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2,(2):55-55
毕诗成在12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一位知名医学专家近日讲:他所在医院最近发布内部通知,以后患者看病住院“不管是谁打招呼一律排队”,这不只是因为敬畏规则,更源于一种无奈——找关系打招呼的人太多了。规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杠杆,但只要有点权的、有点钱的、有点朋友的,大家就总想着“我自己是个例外”,而规则是“留来管别人的”。到医院看病,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坊间常流传"工作干得好不好全看接待优不优",以及"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工作信条。而在有的地方确实也是如此"照章办事",摆出美丽图景等待上级调研,把问题悄悄打包藏起,这样即便不是隐瞒也是糊弄上级。以往的调研,出发前打招呼,让调研对象有时间准备、有范围安排、有机会接待,有行程"放松",应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俗语,调研结果皆大欢喜。如今的随机调研,随机选点,不打招呼,不讲排场,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进村入户,直面工作难点与不足,让应付、敷衍调研的陋习顽习措手  相似文献   

3.
“打招呼”一词源出于何,盖不可考。国人常以为熟人朋友见面之候。 社会上别有一种“打招呼”与此大相径庭,似难相提并论。如因公调整调动、分配毕业生、评定职称、入党提干等。这本是党的事业的正常需要,“干卿何事”!可却有人拿着脸面开始打招呼了:“××应调进城里”、“××应提干”、“××、“××早就该评高级职称了”。九九归一不外乎要有关部门放弃正常安排,按“朕”的意思办。 为此,相关部门或领导深感头痛。听招呼吧,正常工作受到干扰,且长了打招呼者的势头,今后打招呼的人更多,事更繁;不听招呼吧,大凡能够出来打招呼或多或少都有点来头和面子,得罪了要“穿小鞋”过日子,甚至  相似文献   

4.
冮红  张伏祥 《城市党报研究》2011,(2):64+57-64,57
眼下,不少新闻从业人员都认识到,时政新闻有点"干巴"。相应地,有不少读者对有点"干巴"的时政新闻"不感冒",以至于敬而远之。"时政新闻交给党,民生新闻找市场",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看来,时政新闻只是党和政  相似文献   

5.
这个题目有点突兀,如不简略的话,原题是:取消农业税,其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大家知道,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都"以农为主",实行重农主义。但历史上的"重农"是以重税为前提和根本目的的。明白点说,是只重"民力",即赋税,而无视"民利",即农民的利益。统治者肆无忌惮地横征暴敛,沉重的赋税压得农民喘不过气  相似文献   

6.
正"潘书记又来了!"潘昌明刚下车,村民就前来打招呼。村民口中的"潘书记",是省交通运输厅从江县加勉乡极贫乡脱贫攻坚前线工作队队员、加勉乡污弄中心村驻村"第一书记"潘昌明。连"天线"接"地气"加勉乡是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包干脱贫的极贫乡。为啃下这个贫困发生率高达56.87%的"硬骨头",省交通运输厅抽调6人成立"从江县加勉乡极贫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专门负责将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扶贫办的各  相似文献   

7.
《实践》2007,(3):10-10
2006年,"潜规则"一词迅速蹿红。所谓的"潜规则",或叫行规、游戏规则,如今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各领域的潜规则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如:在少数地方和单位,有关土地批租、金融信贷、建筑承包招标、证照审批、人事安排等,有的人为达到目的,要托关系、打招呼,个别的甚至要行贿受贿、搞权钱交易。  相似文献   

8.
正西安最近是网红体质上身,不管好事坏事,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乍一看"南长安街壹号",还以为是个时政新闻的公众号,可巧合的是,这个楼盘还真和时政新闻产生了关系,因为受购房者请托,给楼盘项目部相关人员"打招呼",35名公职人员受到处理,其中有8人还被摘了帽子。  相似文献   

9.
刘钦向以老八路特有的执着修了两条"路",一条从修文县城通往沙溪村,一条从他心底通往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之峰"。冬日的上午,修文县城的街上,阳光透过树缝洒落在一个正在扫街的老人肩上。远远望去,淡金色的阳光为他勾勒出一幅剪影。路边来去匆匆的行人隔老远看到他,都会打招呼:"刘老,你又在扫地啊!"这个被当地人尊称为"刘老"的人,是86岁的老八路  相似文献   

10.
正提起医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身穿白大褂、手握听诊器,妙手回春的白衣天使。而眼前这位"医生"却有点特别:他一身灰色工作服、腰背"电工三大件"(钳子、螺丝刀、活扳手)、手握电流表,将故障设备视为自己的"患者",用爱心"呵护"、用技艺"治疗",一台台"病入膏肓"的设备在他手中焕然一新。他,就是中车齐齐哈尔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齐哈尔公司)动能车间维修电工,人称设备"保健医"的马吉民。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4):80-80
点名有个学生名字叫"马騳骉",很多老师不知从何念起。语文老师有点文学素养,点名道:"万马奔腾到了没?"体育老师直接改用:"一群马到了没?"历史老师对此很不感冒,于是点名道:"马家的五马分尸来了没有?"  相似文献   

12.
猪的福气     
情人之间,中国式昵称经常是"猪",或猪的延伸:猪猪,猪头。猪,起床啦!猪猪,吃饭没?猪头,快点!猫、狗,是理所当然的宠物,人见人爱,但猫、狗晋升到形而上,反而身价大跌,远远不如猪。如阿猫阿狗,有点贬损的意味,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反正没一句好话。同是骂人的话,"蠢猪"与"死狗",前者不外乎就是蠢,虽然讪讪,但也还坐得住,后者  相似文献   

13.
魏晔玲 《前线》2010,(10):27-28
<正>最近的房山,有点"热闹"。先是"funhill让北京fun起来"的口号赚足了"眼球",接着是长阳音乐节、长沟花田节、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等的纷纷开幕,房  相似文献   

14.
老文名叫文兆纯,是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的村支部书记。称呼他老文,因为他确实有点"老",已经59岁了;说他"大器晚成",是指他去年才当选村支书。说起老文的上任,颇有点临危受命的味道。本来,根据他的年龄,镇、村不会考虑提名他为村支书候选人,他本人也没有这个想法。鉴于村民对上届村两委意见比较大,镇里和村民都希望他"出马"把村里工作抓起来。众望所归的老文,一上任就显出了他的能力,三件大事让村  相似文献   

15.
正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是省委、省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重要举措。谋群众之利,务民生之实。民生工程已成为贵州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大品牌、政府工作的大亮点、联系群众的大纽带。2020年12月27日,贵阳天气回暖,居住在贵阳市云岩区贵乌社区万江小区9栋2单元的74岁居民黄桂良走进小区新建的凉亭,就遇到居委会工作人员打招呼:"黄伯伯,又来和老邻居打牌呀!"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某自称为"公益明星"的年轻人为了"学雷锋",不惜三次手术,给自己整了张"雷锋脸",他表示:"今年三月我将去雷锋墓前,唱一首《父亲》,献花圈、磕头,认雷锋当干爹。"学雷锋是好事,可学到这种地步,实在有点雷人。毕竟,我们提倡的是雷锋精神,而非雷锋形象,前者需要更多付出,后者则相对简单,只要肯花钱,谁都能弄身军装,斜挎钢枪,雇两名老年模特来搀  相似文献   

17.
这里讲的“打招呼”,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为办成某一件事情,不通过规定的办事程序,而是私下表达个人意愿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写在信笺上的“招呼”,也包括当面“打招呼”、电话“打招呼”,或让别人传递信息“打招呼”等等。 领导干部“打招呼”,内容包罗万象,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钦定”工程项目“打招呼”。有的领导不顾客观条件,不搞公平竞争,通过“打招呼”把某一工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这些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4月28日上午向重庆市民发出一条手机短信,意用"红段子"引导新舆论  相似文献   

19.
黄谋琛 《世纪桥》2015,(4):35-37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诚如"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规则也不例外。那么,社会规则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对于推进德治和法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道德、法律、党规都是规则。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什么意思呢?无非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尽管其内涵不易精确界定,  相似文献   

20.
<正>"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遵义市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持续对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行严格督察。坚持"四不两直",就是要严查安全检查中存在的"假台账",严打安全检查中存在的"假检查",严惩安全检查中存在的"老好人",揪出安全检查中存在的"好假象"。2014年7月以来,遵义市通过"四不两直"方式,重点检查各级各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及开展情况,隐患排查与整治情况,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及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全市各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