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标志着十月革命后出现的现实社会主义从蓬勃发展到遭受严重挫折,走过了它生命中的第一个周期。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对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的解读,具有极大的认识意义。苏联、东欧的演变为我们提供了窥探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奥秘的窗口。关于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原因,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是“经济没有搞上去”。已有不少文章论证:这样的断言实在是过于轻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当时美国的6.8%,而到1985年,即戈尔巴乔夫上台的当年,已经相当于美国的80%…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25日,《新京报》发表的《表达权与进谏纳谏的传统》,从历史上维护封建皇权的“进谏纳谏”现象说到现代社会的言论自由和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对“表达权”的时代精神做了比较深刻的解读。本刊特予转载,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演讲人:秦晖这些年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转轨,经济学界都在讨论两个话题:一个是“中国奇迹”,另一个是“东欧困境”。通常不管什么倾向的人都承认这个事实:中国20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上世纪90年代中东欧各国进入转轨以来很不顺利,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经济滑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现在非常流行的解释,就是关于所谓“东欧激进”与“中国渐进”的说法。我认为,在意识形态上这些说法是没有问题的。的确,东欧国家自从转轨以后就把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看做他们的方向。但问题在于:认同这一方向并不难,而真正实现私有化却很难。在巨…  相似文献   

4.
一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实践变为多国实践,世界上曾有15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土地面积占世界的1/4,人口近1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强,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主义”曾像社会主义这样辉煌,这样波澜壮阔,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中,社会主义也遇到了空前未有的挑战,甚至是局部的失败。”9年前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无疑是本世纪末令人震惊的世界性的事物。具有88年光辉历史的苏联共产党的垮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70年前宣告成立,70年后却宣告解体,东欧一批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民主党派要通读市场经济这本“天书”麦文峰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党派如何与共产党真诚合作,荣辱与共,这是检验各参政党的最好试金石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人们至今还不会忘记这一段历史悲剧:1989年到1990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出现了天崩地裂,随后,...  相似文献   

6.
刘建宁 《前沿》2014,(5):205-206
井冈山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以后,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军需给养和现金困难,活跃边界经济,决定创办红军造币厂,生产“工字银元”。“工”字银元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外的广泛流通使用,不仅解决了红军购买物资的现金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尽管“工”字银元从质量到数量都还处在初始的阶段,但是依然有着极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16+1合作"机制出台后,在农产品的贸易中,中东欧16国与中国的联系更加频繁。中东欧16国与中国的频繁交易使得贸易规模迅速的扩张,从而使中国的农产品集中在东欧16国的市场上。通过研究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空间距离则起到阻碍作用;人均GDP差额与贸易水平呈负相关;"16+1合作"机制与贸易水平呈正相关,但目前影响程度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梵净山麓。芙蓉河畔。 历史也许不会记住2005年芙蓉河畔的冬天,但2005年芙蓉河畔的冬天却让人想起了历史。从大禹“治水”到“红旗渠”的修建,尘封史册上下千年的场景,仿佛一幕幕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是对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等剥削制度的一统天下,把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随着一些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五六十年代,已经成为毛泽东同志当时所说的可以同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相抗衡的两大阵营之一。但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列宁亲手缔造的党垮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再掀“天鹅绒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投票站开门迎接行使选举权的选民。时事报告继上个世纪对苏联、东欧成功进行“和平演变”之后,美国近年来又悄然发动了一场无须真刀真枪而靠街头政治和平夺权的“天鹅绒革命”(形容政权的改变像天鹅绒般顺滑,特指中东欧国家先后发生的政治变化)。从南联盟、格鲁吉亚到乌克兰,美国利用街头政治屡屡得手,先后扶持了一批亲美势力上台。眼下的种种迹象显示,美国正欲将这一套做法推广至中亚地区。美国欲搞垮一国政权,通常使用两种手段,一是诉诸武力,用枪炮直接推翻它看不顺眼的政权,并扶植建立一个亲美政府。但这种方…  相似文献   

11.
中东欧国家位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来应当探求构建“一带一路”与中东欧经济发展融合的对策,以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促进各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看当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是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右倾悲观主义者就曾经提出过的疑问。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又有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过疑虑。一些人甚至怀疑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出现了理想信念危机。  相似文献   

13.
王洪起 《时事报告》2009,(12):59-60
1989年发生东欧事件,柏林墙倒塌,东欧社会主义体制结束,“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步东欧其他国家之后尘,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政局的激烈动荡与演变。1992年上半年,阿政权易手,由执政47年的劳动党演变而来的社会党沦为在野党,以右翼势力为主体的民主党控制了中央权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论“国格”高尚斌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大国将和平演变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并支持中国的所谓“民主斗士”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波。在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的年月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国格”问题,并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1月24日,苏州各位同事:很高兴在苏州同大家相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16国领导人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欢迎欧盟、奥地利、希腊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代表作为观察员与会。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三年有成",意思是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就会获得成果。3年来,"16+1合作"好比一列高速列车,从华沙到布加勒斯特,从贝尔  相似文献   

16.
从1989年以来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先是东欧,接着是苏联,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无论是东欧被西方称之谓“微笑的革命”,还是苏联8·19戏剧性事件,都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理论性问题,再一次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挑战。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又有哪些新的课题?本文试就三个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18日,持续半年的北京园博会完美收官。这个从废弃地上孕育而出的鲜美“生命体”,经过前期规划设计、中期施工建设到后期绿化美化,逐步成长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和谐、创新、生态”的理念更是赋予了园博园“精、气、神”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2月16日,是中国人民大学东欧中亚研究所建所30周年。为了庆祝,邀请了首都理论界一些同志开了座谈会。与会者畅所欲言,漫谈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谈锋所向,集中到这样一个焦点上,即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共产党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就会丧失自己的执政地位。与会者认为,不能把苏联的解体归结为经济没有搞上去。历史的事实是苏联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是后,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经济腾飞的辉煌,不仅提高了苏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力,成为世…  相似文献   

19.
以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而蜚声海内外的襄樊,是一座具有2800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她的历史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相映成辉,为了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展示三国的魅力.今年七月,襄樊市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上三国”网站。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精彩、最动人心魄的时代之一。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三国时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学的材料。”因此,从三国历史到《三国演义》,从话本戏曲到传说故事,人们对它说不尽,道不够。有关三国的历史遗迹、遗址、纪念性建筑物…  相似文献   

20.
波兰的“新仇”与“旧恨” 从香港飞到波兰,就好像迅速换了一个季节。这次来东欧探访,适逢初雪提前来到,抵达华沙当天,天灰茫茫一片,人们一身厚衣,是久违了的冰冷。回想差不多20年前第一次到波兰,我曾碰上一位记者,他英语说得不错,在他的协助下就这样展开采访——不知此次能否与他重逢,畅谈20年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