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末日”这个词近来似乎很时髦。天文学家预言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今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举办了“行星防御大会”;电影导演们则争拍“末日电影”。与此相对,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不少人在为应对“世界末日”做准备.他们将动植物的“种子”或藏于北极或藏于城市,并把相关设施比喻为《圣经》故事中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2.
欧洲天文学家当地时间4月24日表示,他们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温度同地球相似,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还有液态水。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9,(3):20-20
人类是地球的宠儿,地球奉献出氧气、淡水、食物、矿产等,无私地哺育着人类。人类驯化动物、栽培植物、发明机器、建筑高楼等,使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和平衡。否则,一旦打破地球的生物界平衡,人类将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法轮功"邪教组织,编造"地球末日论"、"地球爆炸论"等歪理邪说,打着"练气功"的旗号,采取秘密结社的非法组织形式,对一部分群众采取精神控制,非法聚集、煽动和组织少数信徒围攻学校、报社、电视台和政府机关,甚至引诱极少数人到天安门广场自焚,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这就不得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尹怀勤 《党课》2011,(7):92-94
火星位于地球的外侧,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个典型的类地行星。同地球一样,火星也有固体表面和大气层,并且斜着身子绕日运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23秒,一年亦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还有两颗天然卫星。这种近似地球的环境,很可能孕育和存活生命,故而科学家们把火星作为寻找地外生命的首选天体。同时,研究火星还可以深化人类对地球演变的认识。这也是除月球之外,火星成为人类发射航天探测器最多的星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进步,人们对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今天,人类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可供开采的矿山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地球浅层易找矿体越来越少,找矿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人们向地球索取矿藏,地球却向人类提出了挑战。何继善──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人类寻求地球深处的宝藏带来了新的曙光。一鸣惊人天下知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向在座的各国专家们介绍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20余年的成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请问,…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将会到来."这是所谓玛雅人关于"地球末日"的预言.然而,颇为巧合的是,就在2012年11月9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玛雅文明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指出,是一场长期干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崩溃,证实了这一古代文明消亡源于气候变化的假设.而人类目前面临的共同挑战正是气候变化. 在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但又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8.
人类常常自诩为地球之王,事实上,微小的细菌才是真正在幕后操控地球的主角。  相似文献   

9.
直接入户太阳能发电新趋势 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00万吨标准煤,因此太阳能被认为是最为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人类一年消耗的能源是130万亿千瓦时,而地球接受的太阳能每年是120万万亿千瓦时,几乎是人类耗能的一万倍,其中可以利用的约6000万亿千瓦时,约是人类能耗的50倍: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巨大消耗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破坏。特别是随着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传统粗放式、掠夺式的经济模式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1,(29):66-66
10月末,地球人口将突破70亿大关,相对于不直观的数字,这些经过特殊制作的卫星图,可以让我们对繁忙拥挤的地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拿大人类学家FelixPharand花费13年时间绘制成的人类活动的宏观图像.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18):18-19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14):9-9
油荒、电荒、气荒、粮荒。世界经济发展陷入资源匮乏的窘境;海洋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破坏了人类引以为荣的发展成果;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地质灾害高发频发。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0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地球人面对的共同命题。  相似文献   

14.
卢风 《新视野》2001,(2):43-44
据《圣经》说,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之后,让他们生活在伊甸园中。上帝告诉他们,决不可吃那智慧之树上的果子。 可是后来夏娃因受蛇的引诱而尝了智慧之果,并劝亚当也尝了。吃了智慧之果后,他们立即有了知识,有了善恶之分别,有了羞耻感。此时,上帝被激怒了,于是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让他们来到地球,并使他们永生永世受劳役之苦。 《圣经》并非信史,但此一传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我们可以想象,亚当和夏娃刚来到地球时,地球上一定到处是蓝天碧水,到处有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在远古时代,整个地球的…  相似文献   

15.
船舷 《党课》2010,(13):92-94
人类位居地球生物食物链的最高级,最终会在体内聚集我们排放出去的污染物质。“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撤”,人类自己种下的还要归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6.
节约能源,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减少污染物排放,因为人类不能呼吸污浊的空气.不能饮用肮脏的水源。  相似文献   

17.
叶檀 《廉政瞭望》2012,(7):50-51
国企总经理与女财务处长,为了共同捞钱而携手,私设小金库、贪污、受贿……无所不及。 反贪机关利剑所指,注定了这对雌雄蛀虫的末日到来。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为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施行的文化行为,要求它从人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是怎样的,从而使每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 ——摩罗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2):13-14
发达国家在减排等方面“玩数字游戏”,一方面极力推卸自身应承担的减排义务,另一方面和发展中国家“讲条件”,强迫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的要求绝对减排;一些发达国家还假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甚至就连某些发达国家设计的减排路径也深埋“陷阱”:一些发达国家以气温上升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影响为由,规定将地球升温控制在2℃内的阈值,并根据这一阈值,得出全球只能排放8000亿吨二氧化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英国达勒姆大学天文学家理查德·斯蒂芬森撰文称,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纵观人类历史,地球转速在公元前700年已在减慢。在5.3亿年前,地球每天有21个小时,在1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每日则是23个小时。随着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将来每天可能达到25个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