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大林模式,通常是指斯大林时期在30年代形成的那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一直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苏联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期苏联理论界对该模式的评价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模式评价的本身,而涉及到了如何评估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看待在此模式框架中其它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甚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问题。在模式的评价中往往出现许多差距甚大以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意见,而这又为各家各派的其它观点奠定基础,或成为一些反对派进攻社会主义的矛头所向。斯大林模式这一历史产物在当今的苏联社会历史背景下,“暴光率”极高,它已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学术性的历史评价已鲜明地为某一政治目的而服务。东欧的历史性悲剧正是源出于此,它们在斯大林模式和社会主义间划了一个等号,然后以批判斯大林模式作为突破口,向整个社会主义阵地发起反攻。分析东欧变化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变化发展过程:批斯大林模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对它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斯大林是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继承列宁的遗志,领导苏联各族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1948-1949年间,在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以及欧洲冷战加剧的形势下,斯大林开始着手调整对华政策。至1949年2月,通过与中共方面就双方关系中重大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沟通与协调,斯大林基本完成了对战后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并迈出了同未来中共政权结盟的步伐。1948-1949年初斯大林调整对华政策的动力涉及的问题包括,斯大林是如何应对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哪些因素对斯大林调整对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利用已经解密的多方档案材料,重新探讨这一阶段斯大林对华政策调整及其动力。  相似文献   

4.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论断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成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此后,这一理论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二年,斯大林在写给“经济问题讨论会”的意见中(即《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出了关于“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瓦解”,“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自此以后,这个理论在苏联和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广泛流行,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这一理论本身的谬误及其在实践中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我国解放后三十年中经济发展不快,也与长期受斯大林理论的影响,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采取闭关自守政策密切相关。本文试图对斯大林这一理论本身的是非与它在实践中的得失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苏联”还可能再生吗?王金存田春生世界经济与政治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张建华东欧中亚研究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翁铁慧世界经济情况社会主义力量在前苏联地区并未馈灭庭院政党与当代世界十月革命后列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探析李兴俄罗斯研究战后斯大林的对美政策指导理论及影响唐朱昌东欧中亚研究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二)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三)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四)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苏联进军阿富汗的前夕—1978一1979年苏阿关系的演变(一)王昌滨政党与当代世…  相似文献   

7.
(1987年5月~6月)哲学现阶段哲学的任务(苏)‘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杂志、作者与哲学研究(苏)戈特莱苏社科教研室主任会议哲学组讨论情况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87·6期87.5期87·5期政治、法律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实践及前景展望张秉夫苏联政治体制基本特点及其改革初探杨章明苏联的改革(波)‘经济生活》周刊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提纲苏共中央全会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决定历任苏联领导人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估计苏联政治文化研究概述郑永年苏联党内斗争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僵…  相似文献   

8.
这是日本苏联问题评论家谷畑良三在《世界周报》1983年新年特大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安德罗波夫的上台标志着苏联和东欧的关系进入新的阶段。斯大林死后三十年来,苏联和东欧关系的发展虽然是很呆板和曲折的,进程非常缓慢,但却是稳步地前进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评价的演变苏联理论界近几年来发表大量文章探讨社会主义问题。苏联学者们认为,二十年代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列宁晚年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它已扭曲,已变形。二十年代末以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是直接从斯大林的手中接过来的。苏联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党史、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是遵循斯大林的思想编纂的。二十年代末以前苏联经历的“军事共产主义”(1918~1921)和“新经济政策”(1921~1928)这两个时期实际上是两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体现。这两种模式并非起自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从解放运动刚产生起就存在这两种模式,并一直进行着斗争。“社会民主运动和军事共  相似文献   

11.
对安全的追求,对于形成斯大林在战前、二战中以及战后不同时期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政治看,这种政策不仅是动员苏联人民应对斯大林所认为的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同西方的对抗的手段,而且也是巩固他在苏联最高决策层内地位和权力的一个手段。斯大林是苏联在战后关键问题上,诸如东欧的前途、德国问题以及对日占领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的决策者。斯大林努力主导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要沿着苏联西部边界建立一个安全地带。斯大林认为,这一目标同与西方保持良好关系的需要并不矛盾。斯大林希望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可以被英美所承认,以换取苏联承认西方在欧洲其他地区的影响。斯大林对东欧的控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担心同英美的合作可能面临失败。然而,斯大林对东欧的控制最终还是被西方认为是挑战西方,从而产生了与他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对自身安全与意识形态的追求,一方面同西方所坚持的所谓"民主、自决"原则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苏联的目标同美国日益扩张的在全球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从而使欧洲逐步分裂成为两个敌对的集团。在同西方盟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斯大林在较少重要性的问题上,如的里雅斯特问题、其卫星国的赔偿问题以及托管地等问题上表现出灵活性,也愿意作出妥协。而在主要问题上,斯大林则毫不妥协。苏联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对土耳其、伊朗的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苏联的主要理由,成为导致冷战爆发的重要事件。就这样,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战时的盟友,领导着各自的阵营,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冷战。  相似文献   

12.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贝奈斯重新思考捷克斯洛伐克在东西方之间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充当"东西方桥梁"的思想。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英国在缔结苏英同盟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围绕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问题展开了争论,斯大林作出了抛开分歧,未来将以武力解决的决定。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解放的前景渐趋明朗,贝奈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出发,下定决心一定要同苏联签订条约。针对英国的反对意见,斯大林建议在苏捷条约中加入今后波兰加入条约的可能性的规定。苏捷条约充分体现了大国之间协调利益而决定小国命运的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墓木理论—兼论苏联在民族问题土的历史教训蔡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路线—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四马坚苏共党建教训透析姜跃国际社会与经济日本为何没有进攻苏联工昌滨摘译苏联演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民族社会主义的破产—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五马坚奥伊泽尔经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任建华编写(苏联民族问题研究》评价(书评)穆立立列宁与无产阶级专政一一几点商榷梅川苏联侵害阿富汗原因新论’谭荣邦一部研究苏联民族问题的力作—(苏联民族问题研究)评介赵龙庚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苏联30年…  相似文献   

14.
苏联从1957年开始,就对其经济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到现在已经历时三十年。但无论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每次改革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难以彻底,因而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问题。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如此步履艰难?阻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是什么?对于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的  相似文献   

15.
1956年对于波兰和中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都是激烈动荡的年代,也是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十月危机,其结果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及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在此政治局势急剧变动的时期,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如何,中共在波兰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变动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希望了解的,而国际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则十分欠缺。本文作者基于详实的档案史料对所述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的对外经济思想,构成了斯大林经济与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曾指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和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由于斯大林的经济思想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苏联对外开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如同伟大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红旗落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在为莫斯科上空的易帜欣喜若狂之时,世界共产党和进步力量也在为之惋惜并苦苦地思索: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成千上万的劳动者用汗水和生命保卫的旗帜,在经历了七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为什么会悄然落地?世界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应该从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以便积聚力量,早日振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1987年以来,苏联在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上迈进了较大的步伐。去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在改革的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成果。全会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观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停留在斯大林时期的水平上。陈旧而僵化的理论严重地干挠了社会主义实践,以至于在苏联形成了一套“阻碍社会发展,限制进步改造”的机制。为了克服这种障碍机制,必须“对社会进行真正革命性的和全面的改造”。这就为深化改革找到了理论依据。更为重要的是,6月下旬举行的苏共中央六月全会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接着,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批准了《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这两个文件互为补充,提  相似文献   

19.
(1988年5~6月)联学苏哲期期期,翻八、︸4O八OORO八QU OU苏联科学哲学和社会问题研究的战略部署陈建国当前苏联社会改革中的哲学研究阎献晨关于斯大林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对抗性矛盾问题—在全苏“哲学与 生活”讨论会上的发言(苏)布坚科社会积极性和个性的形成(苏)波里卡诺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查理斯、泰勒的讨论(苏)麦基社会主义进步中人的因素:实质与问题(苏)莫扎伊斯科瓦等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衣俊卿社会主义前景与空想社会主义意识(苏)巴塔洛夫论马克思著作中拜物教、异化和意识形态的联系(民德)马克思豪森社会科学情报学术情…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已经 20 年.从不同视角,对苏联解体原因有几种标志性看法:社会主义制度先天不足、斯大林模式"原罪"、戈氏"叛变"、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等等.应该说,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是一系列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