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与思考》2001,(2):32-33
<正> 布什家的野小子小布什的全名是乔治·W·布什,生于1946年7月6日。在德克萨斯州的米德兰,小布什度过了他的童年。他是个“孩子王”,更喜欢领着孩子们一起踢足球,组织足球队在星期五的晚上进行比赛,他不仅上场踢球,场下还担任球队的拉拉队长。几年后小布什家搬到了距离米德兰很远的休斯顿。在休斯顿,小布什进了全国颇有名气的艾德沃私立学校,那年小布什15岁,第一次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艾德沃学校教会了小布什如何思考问题,教会了小布什过去没有学会的阅读和写作,教会了小布什如何出人头地。小布什承认他在学校不是拔尖的学生,但是通过  相似文献   

2.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10):7-7
<正>戈斯:辞职5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中央情报局局长波特·戈斯向他递交了辞呈,他已接受戈斯的辞职,但没有说明戈斯辞职的原因。戈斯今年67岁,于2004年8月被布什提名担任中情局局长。他曾在中情局担任秘密特工,1988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从1997年开始担任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戈斯自2004年9月担任中情局局长以来,与中情局的秘密情报部门一直不和,从而导致包括中情局副局长约翰·麦克劳克林等在内的一批资深情报官员相继离职。  相似文献   

3.
美国好莱坞曾隆重推出一部反映中央情报局间谍生活的影片——《真实的谎言》,将此片名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系在一起真是恰如其份,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中央情报局不仅干下了许多见不得人的秘密勾当,而且还出于某种需要信口雌黄、摇唇鼓舌,撒下了许多看似真实的弥天大谎。最近,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罗伯特·盖茨在他撰写的回忆录中,以大量事实详细披露了中情局“撒谎”的内幕。盖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情局工作,从基层干起,直到1991年登上局长宝座,因此他对中情周的内情了如指掌。他指出,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自194年起就开始了一场彼此制…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后,对前任克林顿内阁人选基本上“扫地出门”,唯独保留了中情局局长特尼特和联邦调查局局长弗里,但后者似乎并不感到情愿,5月1日,这位执掌联邦调查局8年之久的老兄毅然让出“掌门人”宝座,奔“钱”途而去,引发各界人士对这起人事变动的种种猜测。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总统小布什还没有确切听到他最想听到的消息——萨达姆的死讯。自美英联军攻占巴格达之后,萨达姆仿佛像蒸发了似的了无踪无影,这是小布什在这场战争中最感失落的心事。战争开始前,美国公开讲:只要一颗子弹(杀死萨达姆),就可避免一场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总统小布什还没有确切听到他最想听到的消息——萨达姆的死讯。自美英联军攻占巴格达之后,萨达姆仿佛像蒸发了似的了无踪无影,这是小布什在这场战争中最感失落的心事。战争开始前,美国公开讲:只要一颗子弹(杀死萨达姆),就可避免一场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电 英国《观察家报》2001年12月16日声称,拉丹罪证录像带可能是中情局(CIA)精心布局拍摄得来的,摄制者可能是当时在场的一名沙特教士。 报道称,摄制者可能是没有上镜的访谈者、麦加神学院前伊斯兰教义助理教授加姆迪。一名情报官员形容:“加姆迪曾涉嫌为基地筹集资金。他是个想出名但却长期不得志的小角色,这是典型的最有机会被拉拢的人。” 报道还称,该录像带与联邦调查局密探近年为打击美国黑社会而秘密摄录证据的手法很相似。 然而,既然中情局(或反“基地”卧底)能成功接近拉丹拍摄录像带,为何不干脆将他杀死呢?  相似文献   

8.
余敏 《现代领导》2011,(6):45-45
2010年深冬的一天.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来到社交网站“脸谱”当嘉宾。说起退休生活,他得意地自夸说。他现在最喜欢平板电脑iPad。“我是iPad人。”他说。听小布什这么说.记者们都笑了。谁都知道,布什家的人一向不懂“数码时尚”。老布什当总统时不用手机,也不发电子邮件。小布什直到2005年才有了第一个音乐播放机iPod。那还是他女儿送他的礼物。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以后,美中情局为适应反恐斗争需要,进行了它建局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与改组,间谍招募是其主要工作之一。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下令新招收间谍数目要增加70%,而负责管理中情局的反恐中心、间谍活动和辅助军事行动的机构“行动理事会”中的人数要增加25%。  相似文献   

10.
木子 《今日广西》2012,(12):60-61
美中情局长性丑闻拔出萝卜带出泥 据报道,美军和北约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约翰·艾伦将军已经成了前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婚外情丑闻事件被牵扯出来的另一位美国将军,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防部正在对他展开调查,因为联邦调查局特工在调查彼得雷乌斯的“小四”、现年37岁的吉尔·凯莉的家时,竞在她家的电脑上发现了数千封艾伦寄给她的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11.
聚焦世界     
《小康》2017,(10)
<正>《华尔街日报》特朗普赋予中情局权力发动无人机空袭总统特朗普已经赋予中央情报局秘密的新权力,允许该机构针对恐怖主义嫌疑人实施无人机空中打击;此举改变了奥巴马政府限制中情局准军事角色的政策,让中情局与五角大楼再次陷入权力之争。这项此前未披露过的新授权表明,本届政府的做法较上一届出现重大转变;在奥巴马卸任之前,中情局和军方彼此合作的模式已  相似文献   

12.
小布什的成功连任,让人们不得不佩服其智囊团的超强“战斗力”。而在布什的智囊团中,现年54岁、至今只拥有中学文凭的卡尔·罗夫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布什总统称他为——“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3.
2000年 12月 13日晚,世人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终因戈尔宣布退出而落下帷幕,前总统乔治·布什的儿子—乔治· 沃克·布什当选为美国第 43任总统。众所周知,小布什在竞选期间就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发表了一些比较强硬的讲话,他曾指出“无法称中国是我们的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并多次表示将会“协助台湾自卫”等等。这些言论致使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将会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从老布什和小布什的继承关系看,小布什的对华政策必将保持老布什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   (一 )从老布什开始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相似文献   

14.
1977年2月的一天,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一位中精局军官在自己的汽车刮雨器下发现一张便条。写便条的人声称,他掌握一些可以打破目前这种军事平衡的军事材料,并表示希望与中博局的人会谈。便条上还留有联系电话。当时,中情局的人员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圈套,因此,不予理睬。很快,他们又发现了第二张便条。这张便条透露了一些前苏联雷达系统的技术资料。这一次,小心翼翼的美国人仍然没有相信,一笑了之。不久,据中情局的英国同行提供的消息说,他们发现了那个人。此人系一名男子,身体消瘦,声称自己能提供秘密材料。美国人对同行的消…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新年伊始,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再度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在大学校园里和社会上广泛“纳贤”,招募间谍活动引人注目。去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已将其人员招募数扩大了一倍,升至约39000人。而今年,中央情报局将进一步扩大人员招募计划。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说:“中情局正在进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员招募行动。”美中情局副局长麦克劳克林说:“中央情报局需要大批愿意献身国家,充满活力,在挑战、危险面前毫不犹豫的有志之士。”根据中情局的规定,情报人员如果愿意从事间谍工作,年龄在35岁以…  相似文献   

16.
▲1924年,美中情局在国内所从事的种种非法活动被披露,引起轩然大波。图为时任中情局局长的科尔比(左)与福特总统亲切交谈。不久,科尔比就当了替罪羊。  相似文献   

17.
葛传红 《小康》2005,(1):60-62
小布什的成功连任,让人们不得不佩服其智囊团的超强“战斗力”。而在布什的智囊团中,现年54岁、至今只拥有中学文凭的卡尔&#183;罗夫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布什总统称他为——“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8.
据香港《东方日报》披露,南斯拉夫大选后,米洛舍维奇下台,反对派科什图尼察当选为新总统,这正是中情局幕后策划的结果。 去年5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未达到在南的政治目标,于是指使中情局专门策划隐蔽活动,影响南斯拉夫国内选举,以民主方式除掉米洛舍维奇,并把美国的政治理念加之于南斯拉夫,改变其制度。 中情局对付米洛舍维奇有三大武器:金钱、黑客和特工。如何运用这些武器一直是个秘密。据科什图尼察一位部下透露,一年以来,美国花了数千万美元援助科索沃,支持南国反对派,从事一些活动,包括说服若干军方将领改变立场,…  相似文献   

19.
克鲁格曼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他同时也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本文为其中一篇,发表于2009年4月),为维护美国的建国理想和价值观,锲而不舍地批评一切他认为有悖于此的美国政策,特别是小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虐俘事件首先为美、英媒体披露,使小布什政府十分尴尬,美国形象也大受损伤。另一方面,美国媒体也彰显了新闻道德和责任感,首先披露此事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丹·拉瑟获"皮巴迪广播节目奖"。对于刑讯的界限和正当性,美国政府内部一直有争论。奥巴马本人任参议员时有投票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记录,对刑讯、虐俘更是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20.
早在4年前,媒体就曾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阴谋策划伊拉克内部发动政变,推翻萨达姆政权,但计划最终流产的消息。伊拉克方面一直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近日,负责摧毁这一策反行动的伊方情报官员首次公开了事件的真相。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成了美国政府在中东的眼中钉,中情局几次试图暗杀萨达姆均未得手。直到1995年,中情局的特工才打入萨达姆政权的核心。于是,美国方面立即制订了一个代号为“梦境”的行动计划,准备在伊发动一场推翻萨达姆总统的“宫廷政变”。中情局就这一计划同巴格达的沙瓦伊将军进行接触,沙瓦伊是伊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