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谈起世界大诗人,人们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这样一些名字:华兹华斯,海涅,雪莱,拜伦,普希金,波德莱尔……雨果。在谈雨果时往往语焉不详,尽管文学史上说他是伟大诗人,但中国读者却几乎读不到他的诗作。中国读者对于作为小说家的雨果有了充分的了解,可是对作为浪漫派诗人的雨果却知之甚少。1985年,雨果逝世一百周年,法国把这一年定为“雨果年”。在我国,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雨果诗选》(沈宝基译),接着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另  相似文献   

2.
可悲的安德烈·纪德的这句名言(关于论诗,他并不高明。编写的《法国诗选》比蓬皮杜编的《法国诗选》更差劲,更落俗套,这就是明证。)很能说明许多作家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因为诗人雨果的全面的、超凡的巨大天才阻碍和干扰了他们。  相似文献   

3.
雨果和屈原     
一、惊人的相似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诗人雨果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颂诗《国殇》,追悼为国损躯的烈士。雨果在诗中高歌:光荣属于永恒的法兰西!/属于为它而牺牲的战士!/光荣属于壮烈!刚强!英勇!/属于被他们榜样激发的/也要向光荣之宫进发的、/将继他们而殉国的英雄!  相似文献   

4.
Resume:Lepatriotisme,unsentimentbienoherpouriespeuplesdumondeentier,estdepuistoujoursundessujetsiresimportantsdansiesoeuvreslitteraires.LepoemedeVictorHugo,((UltimaVerba)},estundespluscalibrespoemespatriotiques.Apartird'uneanalysesuriestyle,etparticulierement,suriecontenudecepoeme,cetarticlescdonnepourtdched'illustrercommentiepoetearrivedexprimeriepatriotismestfortementetstprofondement.《最后的誓言》收录在雨果的讽刺战斗诗集《惩罚集》中,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爱国主义经典诗作。诗歌从艺…  相似文献   

5.
雨果在序言中写道:“在这两卷里,一个灵魂在倾诉,一道死亡的深渊隔开了《往昔》和《今朝》。”如果说第一部分《往昔》是黎明的曙光、幸福的憧憬、甜密的爱情;那么第二部分《今朝》却表现了沉沉的黑夜、幻想的破灭、冰冷的死亡。第四章“献给女儿的诗,是第二部分的第一章,它象一首悲怆曲,表现了悲哀、痛苦、回忆和挣扎,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莱奥波蒂娜是雨果最喜爱的长女,她和夏尔·瓦格里心心相许,于1843年2月15日举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力于解读雨果艺术观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成功的艺术作品是永恒的,艺术的美在于它无从更臻完美。文章首先揭示了雨果艺术观的柏拉图主义倾向,并以此阐发雨果的“艺术是永恒不变的”观点。为了消除仍然存在的解读疑难,本文又在语言学的视角下为雨果的艺术观提供了—个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辩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语言统计学的方法,考察了雨果17部重要诗集中所出现的同位语隐喻,讨论了它们在雨果诗作中变化的规律,它们与作品主题的相关性,它们的不同形式和这些形式与隐喻意义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雨果诗歌里的功能。本文所讨论的17部诗集,收集了雨果从1818年至1878年整整六十年间所创作的大部分诗歌。同位语隐喻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次数,明显地与作品的创作年代有密切关系。在1850年以前写的诗中,平均约每1200行诗才有一个同位语隐喻;在1850年至1860年期间创作的诗中,平均约120行诗便出现一个同位语隐喻;在1860年以后创作的诗中,平均约320行诗有一个同位语隐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同位语隐喻的运用是雨果50年代诗歌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此外,同位语隐喻在哲理诗、史诗和政治讽剌诗中的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均大大高于在抒情诗中的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故本文作者提出,同位语喻的运用是雨果哲理诗、史诗和政治讽刺诗语言的一大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雨果17部诗集中出现的同位语隐喻共包含10种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赋予了隐喻某些特殊的意义。同位语隐喻在雨果诗歌中的作用,主要地不是在于它们的修辞功能,而在于它们的认知功能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中央民族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与韩国暻园大学亚细亚文化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之一的明人吴明济所编《朝鲜诗选》,经祁庆富教授校注,已于1999年整理出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学界普遍认定已失传的中国明朝与朝鲜文化交流之结晶——《朝鲜诗选》重放光彩。《朝鲜诗选》的出版不啻为韩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一)儿童是维克多·雨果在文学创作中偏爱的主题动机。雨果始终热爱孩子,了解孩子,并且明显地具有孩子身上的那种原始的、自然的、神秘的、诗一般的东西。只要我们读一读《笑面人》、《悲惨世界》,只要我们读一读《做祖父的艺术》和雨果写给孩子的诗,就不难发现雨果那颗顽强跳动的童心。《笑面  相似文献   

10.
维克多·雨果是举世闻名的作家 ,也是一位修辞大家。本文对其《悲惨世界》( Les Mis rables,1 86 2 )和《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雨果写法 ],1 874)这两部小说的语言运用特色试作一些初步探讨。透过小说的摘录句例 ,我们将重点赏析雨果运用“反复”与“对照”修辞法的语言表达形式及其修辞效果。雨果在描写人物或事件时 ,不时运用“反复”修辞法 ,其中有的词语反复使用次数之多较之其他作家实在罕见 ,以至蔚为奇观。他借此大笔挥洒 ,语势滔滔 ,造成反复吟咏的强劲旋律和情感奔放的非凡气势 ,给文句谱就诗歌一般的强烈节奏感和令人…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时光没有冲淡人民对他的纪念。1870年九月五日,即拿破仑第三倒台的第二天,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的雨果胜利地返回巴黎时,六十万人夹道欢迎的情  相似文献   

12.
雨果和波德莱尔是法国最著名的两位诗人。雨果的诗歌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有如波涛翻滚的汪洋大海,好似天空轰鸣的雷声,又象进军的号角;波德莱尔的诗歌则精雕细凿,尖锐深刻,既如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又象炉火纯青的钢刀,刺到了人类尚未探测过的新领域;雨  相似文献   

13.
许枫 《法国研究》2007,(2):38-46
1827年,年轻的雨果汇集了当时零星散在的戏剧美学观,在其为浪漫主义戏剧《克伦威尔》所写的序言中,系统提出了了浪漫主义的戏剧观。自此,雨果便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对其戏剧理论加以改进完善。37年之后,这位浪漫主义大师又在其理论专著《威廉·莎士比亚》中,对浪漫主义的戏剧美学理论重新进行了思考,进一步丰富了独特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本文拟对雨果1827年的戏剧观与其在《威廉·莎士比亚》中重新提出的有关戏剧理论进行初步的比较,从而揭示其戏剧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盛成同志在本世纪初期留学法国,在法国诗学,文学上卓有成就。曾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他在法国发表过其代表作《我的母亲》(Ma mère),《在疯狂的年代》(Les années folles)等小说和诗篇,颇为法国人士所称道。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现任北京语言学院教授。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给法国文学家格拉蒙(Maurice GRAMONT)而作的。来稿因邮寄延误,特在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15.
在雨果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在法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说,雨果起继往开来的作用,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许多法国诗人都曾从他那里吸取过养料。他在诗的內容和形式上对法国诗乃至西方诗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他对史诗这个古老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创新。本文拟着眼于对《惩罚集》和《历代传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略述雨果史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在进入正题以前,我想对雨果的文学作品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他不只是一个浪漫派的首领,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既是剧作家、小说家又是诗人。因此,在法国文学史教学中讲到浪漫主义时,他是重点作家,不可避免地对以上所提到的这三方面的作品都要加以  相似文献   

17.
1993年6月24日,武汉大学与法国有关大学合作开办的第六届中、法博士预备班结业典礼在武汉大学人文馆隆重举行。中方参加结业典礼的佳宾有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副校长候杰昌教授、国家教委国际合作司欧州处王东礼副处长及武汉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法方参加典礼的有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参赞欧德黎先  相似文献   

18.
创作出散文剧《安日洛》(Angelo 1835)之后,雨果整整三年未涉足剧本创作。然而,他心中始终渴望再写一出能与诗剧《艾那尼》相媲美、相对应的诗剧。数年以来,一个个戏剧人物在他的胸中酝酿着、躁动着。一八三八年元月,在德·奥尔良公爵等人的帮助下,雨果和大仲马得到了他们期望了很久的自己的剧院:旧旺达杜尔剧场(即后来的文艺复兴剧院)。雨果受托为剧院开张写一个剧本。于是,他呕心沥血,伏案半载有余,在同年八月八日,又给世人捧上了一部诗剧珍品:《吕意·布拉斯》。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16日至18日,由武汉大学发起的"保罗·克洛代尔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武汉大学国际交流部与瑞中教育集团协办了该项盛事,武汉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法语系和武汉大学法国研究所担当了会议的承办方,卡西欧(上海)贸易公司则作为赞助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明末万历二十年(1592),朝鲜爆发日本入侵的“壬辰倭乱”,明朝出兵援朝,朝鲜成为当时中国人关注的焦点,由中国人编选的朝鲜诗选应运而生,最有影响的一本是吴明济所编《朝鲜诗选》。此书问世后,多为明清及朝鲜的一些著名文人的著述所述及或引用。现代学者也对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