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申 《学理论》2013,(21):191-192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飘逸豪放,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在中国乃至世界诗歌发展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作品英译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法。自18世纪以来,李白的诗歌不断地被中外译者译成英文,许多翻译家也在为李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生动传神的译作。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具有先锋意味的青年诗歌运动,萌发于“文革”后期的“地下诗歌”及其民间文学活动,1979年民办文学刊物《今天》的创办为其正式开端,至1989年告一段落。其间活跃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接的两代人。对前一代人的称谓有“朦胧诗派”、“《今天》派”等;对后一代人的称谓有“第四代”、“新生代”等,“代”的划分因起点各异,是否科学历来有所争论。名称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对两代诗人文化命运的透视,揭示出当代中国青年诗歌运动的内在精神,为更年轻的一代人起而越之提供食粮。以下的对话录为我们反思历史的足迹,又开辟了一个视野,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菲华诗人若艾诗歌中明显流露出的孤客情怀和对故乡欲归不得的寂寞与无奈,是他诗歌的主要命题。他借各种特殊的意象和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语言,将自己漂泊异乡的人生旅途尽数展现在诗歌中。他借许多中国元素细致地刻画了华侨离乡背井在海外打拼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作为番客生活的两地为难。无论是短诗中情感的浓缩还是长诗中孤客情怀的跌宕起伏,无不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真切的语言,细腻地捕捉了心灵世界中的回归情愫,注重想象的丰富性和意象的典型性,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刘云龙 《学理论》2013,(21):189-190
《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丰碑。钟嵘作为专门评价五言诗的第一人,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的文人士子,但受到时代风气和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钟嵘对于一些诗人的评价有失偏颇,对于钟嵘在《诗品》中评曹丕诗有不同的意见,将从诗歌流传真伪、诗人评价标准的统一问题以及和曹植的诗歌的比较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钟嵘评价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5.
孺子牛 《侨园》2012,(9):63-63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歌的大花园中,不仅有五言、七言,五律七律,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诗,奇美异常,芳香四溢。我们所说的怪异诗,是指诗人不按古代正统诗的格调与格式来写诗,而是临场发挥,信手拈来,以表现生活的情趣和当时处境。这样的诗因其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而专注于表现诗歌的内容,因此更能表现诗人的雅趣与心境,读来更引人共鸣。下面我们略举几例,以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6.
王庆 《学理论》2012,(21):165-166
在诗歌翻译中,郭沫若提出了著名的"风韵译"翻译理论,该理论以意译和归化策略为导向,以读者接受为基准,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并以郭沫若最后的译作《英诗译稿》中的译诗为例,表明"风韵译"在其翻译实践中,增强译诗的可读性,力求让读者接受到原诗的神韵意境,彰显郭沫若在中国诗歌翻译史上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雷莎 《学理论》2012,(18):115-117
盛唐诗与中唐诗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精神气韵。在这一看似陡然的转变中,大历诗风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与过渡作用。结合诗人经历与具体诗歌作品分析发现,大历诗坛在士人心态、群体情怀以及宗教观念三个方面导引了盛唐至中唐的诗风转变,从而开启了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典诗歌新的审美风尚的新变。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继高铁、核电之后,军用飞机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新名片。"枭龙"成功"飞"向世界"枭龙"战斗机研制于上世纪90年代,2003年完成首飞。在中巴两国的设想中,"枭龙"最初定位为物美价廉的第三代战斗机,用以更换歼7战斗机,并在国际市场上接替装备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米格21系列战斗机。在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 ,国内一些知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很多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 ,从目前理论界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 ,对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系列根本观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本文正是以此为重点 ,研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观点 ,认真学习和领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中贯通着的政治哲学思想。政治哲学是与发展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价值哲学等并列的哲…  相似文献   

10.
A.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近两三年来,在当代中国一群最为敏感、最易歌哭的青年知识者中,正在产生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潮流,那就是以永远的飘泊为其使命和归依的流浪精神。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一些青年诗人、艺术家放弃了安定的职业和居所,为着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生活的真谛而到处漫游,例如“第三代诗人”中的赵野、郑单衣等人。在许多城市的街头,已不时能够发现由身挎吉它、即兴表演、具有相当水准的行吟诗人、青年画家、流浪歌手组合而成的松散游动的艺术小团体;②在继刑满释放人员、高考落榜者之后崛起于私营商界的  相似文献   

11.
谢海平 《学理论》2010,(24):171-172
第三代诗歌以反文化、反意象、反崇高为旗帜,他们试图通过反文化来回到本真世界,他们逃避自我,通过客观还原、消解意义的方式来追求世界的本真,但诗歌语言仍然是文化的载体,他们又通过解构语言,大量运用口语来背叛规范化的诗歌语言。尽管彻底的反文化是不可能的,但这种努力已经打破了原先僵化的局面,带来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高原 《学理论》2010,(22):172-173
从哲学和诗歌的共通性——归乡情结入手,试图用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剖析诗歌创作的本质。快乐原则让诗人不吐不快,不同类型的焦虑则决定着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只有抒写真性情、吐露真自我的诗歌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因为这些诗歌是人格"本我"的表达。"本我"是诗人吟咏的动力,它使人们能够在心中勾勒出突破实物的意象。因为"本我"的未曾泯灭,诗人和接受者开始了对美的本能渴望和无尽追寻。  相似文献   

13.
陕西是中国诗歌的高地,陕西当代农民诗歌的创作水平,代表了中国当代农民诗歌创作的水平。从王老九、李有源、韩起祥到李强华、蒿文杰、章立,等,经几代人的努力,陕西出现了一个农民诗歌创作的高潮。这类诗歌简捷、明快、自然、朴素,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情感真挚,深得社会各界喜爱,它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贡献不容忽视。农民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之根,是中国农耕文明之花。它体现着田园牧歌式的审美理想,同时,它也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冲击,面临着重构与再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要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深入到中国梦之内在的"世界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曾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地宣示了我们的"世界观",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今天,日益强大的中国对世界有着怎样的看法,自然会受到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关注。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深刻地阐述了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关系,并明  相似文献   

15.
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和“四五”运动的那代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人(本文主要指中青年知识分子),突然地在最近几年意识到自己老了,而且这种意识非常的强烈、非常的悲凉,倒不在于年龄形象,也不在于心态,而在于离退休制度的整齐划一的切割使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的比照系统发生了变化,他们再也不是以学生的身份去面对师长了,再也不是“新人”了,他们开始更多地以“管理者”或“师长”的形象去面对刚刚跨出校门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和在校的大学生(即被称为“第四代”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于是许多矛盾都聚焦在这层关系面上(尤其是价值取向。例如第三代常指责第四代“非理性”、“无根性”,第四代则反诘第三代“政治依附”、“无个性”)。正是站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认为新的代差已在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和“四五”运动的第三代与没有经历过的第四代之间形成并展开了。  相似文献   

16.
1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是我党长期坚持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历史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提出的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思想 ,是“一国两制”的萌芽阶段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根据世界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 ,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与澳门问题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三次国共合作思想的提出 ,是“一国两制”的萌芽阶段。 5 0年代初 ,针对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 ,但仍没放弃和平谈判的努力。他们多次强调“和为贵”,“爱国一家”,“世界上只有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是一个自我设限的封闭体系,而应是一个与世界文明保持密切互动的开放过程。确立"世界向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中国和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党的一代代领导人坚持"世界向度",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并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当前,我们亟需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于集中于"中国向度"的局面,切实加强相关研究的"世界向度",以凸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世界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中国远古暨三代的发展过程中,曾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到西周末期出现了礼崩乐坏,孔子顺应时代之变化,对以往的"宗教观"思想做了新的阐释,把人们从那种鬼神弥漫的世界中解放出来,构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世界,对"宗教观"初步完成了由外向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王宁 《学理论》2014,(2):143-144,169
在日本历史上,与谢芜村是继松尾芭蕉之后又一位享誉俳坛的俳句诗人,还是集南画之大成者。芜村所处的时代汉学风靡一时,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他逐步加深了对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文学理念的认识。在王维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芜村创作的俳句字里行间透露出无限画意,流露出作者融入自然时淡然宁静的心境和超然洒脱、离俗的处世态度,以"无我之境"的审美心境去观察大自然的一切,感受自然之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念。除此之外,芜村在创作过程中还渗透松尾芭蕉的幽雅、闲寂理念,在俳、画、禅缘中表现出与自然融合的审美情趣、透露出美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A.一种新起的思潮近一年来,在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中又开始兴起一种新的思潮,那就是禅宗思想的悄然传播。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文学艺术方面以禅为创作主题或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作品已经出现,且为数不算太少。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现代诗歌运动的中心,一些先锋的青年诗人正在用充满禅意的作品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例如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