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笔者分析和阐述巫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背景与成绩,旨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从而为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一、巫山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的背景分析巫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两个特殊背景:一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二是全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在借鉴已有的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与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旅游态度影响的模型研究基础上,以古镇型的旅游目的地靖港古镇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简化数据,利用公因子代替观测变量,将"旅游发展期望","旅游影响感知","居民态度行为"分为"旅游经济发展期望","旅游社会环境发展期望"、"旅游经济收益感知"、"旅游经济成本感知"等9个维度,构建靖港古镇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与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旅游态度行为模型,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将9个影响因子进行显著性和偏相关系数比较,整合筛选形成"旅游经济发展期望"、"旅游社会环境期望"、"旅游收益感知"、"旅游成本感知"和"居民态度行为"行为5个变量,再次进入回归模型,深入探讨形成其模型的具体影响因子,同时也具体分析居民的类型和不同类型人口统计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超 《小康》2013,(1):78
目前,九龙坡区正处于从工业城市到休闲城市转型的快速发展时期、休闲旅游富有成果的新阶段。2009年,我们首次提出打造重庆都市休闲谷这张大名片,打造了30多个精品景点。九龙坡区同时注重休闲产业多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出台九龙坡区旅游发展扶持办法等优惠政策,推出工业旅游、全国农业示范点、主题公园旅游、高尔夫旅游、时尚创意旅游、乡村旅游等。近年来九龙坡区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民参与的形式,推出四季主题活动和龙门阵、  相似文献   

4.
休闲时代的到来对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我国广大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对旅游公共服务增强国民休闲意识,保障国民休闲权利的效能会更显现迫切需求,也使得对旅游公共服务进行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空间范围的专项研究更凸显其必要性。本文从云南边疆旅游发展特殊性与休闲时代旅游发展的特殊要求着手,探讨云南旅游公共服务如何抓住机遇,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引领云南旅游发展在休闲时代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北京要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据休闲旅游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就应从规划和标准抓起,强化市场培育,确保北京休闲旅游市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休闲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可以用4个"闲"字来概括,即:用闲钱在闲暇时间干闲事,满足自己的闲情逸志。休闲业则是一个与旅游产业交叉连接的新兴产业。2007年,"休闲"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了打造旅游休闲产业和休闲城市  相似文献   

6.
去年,磐安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建设浙中生态经济区、打造中国休闲养生城”的战略决策,把“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来培育。实现磐安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旅游市场全面升温、旅游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在“怎样更好地提供休闲养生度假旅游产品”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赵昕  张灿 《人民论坛》2013,(2):232-233
承德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但其存在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休闲旅游城市形象不突出等问题。文章从承德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机遇入手,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提升承德休闲旅游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尹中卿 《小康》2011,(12):82
如何充分发挥我国休闲消费需求潜力大的优势,不断丰富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休闲经济良性发展,不仅要靠健全的法律制度,也要靠体制机制创新。第一,加强休闲经济立法。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有关休闲的法律规定,但还没有旅游法。虽然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30多个旅游行政法规规章,31个省区市也都制定了旅游条例,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综合性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09,(21):I0004-I0004
近年来,遂昌县在深入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将其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来抓,成立全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服务指导团,建立“农办牵头抓规划建设、旅游牵头抓管理营销”的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体现山区特色、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42个,省级特色示范村2个、  相似文献   

10.
目标要求。到2017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全市旅游休闲过夜人数达到1.28亿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到2020年,全面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构建起全市旅游休闲产业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基本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休闲目的地。主要任务。一是营造国民旅游休闲良好氛围。二是健全国民旅游休闲时间保障机制。三是完善旅游休闲消费激励措施。四是打造目的地旅游休闲产品集群。五是推动旅游休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六是加快旅游休闲项目建设。七是培育旅游休闲企业集群。八是唱响旅游休闲活动"四季歌"。九是加强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十是构建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及时编制《全市旅游休闲发展专项规划》。三是加大政策扶持。逐步增加市、区县两级财政对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四是强化人才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层次旅游休闲人才的培养。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10)
休闲文化乡村旅游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农业与休闲游憩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休闲文化乡村旅游是当前国内外推动三农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忠良屯拥有发展这一产业的优势,在忠良屯发展休闲文化乡村旅游很有必要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在"休闲时代"转型背景下,我国以休闲为核心的非事务旅游者数量必将显著增加,并呈现"异地性"与"休闲"相融合的特征.通过对一般意义"休闲"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得出,旅游市场休闲需求的时间性、"地方"吸引性、少目的地节点性、体验效果关注性是其独特特征.在实践中,通过对旅游市场休闲需求的空间、环境和活动等关键要素的构建路径和策略详尽分析,可以进一步推导出需求关键要素具体的分解因子,为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新动力,如何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进行运营绩效评价成为了当今研究新热点。在上述背景下,文章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运营绩效评价相关文献开展了综述性研究,从不同研究视角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评述。基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和研究方法层面三个维度,对今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运营绩效评价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罗屿  薛涛 《小康》2011,(12):78-80
今天,在繁华都市中,如何利用农村田园景观,发展新型休闲农业,为人们提供新的休闲旅游场所?休闲经济要良性发展,如何健全法律制度?如何完善休闲假期制度?什么是军事休闲?今天的城市该如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体育品牌,来促进城市发展?2011年11月12日上午,"2011第四届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在南  相似文献   

15.
李秀江 《小康》2011,(12):96
11月12日,"2011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召开的当天,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共签约了15个正式投资项目和意向投资项目,总投资额将达161亿元,涉及大型旅游综合体、温泉精品酒店、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商业等领域。有关人士分析,在全国商品住宅市场调控的压力下,一些开发商将投资重点从商品住宅转向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休闲地产项目,但更多的投资商对休闲的概念和投资思路并不清晰。休闲地产与旅游地产的区别在哪里?休闲地产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促进珠中江与澳门共同构建新的旅游经济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珠中江旅游业发展和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通过对珠中江和澳门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创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路径:海岛旅游合作;中西历史文化之旅;会展支持;大香山文化游+商务休闲;横琴—澳门旅游休闲产业带等;对合作形式加以创新,形成区域联动的板块发展趋势、达到旅游与休闲分工合理、点圈结构的多边合作、互为目的地的旅游产业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活动从国家层面推动和见证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两者耦合的过程与结果,基于并集中体现于乡村景观。但不同地区仍有各自问题,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给出了相异解答。以山东地区为例,首先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出发,分析相关研究的概念解读,以及区内耦合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其次将旅游视角下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与风景园林学对乡村景观的理解进行比较,探究乡村景观的研究差异。最终分析山东地区在地乡村景观特征,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耦合模型,分析耦合动力。为进一步耦合机制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政协公报》2011,(1):57-57
<正>我市休闲观光农业虽然起步晚、基础条件薄弱,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休闲农业已覆盖12个农业区县,主要有农家乐、渔家乐、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庄等项目;休闲农业园区发展到320多个,其中已具一定规模的达到30多个;旅游特色村(点)达到  相似文献   

19.
曾伏虎 《小康》2013,(1):78
盘活区域经济,举休闲旅游之力推动城市升级,已经成为诸多地方政府谋求发展的"快捷方式",但这种"快捷方式"正逐步演变成一种"快餐方式",套路化的模式已经无法给本土休闲旅游资源带来有力支撑。正因此,休闲旅游城市需要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需要优质休闲旅游项目的支撑;企业寻求合作、城市运营需要发展契机——休闲旅游经济已经进入产业融合时代。现在的城市旅游,很多都是由政府打造,可因为接待能力等条件限制,在十一期间,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到质疑,游客的满意  相似文献   

20.
刘山 《传承》2011,(7):46
记者3月27日从柳州市旅游部门获悉,柳州制定乡村旅游"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将创建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特色旅游乡镇、50个特色旅游村,培育50家星级农家乐;构建6个乡村旅游产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