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素香同志在《试论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系统》(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1987年10月29日《文摘报》摘登。以下简称《系统》)一文中。关于宗教对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观点和一些提法,我们不敢为伍,提出质疑,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2.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郭凤海一、回顾:智能哲学的提出《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智能史观刍议》(以下简称《刍议》)、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以下简...  相似文献   

3.
1989年第2期《新华文摘》转载了高清海同志《重新评价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以下简称《重评》,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该文)一文,读过之后,感到文中的许多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有的同志认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过时了,高清海同志也持这种观点,他提出重新评价唯物论与  相似文献   

4.
也谈"腐败性质"问题──与杨三省同志商榷刘德明杨三省同志在《腐败性质辨析》(见《党校科研信息》95年第20期)一文中提出了"腐败乃权力自身滋生的一种异化行为……不存在阶级属性"的看法。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杨三省同志认为,腐败与剥削阶级政权并没有内在的必...  相似文献   

5.
《行政与法制》杂志2003年第1期刊登了洪春《抢劫欠条能否构成抢劫罪》一文,笔者认为洪春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是唯物智能史观,还是实践智能史观?──答郭凤海同志丛大川《岭南学刊》1995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智能史观刍议》,该刊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同志的《智能史观和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该刊同年第6期又发表了我的《人的自由发展观与智能创史...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本质的若干思考──与张书印同志商榷胡连生张书印同志在贵刊1993年第5期上发表了《应否把公有制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文。笔者读后,受益匪浅,并赞成文中的下述观点:其一,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看成是一个运动着的社会系统,而不是...  相似文献   

8.
何祚榕同志在《马克思关于引导不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一文中认为:马克思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关于引导不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江海学刊》1983年第2期)。我觉得这一提法值得商榷。正如何文所讲的那样,马克思关于引导不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实际上就是指引导当时经济落后的德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早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就曾作过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区别,实际是初步划分了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9.
也谈工人阶级的界定──与崔在莹、罗虹霞同志商榷徐志平《理论探讨》1994年第1期刊登了崔在莹、罗虹霞同志的文章《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的界定》,该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的内涵,并划分了内部层次。笔者拜读后,受益匪浅。但有两个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商榷,...  相似文献   

10.
来函照登     
《瞭望》1990,(15)
《瞭望》周刊编辑部: 贵刊1990年第1期发表的《虚假广告剖析》一文中,把我刊1989年第1期所刊“矮青年的福音”的广告作为例子,与实际情况不符,特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1.
读了《理论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九期发表的王渊等三位同志《从不同层次上研究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以下简称《原因》)一文,很受启发。这里,想就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理解谈一点看法,并和王渊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理论探讨》1990年第1期刊登的张晓滨、赵福山二位同志的《净产值计算系数新探》一文,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产品成本系数计算工业净产值”。笔者阅后,深感其主要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第5期《组织人事学研究》发表熊伟同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监督的探索》一文,文中指出:“防止和遏制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就要从注重程序、尊重程序开始.把程序放到高于结果的位置来执行。监督不是去看结果怎样,更重要的是看过程做得怎样。”对干部选任程序的监督问题.固然是当前干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但把程序监督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3期发表了应克复同志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读后感受颇多,也想就这个题目谈几点不同意见,就教于应克复同志及诸位读者。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发表金雁同志的读书札记《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她读到苏联1972年出版的B·B亚历山大罗夫著《列宁与共产国际》一书中译本(郑异凡、杨光远、郑桥译,求实出版社1984年5月版),书中引证并批判了布哈林于1922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所作《关于共产国际纲领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8年第12期发表的董少存同志《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办实事”吗?》一文,读后颇受启迪,同时也感到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我同意这样的见解: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办实事、简单地归结为办实事是不妥当的。但如果据此来否定做思想  相似文献   

17.
《青年研究》1996年第6期上刊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教育围城”现象析》一文谈到:“教育围城”现象——非师范生想到教育系统就业,师范生却想冲出教育系统就业。本文对“教育围城”的提法不敢苟同,提出两点思考意见与该文两位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第46期《瞭望》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贫困县帽子的博弈》,冲击力强,文中所谈及的一些现象如在身旁。为了突出和深化这组稿子的分量,本期封面  相似文献   

19.
究竟什么是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它包含一些什么内容?目前我国理论界的认识尚不一致。本文除了谈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外,并就杨文炬同志《事实上不平等是指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别》(载《民族研究》1983年第三期)一文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疑义相与析──就腐败性质问题答刘德明先生杨三省刘德明先生于《理论导刊》1996年第4期上撰文《也谈'腐败性质"问题》(以下简树《也谈》一文),就笔者以腐败性质问题的有关论点进行了商榷。读后受益匪浅。学术观点,只有在相互间的争论辩难中了有可能使是非正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