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绣文大姐已经离开我们很久很久了,然而大家却常常想起她,谈起她,怀念她。舒绣文来到北京人艺以前,就已经在电影界和话剧界名声大振——远在抗日战争时期便与白杨、张瑞芳、秦怡,被广大观众誉为“四大名旦”。她早年在话剧《雷雨》里,扮演蘩漪,把那种爱和恨压抑低沉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使观众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尔后,她又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里,扮演男主角张忠良的那位“抗战夫人”王丽珍,  相似文献   

2.
“在这十丈风尘的京华,当这大好的春光里,一个T岛的青年,在恋他的故乡!在想他的爱人!他的故乡在千里之外,他常在更深夜静之后,对着月亮兴叹!他的爱人又不知在哪里,他常在寂寞无聊之时,诅咒那司爱的神!”  相似文献   

3.
报酬     
《新青年》2003,(2)
比尔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机器故障导致他的右眼被击伤,抢救后还是没有保住,医生摘除了他的右眼。比尔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为总是有那么多人看他的眼睛。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长,妻子苔丝负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个职,她很在乎这个家,她爱着自己的丈夫,想让全家过得和以前一样。苔丝认为丈夫心中的阴影总会消除的,那只是时间问题。但糟糕的是,比尔的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比尔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问她谁在院子里踢球时,苔丝惊讶地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1.在乡土文学上,作家是以一种被称为“农裔城籍”心态进入的;2.贾平凹爱善、爱美,饱含真挚的情爱,去叙写每一个女性,歌颂她们的爱情;3.他的小说语言简洁质朴,别具一格;4.在小说中,他追求一种宏阔、厚重、朴拙的艺术风格,批判地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文学应来源于生活,只有真正是民族性的东西才会属于世界,贾平凹由此而成为贾平凹,他笔下的商州也因此称其为“商州”。  相似文献   

5.
师恩浩瀚     
忆往昔,峥嵘岁月无限。走在大学校园,阵阵花香把我带回到高中时代,难忘我的语文老师。他是个爱花成痴的人,校园里的花多是他亲手栽培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园丁。我想,或许我们在他眼中也是花吧。他以自己高雅的情趣熏陶着我们,然而顽皮的我们忍不住美丽的诱惑,经常去做“采花大盗”。一次,正采得不亦乐乎,恰巧他经过,几个人便立刻蹲到花丛里。这时,不知是谁笑出声来,他听到转身回来,发现了满身是土和叶子的我们。而我们立身垂首地等待他的教训,他好气又好笑地说:“你们啊,蓦然回首……”我们立即回答:“我们却在丛中笑。”我…  相似文献   

6.
在上中专的3年里,我一直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女孩子,生活过得平静而恬淡。然而在中专生活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却开始了一段青涩的爱情。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叫伟,我们是同一所学校但是不一个专业,他学的是文秘,我学的是幼教。他平素总是少言寡语,可他很有才华,在报纸杂志上常常看到他的文章,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在他的笔下被演绎得荡气回肠,我就常常被他的文字“骗”去了很多眼泪。  相似文献   

7.
罗瑞卿为何在“文革”中第一个上了“断头台”罗瑞卿同志的夫人郝治平曾经对她的儿女说,你们的爸爸这一辈子就像在激流里行船,没有片刻的怠慢或停歇。尤其是党和人民委他以重任的时候,他从不退缩和畏难,反而愉快舒畅,精神百倍。在他的一生中,越是艰苦困难,越是需要独挡一面责任重大的事情,他越是干得出色漂亮。确实是这样。这就产生了一个谜,为什么罗瑞卿会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个被推上“断头台”呢?直到今天,罗瑞卿的老秘书王仲方还说,整罗瑞卿是谜,毛主席到底是怎么想的,不知道。王仲方说罗瑞卿也想不通,最了解罗瑞卿的…  相似文献   

8.
人之所以能够这般率性性、这般潇洒,那是因为知道在玩累了之后.有家可回;如果,有一天,当你失去了家,想回家,却不知道家在哪里时,就分外凄凉了。总以为爱听甜言蜜语的是女人,其实,男人一样喜欢,所谓“良言如同蜂房,使心党甘甜,使骨得医治。”而一些温柔的语句,从温柔女子口中道出,更叫人心荡神驰了。一位即将服兵役的男生说,他这辈子听过最美的一句话就是女友说:“我会等你回来。”一个为人母的女子表示,每当她想起母亲那句:“早点回来,别忘了妈妈在家等你。”就觉得又回到小女孩时期。有一个男人说:天底下最窝心的一句…  相似文献   

9.
谋爱     
"她的豪爽是天生的.她不过是一个直截的女人,谋生之外也谋爱.可是很失望,因为她看来看去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也有很笨的,照样地也坏.她也有天真的一面,轻易把人幻想得非常崇高,然后很快地又发现他卑劣之点,一次又一次,憧憬破灭了,于是,她说,'没有爱',微笑的眼睛里有一种藐视的风情."  相似文献   

10.
她一直在爱情路上寻寻觅觅,但“过尽千帆皆不是”,一晃就35岁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剩女”.她不知梦中描摹的他,几时会突然站到面前,让她惊喜地喊一声:“原来,你藏在了这里.” 那天,她在一本时尚杂志上,读到一篇写“剩女”的小文,不禁莞尔:原来,许多“剩女”不是爱无力,而是爱无方.扪心自问,她爱得也太单纯,太简单了,纯然得至今竞连一个真正意义的男友都不曾有,难怪常常会碰到男人猜疑的目光,似乎自己生理、心理、性格方面有难以启齿的问题.这样的妄自猜疑,又让她不自觉地疏远了一些走近的缘分.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人确乎很喜欢研磨事情的真相,证据是他们很爱“掰扯”。“掰扯”是东北独有的语汇,通常的解释是“讲道理”,如“咱俩掰扯掰扯,看看到底是谁的不是”。显而易见,“掰扯”的意蕴要比“讲道理”有味道得多,其内里含有浓烈的情绪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的“聖經”里这样写道:“放下你的刀吧,誰要拿起武器,誰就被武器消灭。”又說:“把武器改为和平工具,讓爱代替憎恨”。这是人道主义者的良好願望。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在帝国主义存在的世界里,这种願望是不可能实現的。拿放下武器来說吧。压迫者和統治者是从来不願放下自己的武器。試問,他們不依靠武器又能依靠什么呢?尽管“聖經”里的这个道理已傳了一千几百年,在基督教  相似文献   

13.
相爱时,都是青青子衿的年龄,16岁的花树饱满生动就那样偷偷地爱了,躲在屋檐下接吻,说了海誓山盟,一个说长大了要嫁,一个说要娶,就认了真。一个下雨天,两个少年偷食了禁果。结果,女孩怀孕了,被大人知道,于是家里把男孩儿恶打一顿,他父亲说再也不要看到他,无知的少年于是选择了离家出走,从此放浪天涯,想打出片江山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子。10年如白驹过隙。曾经爱过的少年都长大了,男孩成了一个街头的擦鞋工,穿得极破,像民工,根本没有少年时的风采,当年那个学习好、长得帅的班长已了无踪影;而她,已为人妇,那段历史让她…  相似文献   

14.
财富     
《新青年》2003,(3)
在瑞典,每出生一个婴儿,其生命的详细资料便会被输入计算机,形成这个国家里独一无二的身分ID,并被确认这孩子是国家的第几位公民。一位曾在因特网上试过窃取信用卡密码以发财的外国年轻黑客,有天突发奇想,侵入计算机系统注册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假婴儿,填好假资料后,在“财产”一栏内,他随手填上了“三万”,确信万无一失后,离开了……但是令这黑客惊讶的是,假婴儿3天后就被一位家庭妇女发现了。这位瑞典母亲在给自己新生儿注册时,发现上一个婴儿的“财富”栏里竟填了“三万”,于是产生怀疑。经查,真相大白,原来是一位外籍黑…  相似文献   

15.
他们在震后1小时整装出发,6小时千里飞抵灾区,仅1分钟就发现了废墟中的生存者;他们在强烈的余震中150余次爬进危机四伏的废墟,成功拯救出“可乐男孩”、“阳光女孩”、被压埋164小时的李宁翠和178小时时的马元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救援奇迹;他们身经百战,专业高效,救出的49名幸存者无一例发生二次伤害,找出的1080具遇难者遗体全部得到最高的生命“礼遇”;他们就是由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参与组建的唯一一支国家救援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又称“中国国际救援队”。  相似文献   

16.
我与仓夷同志相识,是1941年冬天调到《晋察冀日报》以后。在被敌人烧毁残缺的编辑部办公室里,第一次和仓夷同志见面。仓夷同志是晋察冀边区著名的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是晋察冀日报最年青活泼的一个同志。他的个性是那样的潇洒而富于热情,在他的脸上总是浮现着轻松而愉快的笑容。在工作的时候,坐在办公室里,皱着眉头安静细致的挥动着笔;休息的时候,他和同志们亲切地聊天,说笑话,有时和一群小鬼打球、唱歌。他最得意和爱唱的歌就是《再会吧、南洋》,由于他生长在南洋,对于这支歌有如故乡般的眷恋。仓夷同志原名郑贻进,1921年出生…  相似文献   

17.
2014年6月21日,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众星云集,作为跨界电影人的崔永元被组委会邀请担任颁奖嘉宾。当小崔为本届“影后”陶虹颁奖时,他妙语连珠,称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得一个“最佳导演奖”。因为他是一个曾经为中国电影搜集资料十余年的“老电影人”,又是一个曾因一部片子(《电影传奇》)而得过美国电影奖和朝鲜电影奖的“新导演”。小崔作为电影人的骄傲,和他的电影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鼓舞。  相似文献   

18.
《国际安全研究》1998,(1):28-3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又以新的视野强调一些,调整一些,否定一些。他强调的是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调整的是: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之后加上“为主体”;否定的是:计划经济,从而在更高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一个颇为浪漫的词汇,却牵动着全体国人的心绪,也牵动着四川著名画家覃俊儒老师的心绪。国有国的梦。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梦想,那他只能被风云变幻的时代淘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梦想,那他只能被历史的长河湮没。那么,覃俊儒老师的“中国美术梦”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忆诗人谢烨     
顾城和谢烨都在听故事的氛围中长大。顾城自己常常被爸爸编进了故事,他在听故事时会忘记一切,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吓得捂住脸,一会儿又兴奋得拍手跺脚……小顾城在故事中常常历尽艰险,他常会边哭边问:“干嘛我这么倒霉呀?”颐城的幻想幼时就被铸成了雏形,他逐渐把这些幻想变成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