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社会变迁与国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纠纷与矛盾日渐突出:不仅纠纷数量激增,纠纷所隐含的利益冲突也更加多元。与此同时,现有的各种纠纷解决机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灵。面对如此情形,从实践角度探寻新的纠纷解决模式以及具体的解纷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久拖不决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各地要争取将问题尽快解决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实现重点案件重点突破。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将各种容易引发信访问题的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探索建立重大社情报告制度、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防止因纠纷处理不及时而转化为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对于及时收集关于群体性事件深层次、内幕性和行动性的情报信息,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以整合群体性事件信息资源为目标,建立渠道通畅、网络严密的群体性事件监测机制;组建专门的情报信息管理、协调和处理机构,构建群体性事件的预测和预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群体性事件调处的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朱渝 《海峡法学》2013,15(2):86-93
考察我国近30年城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城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数量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城镇化目的的偏差、农民生存权遭受侵害、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失灵以及农民群体的非理性维权是导致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防治日益激化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应该从建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以及农民"利益代言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积极努力,实现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睿 《法制与社会》2011,(33):195-196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稳定是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然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为相关情报信息的检测,评估、预报,判断和运用为基本内容的各项基础和制度建设。本文指出构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言论广场     
赵大程:要下大力解决信访群众反映问题对久拖不决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各地要争取将问题尽快解决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实现重点案件重点突破。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将各种容易引发信访问题的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探索建立重大社情报告制度、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防止因纠纷处理不及时而转化为信访问题。要引导和规范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机制。围绕发生信访问题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的加快,使基层社会矛盾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土地承包纠纷居高不下、土地征用纠纷反复、劳资纠纷动辄引发群体性事件、环境污染、物业管理引起的纠纷增多.为了有效预防、成功调处和防止激化矛盾纠纷,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整利益分配,夯实社会稳定基础,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诚信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的客观需求,“对话式”纠纷化解机制应运而生.该机制在理念与体制上有创新,突出当事人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对接对话调解与诉讼效力,结合法律权威与市民社会.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司法权、行政权与基层民主自治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化解纠纷与保持社会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对话式”纠纷化解机制与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亮 《中国律师》2009,(8):85-86
在我国.调解是除诉讼程序之外,运用的最广泛、最成功,并深受广大群众和基层社会欢迎的一种纠纷解决途径和社区服务方式。实践表明.正式的法律诉讼难以满足社会纠纷的解决需求.而一种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更符合中国社会和法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民调解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新时期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作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社区纠纷以内生型纠纷为主,外生型纠纷则与经济发达程度、城市化程度呈正比,二者均属于"可控型纠纷"。作为内生型纠纷解决机制,社区调解体现出了纠纷解决合作主义,涉及"政府/社区"与"调解者/当事人"两个维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社区调解合作主义的发展向度是:纠纷解决机制应以力量整合的面目出现,强调不同调解力量的合作;政府力量与社区调解力量合作的结果在于实现一种强制性平衡与整合性均衡,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基层政府与社区力量之合作实现基层社会的有序与协调;政府力量的选择性介入须严格限制,且把握好介入的适当性,以确保社区/民众的纠纷解决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范冲突的产生原因包括立法权限界分不清、混淆修宪权和立法权的界限、混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依法治国的界限。法律规范冲突并行存在于立法、行政、司法场域,民事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中均面临法律规范冲突问题,各场域法律规范冲突的样式不甚相同。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是解决法律规范冲突的三种主要方法,各种方法在具体适用时均面临一些理论和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2.
赵小鸣 《法学论坛》2006,21(2):43-48
权利冲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而多数人权利与少数人权利的冲突问题,则可以说是难点中的难点。因为处理不好,它有可能导致民主制度的颠覆或多数人的暴政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法治实践中确实又已经出现了相关问题。该如何面对?思考的结果,应坚持冲突的必然性原则,并优先保护高位阶的权利,这也是我们的法治实践所可能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律制度理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制度的理念追求是全方位的,既要追求公司的自由效率,又要追求公司活动的社会安全;既要追求公平,又要追求社会正义。由此导致公司制度理念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交叉、重叠、矛盾和冲突。对此,应弄清公司制度诸理念之间的内在关系,认真把握各理念追求的实现途径,对公司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众对财富的渴望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愈发强烈,以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在和国家博弈的过程中潜滋暗长。时至今日,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金融市场的高度管制、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摇摆、法律规制的混乱共同造就了高利贷之患。整体主义的法律治理思路能够促进各部门法在该问题上的合作,以经济法和经济政策为基础解决民间借贷失控的制度根源,纾解民营企业对资本的饥渴,严惩制度外的高利贷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张丽珍 《北方法学》2011,5(6):119-125
替代条款要求在案件与一国有更密切联系时,排除冲突规则对案件的适用,发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矫正功能。替代条款是法律选择的灵活性超越确定性的明证,是"方法"对"规则"的融合和革新,是英美法的自由裁量主义和大陆法的严格规则主义的较量。替代条款的盛行同样诠释了法的正义价值和安全价值之间博弈发展的古老命题,彰显了法律现实主义在冲突法领域的一度勃兴和鼎盛。《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合同领域没有采用我国已有立法和各国立法中的替代条款,实为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16.
Recent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general family conflict is more disruptive to child functioning than is marital conflict. We hypothesized, in contrast to earlier work, that marital conflict will contribute unique vari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ld functioning but only when it occurs in front of children. 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mother/adolescent pairs served as participants. Mothers completed measures of marital and general family conflict. Both mothers and teachers completed measures on child functioning at two points in time separated by 1 year. Consistent with the earlier findings, general family conflict was more predictive of child adjustment problems than marital satisfaction. However, marital conflict occurring in front of the child was equally predictive of child problem behaviors as was general family conflict.  相似文献   

17.
仲裁制度的法理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仲裁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人为决定的,而是争议解决的社会需求和仲裁制度内在构造的合理性之合力促成,仲裁制度的出现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附带诉讼关系到公权与私权利的关系和公民私权利的冲突。国家公权力介入私权利冲突凸现司法制度的价值取向。如何处理私权利之间的冲突及其与国家公权力的冲突,是制度设计的难点,又是司法程序利益分配和诉讼制度是否公正的检验标准。我国目前的附带诉讼制度,延续浓厚的国家至上的价值观念,牺牲了个体的私人利益,没有从程序上体现出照顾多数、保护少数,维护强者但不漠视弱者的现代司法精神,需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二者的协调配合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东燕 《法学研究》2004,26(6):81-93
罪刑法定之明确性要求与刑法系统的开放性之间存在冲突 ,从而导致罪刑法定之明确性要求陷入困境。这种困境根源于价值实践方式上的缺陷 ,与一种体系性的建构思路存在根本关联。概念性体系很难成为解决价值冲突的理想工具 ,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便是引入判例制度。有必要在我国构建两级法院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存在的多方面的冲突和缺陷,提出了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必须要解决再审制度的价值取向、诉讼模式、规则冲突、选择及补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