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把民间组织视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1998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为我国进一步规范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礼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之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提出了“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抓紧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宣传栏     
今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出台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商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文件已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实施。这份年度性改革指导意见提出,2004年要着力推进七大领域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深化金融、财税、投资、价格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于钦读 《奋斗》2007,(6):16-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团结统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构建党内和谐.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我国的市场中介组织,但在具体落实上,尚有一些认识和实践中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难以运作。一、关于市场“中介组织”的理解所谓市场中介组织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广泛存在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市场与企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此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当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文  相似文献   

10.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全党实现高度的团结统一、和谐一致,对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尤为重要。对此,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社会和谐首先要党内和  相似文献   

11.
陈宏伟 《共产党人》2008,(24):19-19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十七大报告,“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的提法随处可见,从中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年来党对于社会和谐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这不仅为我们各级党组织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这一要求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以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为核心的新阶段,必将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我们党的十六大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曾提出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体现了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新内容;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向我们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任务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全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新形势下改革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新举措。要认识和理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贯彻《决定》的自觉性,就有必要弄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我省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也把实现体制改革的新突破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深刻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七届十次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对于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营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重要机遇。 《决定》中提出的“五坚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以往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对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也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田栋 《求贤》2006,(2):39-4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中国军事变革,努力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