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志民  万木春 《东南亚研究》2023,(1):130-151+158
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文明及其文化价值观在国际上存续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观察和研究华侨华人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媒介得以表达和传播,华文报纸广告是其中一种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的广告形态和内容,发现马来西亚华文广告中最具主导性的5项价值观是经济(划算)、家庭、智慧、健康和集体主义,并据此讨论了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价值观的特殊性,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华侨华人群体广告传播的针对性研究,找准“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平衡点,同时需要尊重传播对象的价值观与社会意识形态,稳健采用符合当地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3,18(3):41-47
君特·格拉斯是当今德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而拉尼茨基是德国当代文学批评界最具权威的人物。本文试图通过二者之间表面上针锋相对 ,而实则互相佩服的微妙关系说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频繁碰撞恰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坛兴盛的体现 ,会大大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范·勒尔在《印尼的贸易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运用韦伯式社会学和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来分析早期印尼及亚洲的贸易与社会,以广阔的视野对东西方贸易作了比较研究.他力图打破当时在西方广为流行的欧洲中心观,主张从亚洲自身来观察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出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不能为别的文明所取代的文明,同时各个文明之间有平等的价值和地位,从而为印尼及整个东方历史的重新解释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约翰·伯奇协会(John Birch Society,以下简称协会)是战后美国出现的一个极右组织。麦卡锡主义遭谴责后冷战格局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国内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权利法案》提供的保护以及美国国内存在的区域纷争,为协会的建立和存续提供了条件。与麦卡锡主义一样,协会也主张“共产主义阴谋论”,但在表述方法和所包含的内容方面又较麦卡锡主义灵活而丰富。作为一个组织,协会实行严格的集权制管理,通过发行刊物和公报、建立委员会、寄发邮件和游行示威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主张。它的极右言行对战后美国保守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协会对“共产主义阴谋论”的泛化和它对美国政界人物的指责,使它逐步失去了保守主义运动主流派的支持,沦为边缘右派。  相似文献   

5.
中外学者对<叶甫根尼·奥涅金>中处于边缘的奥丽加的命运一向关注不多.奥丽加以一个"平庸轻浮不贞"反面形象,在文学长廊里沉默百余年,且呈一种僵化的趋势代代相传.本文从文化和文本两个角度重读,"发现"其双重遮蔽的悲剧命运,欲为她辩护,从而唤起男性中心话语影响下的接受者目光向下,关注立于边缘的人物,从她们身上挖掘更多的文学内涵,促进文学研究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生代女作家英卡·帕莱及其处女作《女拳师》,小说讲述了女主角赫尔曲折的生活经历。作者在小说中用一种尖刻、明了、能抓住读者心理和生动的语言、以一种无奈的眼光描写了过去和今天都身受重负的大都市柏林,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借助语言写出了“痛苦的诗意”。  相似文献   

7.
雷蒙·阿隆是国际政治经典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阿隆认为,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国际政治的悖论首先是伦理与效率的矛盾。对外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在一个国家拥有合法行使暴力权力的世界上,寻求和平与安全。终其一生,阿隆都在探究1945年以来国际体系发生的变化。他认为,核武器笼罩下的两极和异质是战后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由此也造成核时代国际战略、国际伦理的两难困境。尽管阿隆的分析和思考连同冷战都已经成为历史,但他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他的政治、历史和哲学智慧对我们今天认识当代的国际政治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亦农 《德国研究》2002,17(2):63-66
本文着重介绍了当代德国著名作家克里斯朵夫·海因及其代表小说《陌生的朋友》 ,并记述了克氏对中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刘文立 《法国研究》2002,(2):135-146
法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 (Tocqueville,1 80 5-1 859)在中国知识界数十年来享有盛名 ,近年间尤其如此。托氏一生著述颇丰 ,备受推崇的有三部。世界各国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前后 ,其中的两部《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 ;商务印书馆 ,1 987)和《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 ;商务印书馆 ,1 992 )的中文版被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刊行 ,促使人们对他的兴趣和研究升温。现在献给汉语读者的是第三部 ,即《托克维尔回忆录》 (周炽湛曾晓阳译杨令飞校 )。此书系作者淡出政坛之后当作“消遣”而撰写的文字 ,他…  相似文献   

10.
俞宙明 《德国研究》2001,16(4):11-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德国政府在内政、外交及军事等方面的反应,并对"9·11"事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对德国的近期影响作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乔治·桑在《风笛大师》的序言中对儿子欧仁·郎贝尔说:“我把小说作为我们风笛的遥远的乐音寄送给你,以唤起你的回忆;绿叶长出来了,夜莺飞回来了,大自然的春季盛会即将在田野鸣锣开场。”她经历了1848年巴黎六月起义的失败,梦想破灭,极其失望,但却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她发扬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把大自然作为精神寄托和赞美歌颂的对象,以田野为舞台,开拓了田园小说创作的新阶段。乔治·桑先后发表了《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和《风笛大师》四部散发着强烈乡土气息和浓郁人情味的传世佳作。她在小说中…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及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在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引起了强烈的反应.美国与东盟签署了反恐联合协定,一些东南亚国家也采取了强硬的措施对付恐怖主义.但是,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内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内部存在许多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地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反对恐怖主义将是该地区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安娜·西格斯:--中国人民的朋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晓樵 《德国研究》2001,16(2):55-57
安娜·西格斯是德国著名的女作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她的作品里,曾写过许多有关中国的人和事.本文就安娜·西格斯与中国的文学因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是一个资讯发达的世界,谁能快速掌握及时、准确的资讯,谁就能把握发展的时机.作为一份海外华文大报,<联合早报>是如何为读者提供"最多、最快、最好又准确可靠"的资讯,客观报道和分析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解读最新资讯,使读者能通过读一报而知天下事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早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解读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急转直下."9·11"事件使得世人的目光集中到全球反恐怖主义上来,美国也大肆利用此次事件,乘机强化了其军事恫吓力量,积极推行各项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显得更加突出,美国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的步子将加快,单边主义政策更加一意孤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美国的文化悖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世达 《美国研究》2004,18(2):40-57
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揭示了美国在"9·11"之后作为"新帝国"在一系列问题上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其帝国地位与其基本的民主价值观之间的矛盾;美国重新审视其社会的开放性,而实行一个较为强硬的移民政策,这对美国社会的根本特点--移民性--构成威胁;总统权力扩大,行政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受到了挑战;在理念上,美国政府可以反恐的名义而限制公民自由,可以说限制了美国价值中的核心部分;国际恐怖主义所宣称的宗教性,以及美国文化内部的宗教冲动,使美国处于十分尴尬的文化困境.本文指出,美国所面临的种种文化悖论从表面上看源于其反恐所采取的战略,即美国不是依靠现行的国际机制采取政治的手段,而是采取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的军事手段来对付国际恐怖主义,但其深层原因则是韦伯所谓的"攫取型道德"、天赋使命感,以及普世主义的美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的发生与美国在冷战后所采取的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在全球化发展且使世界贫富加重的情况下,美国仍以冷战思维,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特别是在巴以冲突中,一味采取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9·11事件"不仅给美国经济而且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察了“9·1 1”事件后德国在全球反恐运动中的立场、角色和主要表现 ,分析了德国反恐怖主义政策的特点、缘由及其产生的作用和国际影响。文章认为 ,德国的特殊历史和它在国际体系中尤其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其在后“ 9·1 1”时代的反恐怖主义运动中分外引人注目 ,它的各项反恐怖主义措施和行动必将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反恐运动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强调 ,德国在反恐运动中折射出的外交与安全战略为我们认识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的变迁提供了参照 ,值得进一步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韩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韩国大众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通过分析《朝鲜日报》2012年涉华报道发现,韩国媒体中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是经济上迅速崛起、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角色、人权发展上比较滞后及各种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超级大国;同时,韩国媒体对中国表现出爱恨交织、敏感焦虑和羡慕嫉妒的情感特点。  相似文献   

20.
晚清新加坡革命派报刊<中兴日报>,刊载了数量众多的小说作品,其质量有良有莠,跟同时期中国报载小说相比,尚算差强人意.该报为南洋革命派在孙中山直接指导下兴办的舆论机关报,因此,在小说观念上,革命启蒙性是其基调;但后期迫于经营压力,为吸引读者,小说的娱乐性、消闲性被逐步认同.该报小说以中国性为主要品格,但在小说工具性的发挥、多语体采用及本土题材采纳等几个方面,又体现出本土性,可视为南洋华文小说品格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