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购物方式。但随之而来的网上诈骗也令购物网站和客户防不胜防。网络黑客以各种手段潜伏于购物网站,利用木马程序截留客户汇往购物网站支付平台的现金,诈骗钱财。  相似文献   

2.
《现代世界警察》2023,(11):13-14
针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峻形势,云南公安机关不断强化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的边境警务合作,持续开展多轮打击行动。近日,在前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打击行动再添重大战果,497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分两批移交临沧公安机关,209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移交普洱公安机关,其中网上在逃人员26名,有力打击了境外诈骗分子的嚣张气焰。今年9月以来,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公安机关通过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边境警务执法合作,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一大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为持续掀起打击声势,  相似文献   

3.
《现代世界警察》2023,(11):12-12
公安机关针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始终紧盯不放,在持续开展多轮次打击行动,坚决铲除诈骗窝点、依法缉捕涉诈人员的基础上,近日,云南普洱公安机关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边境警务执法合作,抓获2349名中国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并移交我方。这是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以来,单次移交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网上在逃人员111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云南公安机关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不断加强边境警务合作,持续通报最新研判的诈骗窝点和人员线索,并于近日密集开展抓捕行动,一大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呈现逐年多发高发态势,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上当受骗者众多,发案和财产损失金额成倍增长。犯罪分子利用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任,通过网上任意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机关和电信、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洗黑钱等犯罪、  相似文献   

5.
《中国审判》2010,(2):58-58
近年来,各类新型诈骗案件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犯罪分子频繁变换伎俩,采取购车退税诈骗、网上购物诈骗、短信中奖诈骗、冒充电信、银行吸政府工作人员诈骗等不法手段,并通过银行卡转账等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为什么一个短信就能诈骗成功呢?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涉及网络侵权案件从最初的域名抢注,到现在的网上著作权侵权、网上诈骗、黑客恶意攻击等,互联网法律问题已涉及刑事、民事、知识产权等诸多法律领域.  相似文献   

7.
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侦查取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铼  雍晓明 《政法学刊》2010,27(1):79-83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诈骗犯罪亦日趋严重。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更加复杂多变、网络诈骗犯罪的取证更加困难。面对诸多严峻的取证难的现状,在分析其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网络诈骗犯罪取证难的办法和建议,以期突破网络诈骗案件取证的难题,从而有效地遏制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8.
2010年,我国网上商品零售总额由上一年2500亿元猛增到超过4000亿元。然而,网络消费领域的欺诈乃至犯罪行为也逐年递增.盗号木马、钓鱼网站、网络游戏诈骗等陷阱不断增加,受骗者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有网民1.6亿名、网站131万个、网页44.7亿个、博客用户300(I多万个,网络应用推陈出新,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极大地便利、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无数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游、流连于网吧,网上“维权”事件接连不断,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网络诈骗屡禁不绝,网上贩毒、网络传销有所发展.网上销售枪支、迷药日益增多,互联网成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工具。传统违法犯罪与网络违法犯罪日益融合,“虚拟人”与社会人角色互换时隐时显,“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结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世界警察》2023,(10):28-29
<正>9月3日,在公安部和云南省公安厅的组织部署下,西双版纳公安机关依托边境警务执法合作机制,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打击行动,一举打掉盘踞在缅北的电信网络诈骗窝点11个,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69名。其中,中国籍186名、缅甸籍66名、越南籍15名、马来西亚籍2名,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21名,网上在逃人员13名,包括1名潜逃19年的命案在逃人员。现场查获电脑、手机、手机卡、银行卡和诈骗话术脚本等一大批作案工具。目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已移交我方,公安机关将彻查其违法犯罪事实,依法予以严惩。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诈骗犯罪就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的新型的犯罪形式。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网络法制建设,提高公民对网络诈骗犯罪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本文通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的界定,探究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立法情况的阐述,剖析理论上须解决的问题以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希望有助于对网络诈骗犯罪进行法律规制,推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警与科技》2007,(11A):172-17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已经步入到了高科技时代,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交易已成为现实,但随之而来网络诈骗案件也目益增多。网络诈骗案件存在着犯罪主体专业化、犯罪工具智能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特点,致使广大群众受到损害后无法得到及时弥补。笔者从网络诈骗案件概念入手,分析出特点,种类,并提出通过法制、技术等手段防范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赵春霞 《法制与社会》2011,(14):71-72,74
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网络诈骗犯罪现象日益猖獗。本文从网络诈骗犯罪概念、手段入手,简洁分析了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并对网络诈骗犯罪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建议,以期达到切实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治理难题。电信网络诈骗往往涉及有组织的跨国犯罪,呈现出集团化运作和新型技术支撑的特点,且正不断更新诈骗手段和运作模式。面对电信网络诈骗中持续变换的“黑化技术”,如何通过各类反诈“利器”来发现和阻断电信诈骗,无疑是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极大地影响并逐步改变着整个社会的交易形式,一些网络消费者已深深感受到它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就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一些诸如知情权受限、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网上诈骗和隐私权受侵犯等问题却摆在广大消费者面前,日益成为网上购物发展的障碍。网络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保护是一个需要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网上购物引发的实际问题出发,谈一谈如何从法律上保护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秦妍 《法制与社会》2011,(29):275-276
网络诈骗犯罪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侵犯早已超越国界,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影响人群之广,使它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大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犯罪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成为我国网络犯罪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全面分析网络诈骗犯罪现状、形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防控对策,以期切实提高我国预防、控制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中帮助取款行为,实践中存在“罪名定性以诈骗罪共犯为主”“电信网络诈骗共犯无需具有犯意联络”“电信网络诈骗共犯都是从犯”三大归责误区。目前亟待匡正此类行为的诈骗共犯归责进路。具体而言,首先,应当确立此类行为的定性逻辑为独立犯罪认定优先,诈骗罪共犯认定居后。其次,在归责标准上,帮助取款人的主观明知是决定其行为定性的关键。应当基于功能性因果关系论,以取款人的犯罪参与规范时点及其身份类型、行为分工,判断其行为时是否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正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最后,通过取款人的组织身份及其主观认识,判断其是否为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骨干成员,亦或在实现诈骗犯罪中起到了重要或关键作用,以界定其在诈骗共犯中的主从犯地位。  相似文献   

18.
3名陕西、四川籍男女使用化名,合伙到高平市进行婚姻诈骗,骗得1.6万元“彩礼”后“撤退”。近日,高平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远赴湖南省长沙市,将涉嫌诈骗的网上逃犯吴丽娜押解归案。  相似文献   

19.
郭烁 《法学论坛》2023,(4):84-93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虽然连续数年的犯罪治理有一定成效,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强隐蔽化、高组织化的特点愈发凸显,实践中也存在着包括指定管辖适用失衡、证据适用不当、涉案财物处置无序等在内的程序性困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适时出台回应了实践需求,立法重心从打击惩治犯罪转向同预防犯罪并重,为解决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程序性困境提供了原则性规定。本文重点研讨限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指定管辖并建立检察机关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该类型案件的证据规则,以及构建具备诉讼形态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诈骗作为诈骗罪的特殊形式,具有专门的入罪与量刑标准。与传统诈骗相比,网络诈骗的入罪门槛低,量刑相对重,准确认定网络诈骗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实现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司法解释并未明确网络诈骗的概念,且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致使网络诈骗的司法认定成为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正确认定网络诈骗,首先是要厘清普通诈骗与网络诈骗的区别,以解决罪与非罪的问题;然后要厘清网络诈骗与特定网络环境下盗窃、赌博及信用卡诈骗的区别,以解决此罪与彼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