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哈尔滨市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为政府和市民关注的焦点。哈尔滨市作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物遗存。目前已发现古城址、古遗址、古墓葬、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2014处。本文从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概况入手,对文物分类及分布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了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以求在哈尔滨市城市发展进程中,要以对历史特别是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将哈尔滨市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也凸显出来。在城市迅速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仍然存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建筑与街区需要保护、街区历史混淆、城市记忆的丧失等问题,本文结合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实践,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加大投入力度、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呼应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耿彦波 《企业党建》2012,(11):61-6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大同作为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和寻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和发展之路。历史文化名城最为珍贵和稀缺的资源是它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看得见的只有物化的文化遗产.而几千年的文明史,失去的东西比保存下来的多得多。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的脚步,有文化遗产才有今天展示古文明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田传芹 《世纪桥》2007,(3):97-97
繁荣和发展文物事业,保护和利用珍贵的文物资源,是城市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也是建设特色鲜明、高文化城市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现文明城市风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人类重要的文化财富,保护文物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也关系到广大公众的个人利益。破坏文物及其环境就是侵犯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众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5.
陈远平 《学习导报》2012,(18):27-28
文物是我们国家悠久历史的鉴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赖以延续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祖国文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湖南是文物大省,特别是革命文物大省。文物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进文物资源大保护、大利用,是湖南文物保护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陈远平 《新湘评论》2012,(18):27-28
文物是我们国家悠久历史的鉴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赖以延续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祖国文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湖南是文物大省,特别是革命文物大省。文物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进文物资源大保护、大利用,是湖南文物保护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历史名人文物资源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入,历史名人文物资源在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与灵魂.因此,对历史名人文物资源再认识,开发古文化旅游资源其意义显而易见.临沂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临沂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文韬武略之乡.  相似文献   

8.
岳娜 《党史文汇》2023,(8):58-61
<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依据。陕甘宁边区在文物征集和保护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推行文物保护法令,征集古籍文献与规范民众行为;设立资料室与图书馆,收藏珍贵文献、书籍;举办展览会,普及文物保护意识等。陕甘宁边区对相关古迹及时实施了保护,征集到大量革命与历史文物。这些文物鼓舞了抗战热情,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与中共党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英 《党史纵横》2013,(7):59-60
党史文化在十堰历史文化名城构建中的地位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界定和范畴分类,明确了党史文化是构建十堰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极。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界定是党史文化特性的直接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历史文化名城界定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则"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是历  相似文献   

10.
蔡慧永 《前线》2016,(9):69-73
正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北京有着数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大量文物建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分量。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文物建筑,既是落实北京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内容。北京文物建筑基本情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资源,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逐步创造、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遗存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前者为文物,有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种;后者可分为宗教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云 《学习月刊》2012,(7):44-4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宜城作为楚国故都、宋玉故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楚文化特色鲜明。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打造“宜居宜业创新之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羽白 《前线》1961,(24)
在我们组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积累下异常丰富的斗争经验,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和著名的历史事件。这是我国各民族的珍贵遗产。我们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  相似文献   

14.
曾自 《党的文献》2002,(1):54-57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 ,主要体现在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上。文物保护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保护要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物 ,要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在西部大开发中 ,就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保护、开发当地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资源的关系 ,如何发挥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等问题 ,周恩来关于文物保护的思想和实践 ,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物是存在于现实的历史,是一个社会群体在时代发展变化中的最直接见证,是传承历史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物不可再生,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自己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屯垦戍边文化,提振兵团精神,更好地发挥兵团的三大作用,是兵团人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这是现代化建设的源头所在。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会面临一些新的现实文化资源,这就势必产生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的碰撞问题。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的关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既要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的丰厚资源,加强对人文历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又要重视现实文化的培育和创新,使历史文化的精华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带来极大压力.桂林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二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当前开展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桂林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突出山水城市特色,实施整体环境保护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重塑城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缪娜 《实践》2006,(4):40-41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提供了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整合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市,将成为新世纪呼和浩特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1,(10)
正历史文化遗产记述着灿烂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可复制,不能重造。保护历史文物不仅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大课题。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4,(1)
<正>文物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作为一种不可替代、不可再生以及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科学与艺术价值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极易发生破坏或损毁。如何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物遗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文物作为承载历史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创作力的展现,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文物的出土与展出向世人倾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因此,只有将文物完整地展现于世,才有可能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流传下去。而旅游作为传播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与文物遗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得以更加完美的展示。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鄂尔多斯市,无论是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