主主 义革 命 和社 会主 义 改造 的理 论 ,解决 了“ 怎样 救中 国 和 中 国向 何 处 去 ”的 历史大 课题 ,邓 小平 提出 了 建设 有中 国 特色 的社 会 主义 理论 ,解 决了“ 什 么是 社会 主 义和 怎样 建 设社 会主 义 ”的 历史大 课题 ,江 泽民 提出 了“ 三个 代表 ”重 要思 想,解决 了 在 新的 历 史 环 境和 条 件 下“ 建 设一 个 什 么 样的 党 和 怎 样建设 党”的 历史 大课 题 。历 史大 课 题的 产生 和 解决 反 映了 历 史 发 展的 客 观 规 律性 ,我 们党 正 是 在 解决 历 史 大 课题中 把中 国社 会 历史 推向 前 进的 。  相似文献   

5.
周秋良  胡鸿保 《求索》2010,(2):227-228,223
历史人类学是一个包含多种不同研究方式和研究传统的概念,既有史学的历史人类学,也有人类学的历史人类学,这一分类虽有时难免有些勉强,但可以使我们避免一些可能制造混乱的误解,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也能更自觉地面对不同的学术传统,能更有效地发展史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其形成有着必然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及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其形成的根本依据与现实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是其形成的历史依据;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其形成的重要借鉴;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及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其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中外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离不开解放思想,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每一次社会大的发展进步,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都是以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为先导的,解放思想成为引领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覃荣初 《传承》2008,(16):6-7
从中外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离不开解放思想,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每一次社会大的发展进步,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都是以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为先导的,解放思想成为引领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围绕“人的基本属性、人与历史规律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等三个问题阐述了他对“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的基本认识.这一认识中体现出的进化论、折衷主义和机械论倾向较大地制约了孝茨基对“个人历史作用”问题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艳艳  朱继东 《传承》2013,(1):89-91
一、美国道德的历史和现状 美闻历史上出现过四个显著的社会道德滑坡时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1.
赵雪玲 《岭南学刊》2004,44(3):74-77
依据产品交换的不同性质、历史演进及由它所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性质和状况,把人类社会分为封闭性社会和开放性社会两种基本状态。社会从封闭向开放状态转变,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必然规律。人类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张翼 《长白学刊》2014,(3):113-118
从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实现了综合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长期救助与短期临时救助相结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努力方向,包括实施积极的救助,树立救助过程中的公民权利观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和水平,提高救助的专业性,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13.
论交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 ,从地区到世界的进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背景 ,以满足人各方面的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史150多年前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表述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生产的历史 ,又是交往的历史 ,首先是生产的历史。而生产的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交往与生产放在一起来考察 ,既明确了生产的决定性质 ,又突出了交往的地位和作用 ,并指出 :“……在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14.
目前,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把握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的同时,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快速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方面挑战。因此,从全局着眼,进一步创新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载体,探索构建首都现代公民社会的雏形既有现实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楠 《前沿》2010,(23):61-65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站在哲学革命的基础之上对人与社会进行全面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从人的物质生产、人的个性、个人生活的偶然性及人的自主活动等方面规定人的本质;从社会的生产、社会历史发展的四因素、社会关系的发展以及市民社会的划分等方面来规定社会的本质;具体分析现代私有制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对立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高放 《同舟共进》2010,(4):15-16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各国从古代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笔者认为可综合归纳为下述四条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李杰  黄艳芬 《思想战线》2007,33(6):88-95
人类社会进化是人类行为导致的,这一行为是依据社会规则而发生的社会化行为。社会规则虽然来自于制度安排,但归根结底源于风俗习惯。人们根据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风俗,形成最初的行为约束,从而使个人利益整合为社会利益,产生社会行为与规则。《巴塔麻嘎捧尚罗》是长期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贝叶经典籍,它记述了傣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文明进步、社会变迁的进程,是了解傣族社会进化与历史意识关系问题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谢露 《传承》2010,(27):12-13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一次巨变,打开了中国跻身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巨变,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第三次巨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这三次巨变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虽然这三次巨变发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目的,但是三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方法论是历史观变革的先决条件之一。在社会历史解构中,马克思运用主客体视角相统一、历史与价值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世界整体视野与世界历史视角相统一等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最终走进历史的深处,实现了历史观的伟大变革。理解马克思解构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对于全面理解唯物史观并用其分析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玉  马建军 《理论月刊》2008,2(2):70-72
十月革命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90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视角揭示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