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生成逻辑本质上都是泡沫引起的,金融危机的背后反应出来的是资本家的道德危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风险,金融和道德的双重危机下,凸显“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和道德建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新语     
《小康》2013,(6):22
44岁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从世界各国大量的统计资料看,43岁到45岁之间男人在心理、思维和工作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信念危机、生理危机、事业危机、职业危机、人性危机、心理危机、情感危机和亲子危机等8种危机,为此把44岁定为青年和壮年的分界点。"我的心已老"是44岁男人常发出的感慨。大多数中年人都会有内在的、精神上的双重孤独和压抑。44岁中年男人要想摆脱心理危机,就应该调整心态,培养快乐的  相似文献   

3.
杨亮 《前沿》2012,(13):51-53
社会危机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就是不断回应各种社会危机的挑战过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历史。从哲学的视角分析,社会危机具有客观性与属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渐进性与突发性、公共性与复合性等特点。对社会危机特点和作用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对发生的社会危机进行分析,以期对社会危机管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们时代的文化危机究其实质是国民性的危机.从根本上说也是人性的危机.这些年,当人们谈到时代的人性现状的时候,莫不忧心如焚,然而所有批判当下人性状况的说法双莫不陷入一系列误区.  相似文献   

5.
颜博  雷牧君 《求索》2013,(3):32-34
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新兴市场和亚洲国家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以及日本经济在过去二十年中所经历的萧条和衰退,用传统的危机理论较难给予一个合理、准确的解释。本文从金融危机理论发展的轨迹出发,对于第一、二、三代危机理论模型进行评述,对危机理论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对于金融危机理论发展的可能径向,即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适合对现代金融危机进行解释和剖析的新一代危机理论模型,从而实现对金融危机理论体系的充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我们从这场危机中汲取的教训是:有管理的市场经济必须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反思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逻辑发现,由美国房价下跌和基准利率的上升所直接引爆的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主要在于:次贷证券化及各种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引致信贷危机演化为资产价格危机;而盯市定价规则、动态信用评级及其银行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等金融系统内在的"过度顺周期性"恶化资本市场危机;跨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风险资产组合、降低风险资产比重的行为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市场陷于无序状态,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而全球资产价值的大幅缩水,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使得危机由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由消费型国家向生产型国家最后向资源型国家传递.  相似文献   

8.
危机传染机制主要有贸易传染效应、金融传染效应以及预期传染效应。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危机传染的三个效应是同时作用的,尤其是预期传染效应伴随着危机传染的全过程,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几次重大金融危机的比较看,金融危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市场制度和金融体系的特性。失败的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基本面因素。金融自由化和监管制度不到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完善金融自由化的监管体系是防范风险的核心要求。政府大力干预金融市场是遏制金融危机的有利手段。金融制度完善对治理和防范金融危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深层嬗变的一种标示,必将从根本上呈现人的身体、欲望、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这便把现代人抛掷于道德资源的日趋匮乏、道德信念危机的日趋加深、道德文化力量的日趋减弱这一现代性危机之中。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从历史中寻找解决当今道德危机可资借鉴的资源,有助于揭示现代性社会所需要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0.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网络主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着道德失范问题,其根源在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危机.本人认为,认知"慎独"的精神本质,发扬传统的"慎独"道德思想,从目的性与过程性两个角度加强大学生的"慎独"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无疑是化解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3.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