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玫 《时事报告》2009,(3):59-60
在一本叫做《老外侃中国》的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太喜欢夸耀了,你们常常说你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欧洲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呢!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外国人竟是这样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最佳分析一个杀人案查了好久仍未破案。长官愤怒地问警探:“现在又有人被杀,你什么时候才能将凶手捉拿归案?”警探立正说:“又一个人死了,说明我们又多了一条线索,我们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凶手有罪,只是还不知道凶手是谁。”死前的愿望法官:你就要被枪毙了,有什么最后的愿望?犯人:我希望穿上一件防弹背心。爱情历程你太太跟你刚认识时,她叫张惠芳同志;熟悉了就叫张惠芳;关系再进一步就改叫惠芳;接过吻后叫芳;上了床叫芳芳;蜜月时就心肝baby地乱叫。生过孩子又还原为芳;人老色衰叫惠芳;闹离婚时指名道姓叫张惠芳;法院判决…  相似文献   

4.
感悟快乐     
<正> 快乐总是留在儿时的记忆里。有人说,这是一种很矫情的现代病。但很多人就患有这种病,好象还病得不轻。那时我们还年幼,父辈们年轻;我们任性顽皮,父辈们含辛茹苦;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父辈们什么都知道,但又什么都不告诉我们;我们很快乐,父辈们总是很忧虑,可是我们不知道。等到有一天,我们觉得自己不再年轻时,父辈们已经老得面目全非了。每次看到他们,我总是要想起年幼时的快乐,看到这些曾经给我快乐的人一天天老下去,就会产生“快乐也会衰老”的念  相似文献   

5.
1998年9月,我应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邀约去新加坡担任该院客座教授,教授油画写生。10月间,当我在新加坡公园写生时,一位新加坡华侨问我:你是中国画家吧,你为什么不去画画“晚晴园”?我问:“‘晚晴园’是什么地方?”他说:“哎呀!晚晴园是孙中山先生在南洋的故居呀!你怎么不知道,你应该去画那里。”  相似文献   

6.
二十多年前,在厅机关工作,除了厅领导和老弱病残者外,上至处长下到科员,人人都得参与轮流值班,除非轮到你的时候你刚好出差在外。对此你可能会说:“不就值班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呀?!”错!我不知道别人有什么体会,我个人觉得,过去值班是非常辛苦的。当值那天必须在值班室呆上24小时,由当天早上7时30分开始至次日早上的7时30分。  相似文献   

7.
谁有执法权?     
马剑 《中国保安》2005,(12):17-19
“对不起,先生,您不能坐在这里!”“我为什么不可以坐!”“我们这里有规定的,这个地方不能坐,否则要处罚的!”“你们凭什么罚款,你们有什么权力这样做,是谁规定的?”在某大厦外的一个平台上,记者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保安员正在按照规定,让坐在平台上的王先生走开。王先生是北京某政法学校的老师,平常就是个爱较真儿的人,遇到这种事情总要据理力争。“别人不知道,可我知道呀,我是研究法学的,如果我都不能以身作则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那又让我如何去教学生?”王先生是个东北人,在和保安员理论时声音特别大,好像要让周围所有的人都知道似的。“…  相似文献   

8.
在大理,如果你向当地人打听那对会说一口地道喜洲白族话的洋人夫妇,不用费很大的劲,准会有人告诉你,“不就是住在喜洲的那对‘老外’吗?那男的叫艾磊,他妻子叫苏玮雅。”最近,我在大理又听一些当地人在传说:“他们已经不在喜洲了,已经全家搬到剑川去了。”剑川县是个国定特困县,那里气候冷凉,作物生长缓慢,除了木雕手工业相对发达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民风古朴,信息闭塞,加上几乎整个县城的人都说白语,我这个在外地生长的剑川白族人,每逢回到老家,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还真有些不适应。而这对“洋人”夫妇却放弃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科  于溟 《人民公安》2013,(23):29-32
开了!全国首个认证的公安机关微博“我可能今天就受死了!我心脏狂跳得厉害,喝点水,狂跳,吃点东西,狂跳,出去走一‘嘲,还在狂跳。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闲为这是新鲜事物,要么会引起轰动,要么出现我承_f旦不起的结果。”说话的陈永博,被誉为“中国公安第…微博”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10.
记者:你给我们讲讲,文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孙未:文学对应的是科学。我的理解是,科学从寻找共同点出发,使所有事物具备原则和性质,寻求共性与规律。文学却从寻找不同开始,是探索我是谁、人类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方法。人是动物,嫉妒、愤怒、追求异性、追逐财富和权利等等都是动物行为。但文学让人类超越动物部分进入精神领域,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文学能观测、描述人心中最细微的“不同”的存在,并尊重人的“不同”,最终归结到一个共性,描绘人类的群像。我想文学是使人类存在的理由,它让我们的生命超越了肉身。  相似文献   

11.
王昂 《群众》2013,(12):30-30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未来画卷——“中国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定会回答:我的中国梦是绿色的。我是个在乡村长大的人,  相似文献   

12.
妩明子 《新东方》2000,(4):68-68
过去,在书中看到美国人称越南为“东方美女之国”,我有些不解:那个热烘烘的地方除了能养育出黑不溜秋的人外,还能出什么靓女呢?要知道“一白遮三丑”啊。  相似文献   

13.
法制的哀痛     
近年,“现代包身工”现象在我国不断出现,屡屡挑战公平容忍的底线,挑战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看到山西省黑窑主拐骗、胁迫未成年人充当苦力的报道,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内心愤怒的心情,这是法制的哀痛,是中国法治史上的奇耻大辱。  相似文献   

14.
幽默小品     
挖洞一个罪犯的妻子要求狱吏能给她丈夫一份稍微轻松些的工作。她解释道:“他抱怨说他近来一直觉得很劳累。”“但是,他白天什么活也没干啊。”狱吏回答道。“这我不知道,他对我说他连续几个晚上都在掘一个墙洞呢。”风湿病人病人:“你还记得吗?8年前你曾给我看过风湿病,你当时要我避免潮湿。”医生:“是啊,现在你要看什么?”病人:“我想知道,眼下我是否可以洗个澡?”(有硕)两栖动物A君,市政府某部门官员,奉命下到某县挂职锻炼,任副县长。晚上坐小车回来,同事羡慕其潇洒浪漫,戏称其为城乡两栖动物。A诉苦道:不下去领导不愿…  相似文献   

15.
西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强调的是干事业的兴趣和自在愉快。而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其成功与否,并不是靠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肯定来获得满足和回报。在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几乎都与中国大学生结为一帮一的互助组,你教我汉语一小时,我帮你纠正英语一小时。在中国留学的老外圈子里的“官方语言”,是一套自己独特的洋汉语。比如,老外汉语里把互相学习的伙伴称其为我的“互相”。留学生间的对话常常是中英合璧,比如“How's it going?”“Oh,its just‘taimafan!’”(“你今天怎样?我今天太麻烦了。”)留学生与中…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国人排什么队羽田据说“老外”看中国最看不懂的是中国人的排队。咱们中国人自己呢,仿佛并没有觉得排队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想当年,为了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全中国人都无一幸免地按照“成份”和“表现”排了排队。为了买到紧俏商品,没本事的在前门排队,...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批新招的民警中,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按“师傅”(老民警)们的叫法,称他“黄军裤”。他总是穿着一条八三式的绿警裤。其实那并非是军裤,也非黄色的,但大家习惯这么叫,我们也这样称他了。每逢他来,各办公室的老同志,都赶快喊:“快关门!黄军裤来了!”“黄军裤”每次来局里都浑身酒气,提着半瓶劣质酒,疯疯癫癫地找人说话,特别是见到穿警服的,更说个没完,但是没有人搭理他。若是有人搭个腔,他就越发地来劲。有一次我看他那样子可怜,好心地劝他:“老师傅!快回家吧!这是公安局,我们在工作呢!”他吼叫起来,“什么?公安局!我知道!老子…  相似文献   

18.
谢宗玉 《人民公安》2011,(16):58-58
读着易清华的长篇小说《背景》,想起我们相识都差不多二十年了。很多年前,我们还年轻,经常一起鬼混谈文学。有一次喝醉了酒,其中一个哥们儿叹道:“要知道,我们都是有有大师情结的人!”他说的我们,不包括我,却包括他老易。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2012届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祝贺你们!去年,老薛侃激情,惹得一些老友新朋至今还调侃我:“你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有激情吗?”同学们,今天这样的场景,我能不激情吗?  相似文献   

20.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