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迁 《瞭望》2004,(46)
深圳市5部门以“下发文件”的方式,组织全市80多万中小学生自费观看一部名为《时差7小时》的电影。后经媒体调查,此电影的原著、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使用媒体实现自我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每天使用各种不同的媒体构成了当前几乎每一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部分,平均而言,美国青少年每天花大约四小时听音乐,花另外两小时看电视。流行音乐唱片的70%购买者是12—20岁的青少年。十几岁的青少年比任何其他人口部分的人观看更多的电影,四百万以上的女青少年每月购买诸如《十七岁》(Seventeen)和《时髦》(Sassy)一类的杂志,3/4的12—14岁的白人女性定期地读至少一种杂志,加上录像、书、报纸等,所有这些构成了青少年日常经历的一个相当可观的部分。在20世纪刚开始时,大多数青少年(及其他人)被局限于书、杂志和报纸等这些印刷媒体中,那时根本就不存在电  相似文献   

3.
政工短讯     
唐山发电总厂“双基”教育效果好唐山发电总厂为提高“双基”教育质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使职工乐于接受。他们针对职工思想上的疑点、难点和议论的热点,确定教育的重点,同时编写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教材,拍摄了《电厂四十年》、《在奋进中崛起》等教育系列电视片。另外,他们组织职工观看《近代春秋》、《巍巍昆仑》、《新中国四十年》、《世纪行》等电影和电视录  相似文献   

4.
隐忍与释放--青少年中"大话西游"现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宗伟 《青年研究》2002,(10):27-32
近年来在我国的青少年中形成了一种因电影《大话西游》而引发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一具体文化现象的描述 ,分析了这一青少年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原因。本文认为 ,“大话西游”现象从根本上隐射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化与个体化的矛盾 ,并用文化的隐喻形式解决了青少年的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5.
张庆熊 《理论视野》2013,(11):52-54
【提要】以群众路线教育为背景,谈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感想:看清问题实质、敢于讲真话的一批“有头有脑”的人,在现实中总被那些自认为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分子”当作“右派分子”(“落后分子”)而加以打压。要克服这种现象,需要放弃将“动机与效果”对立的作法,根除苏联的《政治经济教科书》和《联共布党史》的遗毒,告别教条的社会主义,坚定地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提倡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主要青少年研究刊物上的有关“青少年与媒体”的文章的分析 ,考察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的状况并且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怀着对劳模人物的敬仰,我再次观看了电影《焦裕禄》。除了对焦裕禄“心中全部装着百姓和工作,惟独没有他自己”的高风亮节倍加钦佩外,又对影片中焦裕禄与县长吴荣先的一段对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段对话大意是:吴荣先认为焦裕禄“整天围着百姓转,只知道‘讨好’百姓。领导干部做工作,不是要叫百姓满意,而是要叫党满意。”焦裕禄反问:“百姓满意,党会不满意?反过来说,党满意的事,老百姓会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现在许多学校才着急起对青少年的教育来了。老师挺着急地对家长说:“叫我们加强教育,光在班上讲,就管事了吗?学校又没有别的教育设备。要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家长也应该给他们买点书,多教育教育嘛。”家长牢骚更大:“我去买了,也要买得着嘛”!的确,到书店去看看,许多今天的中年父母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优秀作品,如《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钢》、《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9.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我国的电影制片业在大众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电影市场不景气,观众总人次以每年5个亿左右的速度递减:半数以上的电影制片厂财政赤字持续上升,再生产能力已降到最低点……在人们苦苦探寻着如何重振电影制片业的时候,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以某些启示。近年来,珠影公司贯彻“二为”和“双百”方针,陆续推出了《商界》、《女人街》、《特区打工妹》等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影片,公司每年上交给国家的利润在全国同行业中连年名列前茅。去年全国各电影厂向国家上交的总利润为1200万元,其中,仅珠影公司一家就上交了6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来自黄海之滨的青岛市话剧团为首都两万名青少年演出了一台反映八十年代中学生生活的话剧《飞吧,海燕》。一位中学生说:“这台话剧就像春风一样吹拂着我们的心,它不仅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理想和追求,也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启迪我们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上去拼搏、去开拓。我们好久没有看到这样好的戏了”。中宣部、文化部的负责同志和首都文艺工作者观看演出后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热切希望文艺工作者要象青岛市话剧团那  相似文献   

12.
导演李安直言不讳地指出:“编剧已经成为国内电影最弱的一个环节!”不用等到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揭晓,《十面埋伏》《天下无贼》《无极》三部国产大片的败走已成定局。尽管冯小刚和张艺谋均获得了最佳导演的提名,但在最终提名的5部最佳故事片中,并没有见到他们的作品。至于《无极》,则连一项提名都未获得。  相似文献   

13.
“七一”前后,电影战线捷报频传:继故事片《焦裕禄》等首批向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献礼片上映后,第二批献礼片——《开天辟地》、《大决战》、《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烈火金钢》、《我们走向未来》等又相继问世。这些影片在观众中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最近称赞;“电影界拍了几部好片子,这是电影界给党的70周年最实际的献礼”。  相似文献   

14.
林惠辰同志在《青年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上发表《关于“青少年犯罪”是否法律概念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文),对拙文《“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载《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提出了不同看法。读后认为他的看法似有不妥,有必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进口大片的市场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过《珍珠港》吗?——在短暂的沉寂后,进口大片又成为人们日常谈话的中心。今年暑期,中国电影市场接连推出三部进口大片,速度和力度均为前所未见。其中《珍珠港》的上映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热潮,使大片再度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自从1995年以来,“进口十部大片”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每年一度的盛事。《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等一大串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使美国大片俨然成为激活中国电影市场的“兴奋剂”。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所谓“红色经典”《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等电影在中国流传甚广,其中许多“经典台词”一度成为流行语、口头禅,但从前苏联解秘档案资料和前苏共平反斯大林执政时期冤假错案的文件看,由斯大林幕后“编导”的《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等所谓“红色经典”电影纯属歪曲历史,虚构事实的谎言。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国电影界相继推出《焦裕禄》、《开天辟地》、《大决战》、《周恩来》等巨片,在拷贝发行与票房方面出现喜人的现象。然而整个电影经济长期失衡的局面尚未扭转,电影制片厂承受的经济压力越来越重,其中不少大厂仍负债累累。走出经济困境,已成为电影界内外关注的“热点”。 电影经济同每一位观众都有直接的联系。电影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自诞生起就带着深深的经济烙印,电影艺术、技术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经济的运转为载体。没有观众的踊跃购票,就不会有电影的发展和繁荣。电影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21,(7)
正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幸和几位评论家一起观看了电影《1921》。看完电影,大家交口称赞,认为影片浓墨重彩集中描绘1921年的上海,在那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把故事讲得如此精彩感人,全面展现五四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南陈北李"相约"开天辟地"、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国际和国内反动势力对革命活动的围剿、中共一大召开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等重要场景,非常不容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还是更习惯于把视角聚焦于教育。  相似文献   

19.
陈鹏 《瞭望》2008,(45)
谢晋带走了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眷恋和深思,也带走了沉甸甸的中国集体主义电影 在人们的痛惜和缅怀中,好酒的谢晋走得那么坚决,不惜带走影响几代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电影。谢晋当属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奇才,他的佳作至今仍让生于1930年~1970年代的人们津津乐道:单纯的《红色娘子军》、激昂的《女篮5号》、感人的《天云山传奇》、浪漫的《牧马人》、平实的《高山下的花环》、深沉的《芙蓉镇》,即使文革时期的《春苗》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4,(23)
记者:钟惦棐同志,您认为今天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有什么重大的趋势值得我们注意?或者说,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在今天有趋势可言吗? 钟惦棐:有,而且是大趋势。一九五六年在《文汇报》开展过一次提高电影质量的讨论,一九八二年又在南北两家报纸《文汇报》、《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