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证明的全过程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必须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坚持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的原则;严禁采用刑讯逼供或其它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做到证据都是经过查证属实的,都是忠实于事实真相的,这样才能保证刑事诉讼的正确进行。  相似文献   

2.
只有同案被告人口供,证据如何认定由于毒品犯罪具有隐秘性,缉毒不易,查证更加困难,犯罪分子总是千方百计掩盖、毁灭证据,逃避侦查,除了人赃俱获,那些事后发案的毒品犯罪案件,往往毒品的来源和去向的证据无法取得,也无法查证,因此被告人口供成为我们定案的重要证据。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案件的结局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他们的供述和辩解,有真实和虚假两种可能性。对他们的供述和辩解,必须根据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结合收集到的其他有关证据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确定其作为证据的可靠程度。刑…  相似文献   

3.
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刑事诉讼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的侦查办案人员来讲,强化证据意识,一切围绕证据,收集掌握确实充分的证据,也是办案的重点和目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刑事诉讼证据之一。这种供述和辩解,即人们常说的口供,是公安机关发现、收集证据,审查核实各种证据,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处理案件,正确量刑的重要基础。讯问笔录是固定犯罪嫌疑人供述辩解的重要形式,它既是反映讯问实际、记载犯罪嫌疑人口供的重要法律文书,经查证核实后,又是确认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中,有必要探讨检察机关因证据不足不起诉后又查证了新的证据是否可以重新起诉,以及因又查证了新的证据而重新起诉是否忽视了人权保障和违背了一事不再理原则等问题。通过案例回顾和对分歧意见的述评,认为可以重新起诉,且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5.
证据规则是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收集证据、采用证据、核实证据、运用证据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在诉讼活动中,证据规则可以规范诉讼各方的取证和举证行为。在根据证据认定事实时,证据规则可以限制对证据的自由取舍。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证据规则贫乏、内容粗糙,相关证据规范没能形成完整的证据制度体系。虽然,近年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补充规定了一些证据规则,但远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刑事证据的取证、采证、查证、定案规则。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犯罪活动猖獗,手段不断更新,日趋智能化、技能化、群体化;案件的侦破给政法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技侦人员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取犯罪证据,并加以综合利用,仍缺乏科学、客观、系统的研究。以至于在一些案件的侦破工作中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误入歧途,久侦不破。更有甚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冤假错案,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办案人员对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理解不深,笔者认为刑事证据的运用原则关键在于四点:一重证据、重调查、不轻信口供;二是收集证据的方式必须合法,严禁刑讯逼供;三是一切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四是证据要确实充分。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刑事证据的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鉴定结论的证据地位及其质证、认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定结论是证据的一种 ,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实践中在鉴定结论的性质、证据地位等问题上存在认识错误 ,应明确其性质及证据地位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有效的质证模式。  相似文献   

8.
读者王先生称,在他与他人的一次诉讼中,对方未经法官授权便请有关机关作了一次鉴定。他想知道此份鉴定有无法律效力。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只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才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鉴定结论是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只要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值得注意的是,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因此,对方当事人只要不是通过不正当方式取证,就无不妥。事实上,我国庭审正由“纠问式”向“抗辩式”转化。弱化法官在取证、审问方面的职责,可防止其先入为主,使其判决更为公正。  相似文献   

9.
证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证明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对当事人有异议的案件事实,人民法院只有依赖于证据才能予以查证,而不能采取自由心证.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逐渐被运用于审判实践,增强了审判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试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威 《公安学刊》2008,(1):57-60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它的特点表现在:一、涉众面广、涉案金额大;二、犯罪手法多样,花样不断翻新;三、以合法经营为幌子,隐蔽性较强,表现出一定的组织性。公安经侦部门在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实践中,必须努力查证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基本情况,全面收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证据,及时调查、控制、缉捕犯罪嫌疑人,以遏制目前高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1.
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对处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处罚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存在着收集困难与运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行政处罚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应从拓展证据收集手段方法,加强证据收集与运用的投入,以及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证据收集与运用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处罚证据收集与运用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数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证据作用日益显著,但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证据具有视听资料、书证和物证的一些特点而又区别于这几种证据,它完全可以独立于其他证据而成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因此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及地位,才能更好地研究、利用这种证据,有效地预防、查证和打击计算机及网络犯罪,而且对其他非直接涉及计算机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也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证据与其他证据一样,都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近年来,计算机犯罪、网络侵权等现象越来越成为信息时代的普遍社会问题,计算机证据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对计算机证据的收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司法机关收集计算机证据的权限,收集计算机证据面临的困难三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证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采信规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采信规则包括电子证据的查证规则、采证规则、认定规则。在司法审判中建立电子证据采信规则 ,给司法人员提供可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保证司法人员和当事人正确进行诉讼活动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即将制定的《民事证据法》、《刑事证据法》以及《电子商务法 (示范法 )》对此应明确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5.
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对处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处罚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存在着收集困难与运用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行政处罚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应从拓展证据收集手段方法,增加证据收集与运用的投入,以及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证据收集与运用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处罚证据收集与运用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侦查中,犯罪主观方面证据,特别是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据调查是重点和难点。侦查人员需全面查证行为人的履约能力或担保,签订和履行合同中行为的真实性,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以及事后行为人承担责任的态度,对合同标的物的处置情况等等方面的客观事实因素,来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在,以实现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主观方面证据调查。  相似文献   

17.
侦查阶段收集证据不仅是一个发现证据、固定证据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反复性。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完成侦查人员的“自向证明”,从而为“他向证明”奠定基础。侦查阶段收集证据必须全面,要通过收集无罪证据来排除犯罪嫌疑人,应重视客观证据的收集.以防止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出现翻供。  相似文献   

18.
诉讼制度的核心是证据制度。改革和完善证据制度,不仅是建立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视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犯罪证据具有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就目前经济犯罪证据收集中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确定证据收集的目标和总体思路,以便从宏观上明确证据收集的方向。在经济犯罪证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刑事侦查手段外,还包括司法会计技术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20.
公安机关侦办命案收集证据工作存在问题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昆  王峥 《公安研究》2009,(1):36-40
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侦办命案工作中的证据收集工作直接关系到案件侦办的成败。通过对有关命案侦办工作剖析发现:有的侦查人员收集证据的意识不强,缺乏对证据的敏感性,不懂得收集证据时效性的重要,不掌握或不熟悉收集证据的工作方法;有的侦查人员对物证与案件的关联性缺乏认识,不注意对物证证明力的收集和固定,不知道如何收集与案件有关联性物证的各种信息;有的侦查人员收集言词证据时,缺乏对证据与案件事实所形成的关联性的认识,对证人证言和审讯工作抓不住关键要点,不知道言词证据的证明力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