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劫持行动是人民警察、武警部队依据法律,以武力为主要形式,瓦解、制服或歼灭劫持分子,营救人质的战斗行动。其主要特点:案发突然,任务紧急,出师被动;情况变化快,战机不易捕促;作战空间狭小,使用兵力受限,使用武器时机、程度难把握;处置后果影响面广,战斗行动风险大等。一、 劫持分子构成及特点劫持是指以暴力威胁方式控制交通工具和人质为手段达到犯罪目的的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劫持犯罪属于恐怖犯罪的一种,直接威胁人质生命和重大财产安全,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一定的恐怖气氛,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及严重的危害后果。劫持事件…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在处置人质危机事件时,应坚持安全第一、统一指挥、恩威并施和把握战机等原则.一旦发生人质危机事件,公安机关要立即启动处置突发暴力案件预案,快速控制现场,形成对犯罪分子的合围之势;调集专业谈判手,与犯罪嫌疑人展开面对面谈判;组成突击小分队,伺机采取行动.谈判作为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和各类危机事件的特殊手段,是处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尽快建立反劫制暴专业谈判队伍,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劫持人质案件具有公开的暴力性、对抗性、残忍性和处置结果的不确定性。警方在处置这类突发案件时,成功、顺利、安全地解救人质是根本目标。警方在处置劫持人质案件过程中,处置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质的伤亡。为了达到制服犯罪分子,成功解救人质的目的,现场参与处置的警方人员应当遵守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武力与谈判相结合及智取"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质固守室内之罪犯的攻击方法山西夏县武警专科学校张昌友“利用人质固守室内之罪犯”,是指在暴力事件中,利用人质和房屋作掩护,进行拒捕顽抗的暴力犯罪分子。罪犯利用人质和房屋负隅顽抗,敌暗我明,室内空间有限,结构复杂,且有人质在此,处置难度大,倘有不慎...  相似文献   

5.
李志萍 《公安学刊》2005,(1):103-106
香港警方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基本模式是集中指挥,谈判先行,武力戒备,力争和平解决.基本经验是:一、确立安全至上是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基本理念.二、指挥员不谈判,谈判员不指挥.三、从处置对象提出的各种要求中,去捕获和满足其基本需求.四、利用和防止"斯得哥尔摩"现象.指挥官在处置初期必须制定行动计划,包括运送计划、接受人质计划、接受死者或伤者计划、人质突然逃走处置计划、嫌疑犯突然逃走处置计划、嫌疑犯投降处置计划、即时进攻计划和全面进攻计划等,每一个计划都须形成书面文字记录,以备事后检讨和问责.  相似文献   

6.
将博弈论思想应用到处置人质劫持事件指挥决策当中,从着眼人质安全出发,对在解救人质过程中博弈双方的策略运用、得失计算以及对抗过程等进行建模研究。在处置人质劫持事件博弈基本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博弈对抗过程中双方策略选择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得出我方的最优策略选择,最大程度地保证人质安全,实现指挥决策效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解救人质案件的谈判功能和操作模式着手,初步分析了处置人质危机案件的策略原则和操作方法,并且结合公安实战应用的现实特点,提出了个性化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证人质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乃警方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最高指导原则。自“慕尼黑事件”以来,反劫持人质谈判作为避免冲突升级的首选径路渐渐为人们所采纳。人质成为劫持者与警方对峙的“工具”后,有可能会对实施者产生强烈感情依恋(即人质情结),此种形成机理可从需求层级、防御机制以及认知失调理论视域予以探究。在反劫持谈判推进中,科学运用人质情结可有效保护人质安全,积极引导劫持者共商“非零和博弈”的和平方案。同时,警方也应注重危机落幕后的人质心理重建与完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七步疗法”来消弭劫持事件所造成的认知障碍和不良反应,增强其重启生活的信心与复原力,以助其逐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9.
恐怖性劫持人质事件处置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性劫持人质事件的处置活动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是处置活动处于极强的持续性对抗状态之中 ;二是处置手段受到极大的制约 ;三是处置过程受到广泛而又高度的关注。为了稳妥处置该类事件 ,发案后必须迅速形成权威、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 ;在确定处置方案时应将人质安全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处置过程中应不间断地进行谈判并应始终把握信息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由于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处置不当,导致被劫持的中国香港公民重大伤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比较分析菲律宾与以色列人质劫持事件应对方法的优劣,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被劫持人质的生命安全,打击劫持犯罪。在我国以后的人质事件处置中,可以借鉴以色列在关于谈判方法、传媒管控、劫匪处置及强攻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第二种拯救     
这是一支身经百战、百战百胜的英雄群体。成立16年来,在反劫制暴工作中创造了处置无一失手、人质无一死亡的奇迹。先后解救人质127名,击毙劫匪11  相似文献   

12.
绑架人质属于严重暴力犯罪,由于案件的特殊性,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对人质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并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解救人质的战术设计与应用提出了几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斯德哥尔摩现象在人质谈判中的正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满生 《湖湘论坛》2008,21(4):98-99,119
斯德哥尔摩现象是人质劫持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心理情结。科学利用这种“体制化”现象不仅可以缓和危机情境的紧张气氛,拓展谈判人员的谈判空间,甚至可以成为赢得有利战机的特殊手段。公安机关应充分利用之。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的持刀劫持人质案件大多是因感情纠纷、债务索要或勒索钱财等问题引发,因此,民警在劫持现场大都应无条件地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反劫持案件的成功标志就是"人质获救",即劫持者与反劫持者都安然无恙,现场无任何伤亡代价视为成功,劫持者被警方击毙、人质的生命得到保障视为胜利,相反,劫持者被警方击毙或被逼自杀而人质被劫持者加害即视为失败。案件处置"失败"是警方乃至社会大众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对于  相似文献   

15.
人质劫持案件谈判技术是当代西方国家警察在处置人质被劫持案件时使用的一项实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我国在处置人质劫持案件方面的经验较为单一,这项技术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使用频率较高,对我国警务工作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警务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处置各种社会矛盾和打击违法犯罪,常常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警察熟知和掌握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特别是掌握违法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新生事物新型矛盾频出,以往传统的警务工作方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探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即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公安理论又赋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26)
<正>海军特级飞行员袁伟舍生忘死奋力排险,成功挽救了战机,创下了战机撞鸟起火、载重超极限着陆、低高度单发着陆成功的航空兵特情处置奇迹。"我撞鸟了,我撞鸟了!""左发失火!""襟翼放不下来了""起落架放不下来"……一出险情叠加着一出险情,歼—15战机座舱内刺耳的告警声不断传出……2017年一天,海军某舰载战斗机团飞行  相似文献   

17.
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劫机事件的特点,详述了处置劫机事件的基本战法,并就在处置劫机事件过程中各部门如何协同配合、把握战机、活用战法和掌握特定技能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龚轩之 《公民导刊》2005,(6):I0002-I0003
5月14日下午,重庆警方启动紧急预案,多警种协同作战,成功处置一起持刀劫持人质案,犯罪嫌疑人被当场击伤,人质安全获救。  相似文献   

19.
江爱军 《人民公安》2013,(15):56-56
7月24日,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上阳华府小区发生一起持刀劫持人质事件。洛阳警方接报警后,快速处置,两名人质成功获救。  相似文献   

20.
狱内劫持人质是一种利用暴力挟制人质,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犯罪行为。它直接影响了监管改造秩序,而且社会影响恶劣。通过对劫持人质的心理活动以及相应各阶段对策的分析,综合运用警戒布控、反劫持人质谈判、武力处置等方法,以达到解救人质、惩治罪犯的目的,而且平时要加强狱内劫持人质的防范工作,维护监狱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