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朱总理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成为党和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广大农民急切盼望的。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找到一条能够使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对于地处三峡坝区库首的秭归县来说,那里自然条件恶劣,可耕地少,要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必须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秭归县将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不失为一条好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最近,我们对秭归县旅游扶贫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对于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 ,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了巨大的效果。据有关部门调查 ,2 0 0 2年 940 0万外出打工农民一年的工资总额高达 5 5 …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06,(7):57-57
一个偶然的原因,在卫生院当配药员的甘连法被公让派去办菌种试验场.从此,他就走上了一条以农技服务农民的道路,走上了一条艰苦创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进步     
多年以前曾经看过一条新闻,讲的是一个知青下乡后未能回城,多少年来一直在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之间苦苦挣扎。一个小本本,便能在人与人之间划下深深的鸿沟,权利、利益、机会的差别就此产生。我们不禁暗自庆幸自己的运气,生在城市。最近,又看到两条新闻,一条讲的是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民进城的控制指标和“农转非”计划指标,全省城乡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统一户籍制度,目前已有288万农民迁入城镇,全省城市化率达到42%,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条讲的是,山东省在公开选拔县级机关国家公务员时,首次取消不许农业人口报…  相似文献   

5.
2007年,对于我省5400万农民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年头——2006年岁末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摆在重中之重;刚刚结束的省两会再次兴起热议“三农”的高潮: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统筹,保障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加强扶贫开发……委员的一个个真知灼见,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条条中肯建议,如涓涓清泉流归大海,汇聚成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澎湃力量。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呼声农村经济要发展,就得有项目,有项目就需要资金,资金恰是农民最苦恼又无奈的问题。农民想贷款,农村信用社也想放贷,但却担心贷款收不回不敢放贷。农民迫切希望能有一种像“活期存折”一样方便的贷款方式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也在寻找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担保方式来降低放贷的风险。其症结所在,实际上是农村信用的问题。怎样解决信用问题?如何交给农民一个“活期贷款存折”?江西省靖安县探寻了一条可行的新路。这个县开展农村道德公评公议活动已经两年,农民群众自觉遵守《靖安县农村道德百条公约》,互相监督,约束自己,精神…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育新农民?不少人认为:给一个项目,拨一笔资金,建一座桥梁,修一条道路,立竿见影,“疗效”较快。其实,目光稍微看远一点儿,培育新农民对于建设新农村,犹如“磨刀不误砍柴工”,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给予农民一把致富的金钥匙,他们即可芝麻开门,财源滚滚。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和调整就业结构的一条快捷的重要途径。既是调整农民就业结构、实现农民“非农化”、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一条重要捷径,又能通过外出打工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科技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农民积累资本、学习技术、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小康目标。广南是一个人口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6.7万人。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广南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  相似文献   

9.
立足本地实际,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加快农民致富,这是摆在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县在实践中初步探索了一条“龙型经济”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黄坤明 《今日浙江》2007,(11):40-41
建设现代新农村,核心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新时期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重视和推进农民自主创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的创业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1.
张燕 《重庆行政》2007,(6):90-92
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条有效的途径。2005、2006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都提到了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指导,显示出中央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肯定与支持。近两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国家每年拿1-2个亿来扶持一批示范合作组织的建设。但我国农民  相似文献   

12.
农民富裕才是真正的民富国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富"民穷",最核心的当是农民太穷。我国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及城镇居民的1/3,而我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消费只占到33%。如何缩小目前愈来愈大的城乡差距,让农民也真正地富起来,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如何从机制上保障农民可以分享更多经济发展成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藏富于民,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运。太行山下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叫赵福运的农民,虽然他只有一条好腿,也走上了致富路。后来,他成了村里的领头人,他和村民们一起艰苦奋斗出一个村的福运。  相似文献   

14.
入冬以来,强冷空气接连袭击我省,一些山区甚至发生冰冻灾害。不少来不及收成的金桔一夜之间变成了“冰棒棒糖”,农民一年甚至几年的辛劳化为乌有。目睹这一情景,上杭县南阳镇副镇长蓝春金代表感到无比的痛心。“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多一道屏障。”人代会期间,众多代表与蓝春金一样,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一条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一个个充满智慧的议案,都在表达对“三农”的深深牵挂。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鼓舞人心的国策,无疑是九亿农民的福音。时下媒体上欢呼叫好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担忧,怕走过场,怕强迫命令,怕搞“大跃进”,怕搞形式主义,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设想和建议。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造就新农民。  相似文献   

16.
忙是当今领导干部常谈的一个话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领导干部整天忙忙碌碌,饥不及餐,忙不及履。不可否认,忙,是一个领导者的正常现象,也是事业心强.工作积极的一种表现。但是,忙,应该有限度,有效率。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能“瞎忙”。以下是笔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中领会到的一些关于领导干部克服工作忙乱的诀窍: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不仅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农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一条重要渠道。它的另一头又联系着广大消费者,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到“卫生财务负担公平性”世界倒数第四,前后二十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评价截然不同。细嚼农民心底的倾诉,“药价便宜一分钱,可能救回一条命”结症浮出水面,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民多取少予,农民权利滑离宪法设计。健康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建立合理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同享宪法权利,既是国家反哺农民应有之义,更是宪法关怀农民的“底线”要求。  相似文献   

19.
平和县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劳务转移每年收入3.8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7%,这样一个数据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是什么魔力把这个农业大县的农民纷纷从田间拉上岸,开辟一条亦工亦农的新路呢?请看来自一线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上世纪六七一卜年代一般农民的普通愿望。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洛阳市涧西区郑州路办事处南村社区,再也看不到往日村庄的影子:一栋栋高层楼房壮观矗立,一条条大道宽敞明亮,一辆辆轿车出出进进,群众住的是花园洋房,吃的是集体供应粮,享受着人性化的服务与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