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飞龙 《青年探索》2022,(4):101-112
香港青年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激进因素,是由香港独特的历史、境外势力插手以及香港青年教育背景决定的。香港青年社会运动的极端化暴露了香港青年在国家认同方面的薄弱状况及香港国民教育的缺失。香港国安法是中央依法展开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开启了“一国两制”制度丰富发展的新时代序幕。在香港国安法实施背景下,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仍存在挑战,香港教育异化及其对香港青年价值观塑造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征,揭示出香港教育范畴的治理整顿迫在眉睫。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法为“爱国者治港”与香港拨乱反正提供了法治前提和操作思路,为解决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难题获得前所未有的契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规范性重构,需要智慧、定力和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对香港青年政治心智的再教育和有效引导,是新时代下“一国两制”不可回避的重要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以前,听人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以为这话是香港以外的人对香港不满而发的牢骚,未予深究。后来听一位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以后回国来念研究生的同学也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很奇怪,香港人自己也这么说。后来向很多香港人请教对“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之说持何看法,居然认同的人多。推敲这话,我总觉有问题。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岂不是说香港没有文化?香港号称东亚的“明珠”一颗,六百万人在一千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升起一条经济腾飞的“小龙”,这样一个生机勃勃、鲜鲜活活的香港,怎么会没文化呢?实际上,香港不仅有文化,而…  相似文献   

3.
一、香港在两岸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在海峡两岸间.曾长期起到‘“中介”和“桥梁”作用。香港回归后,其“中介”、“桥梁”、“示范”三大作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过去在英国人的管治下,香港曾经是台商投资大陆的“跳板”,两岸;司接贸易的“转运站”,经贸互动的“资金港”,两岸人员往来的“中继站”。今后,香港是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就是说,还有别于中国内地的其他地方政府,中央对香港除了恢复行使主权和表示主权象征的驻军以外,其他概不干预。香港作为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信息中心的…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这个号召鼓舞下,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开放城市近年都提出了要“再造香港”的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有的要建设“社会主义香港”(如深圳),有的要建设“北方香港”(如大连),有的要开发“第二香港”(如湛江)……,还有许多城市以“内地再造香港”为最终目标,制定建设“国际化(性)城市”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规划。显然.“内地再造香港”已经成为我国一大批开放城市确立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政策依据和最高纲领。与此遥相呼应,亚太地区也有不少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再造第二香港”的建设目标,有的甚至指望在”九七”以后取代香港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在这场海内外竟相“再造香港”的国际竞争之中谁胜谁负?将不仅取决于竞争者的实力地位和地缘条件,还要取决于对现代香港的发展轨迹与经济模式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取决于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借鉴香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我国有关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而言,还要取决于能否正确贯彻实施小平同志关于“内地再造香港”的战略思想。为此,本文试图针对对“再造香港”的不同认识与实践,提出对邓选三卷中有关“内地再造香港”的一些论述的学习体会和基本看法。 一、亚太地区“再造香港热”的两种目的 就其动机而言,亚太地区提出“再造  相似文献   

5.
香港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回归、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经五年了。五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顺利实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为世界舆论所公认。香港问题的解决,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究竟有哪些启示呢?中国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6.
距奥运会开幕已不到一个月,中国的各大城市包括香港都沉浸在奥运气氛中。在回归中国11年后,香港正在发现回归“祖国母亲”所感受到的骄傲。香港认同中国的人创纪录1997年七一以后.香港大部分民众的民族身分认同问题并非随着香港回归中国的现实而立刻“回归”。香港人有自己的“集体记忆”.强调的是“香港人”自身独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15日下午,大陆、香港等14名“保卫钓鱼岛”的人士,乘坐“启丰二号”渔船从香港到达钓鱼岛海域,在冲破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舰的围堵后,其中5人举着中国国旗和香港旗、台湾旗登上了钓鱼岛,  相似文献   

8.
“九七”香港回归,在中国现代史乃至世界近现代史上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回归后的香港社会将有许多的“变”与“不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九七”回归, 香港社会的“变” 随着“九七”香港主权回归,意味着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时代的结束,中国朝统一大业又迈进一大步,香港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九七”回归,香港社会将发生一系列同主权回归密切相关的“变”。  相似文献   

9.
香港问题是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的。从香港回归前夕开始,人们就在议论“一国两制”和台湾命运。香港顺利回归以后,一切运作良好,人们的议论就更多了。他们在问:“一国两制”既然有适合于香港的“香港模式”,是不是也会有适合台湾的“台湾模式”呢?台湾当局说,香港是香港,台湾不是香港,“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这一类话,说了又说,真不知已说了多少遍了。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已严重构成对台湾的“压力”和“威胁”了。那么,“一国两制”究竟适不适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统一战线》2014,(11):50-50
香港特别行政区一部分人9月28日凌晨发起所谓“占领中环”非法集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香港经济民生。“占中”贻害香港,祸延民众,如果任其迁延,后果不堪设想。在此非常时期,香港各界应该同心协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处置,支持香港警方果断执法,尽快恢复香港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香港从7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到1995年香港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已超越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因此,不仅中国内地和台湾及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研究她的奇迹,仿效她的经验,推出或提出各种“香港式”的自由经济区,要“再造几个香港”。随着“九七”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日益临近,探索香港社会发展的规律,客观、科学地评价香港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九七”后保持并更好地发挥她对内地的桥梁和窗口作用,更好地借鉴其经验,成为内地和香港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近20年来,…  相似文献   

12.
英国管治香港的时间所剩不多了,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13年前,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以“一国两制”方式收回香港主权。经过十几年的过渡期,香港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繁荣。曾担心九七后香港前途而移民的港人,现在越来越多地回到香港,大量资金也随之回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国策日益深入人心,港人及国际社会对香港前景持乐观态度。1979年,邓小平在回答港督麦理浩有关香港问题时,第一次明确提出,香港主权一定要收回,但可作为一个特别地区来处理。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13.
与台湾相比,香港的职场显得更有生气。政府和民间团体联合推动香港就业形势,香港年轻人获益匪浅。在“创意”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为了成功实现经济转型,香港特区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创意行业的支持,并力争使香港成为亚洲的创意中心。香港贸发局不久前公布的一项报告介绍了香港13个创意行业的现状以及其对香港就业、出口和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 所谓“创意工业”,是指以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为“经”,以知识产权为“纬”,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行业。它是提供高增值、高附加值的行业。被列入香港创意工业名单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漫画、设计、时装设计、电影、电视、游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资讯科技服务等。 资料显示,以雇用人口及增值能力而言,资讯科技服务、出版和广告行业,是香港创意工业中的前三名。据统计,截至2002年3月,香港的创意工业聘用了9万多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3.7%;2000年,香潜创意工业产值达250亿港元,出口总值超过100亿港元,占香港服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28日晚,香港知名富商、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在北京协和医院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83岁。霍英东是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最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慈善家。他是香港第一位晋身于“党和国家领导人”阶层的“红色资本家”,同时也是香港沧桑巨变这部辉煌历史巨剧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15.
感悟香港     
非常有幸赴港参加蒋震工业慈善基金会主办的全国政协香港社情高级研讨班,虽是第四次踏上香港这块土地,但前3次都是走马观花,唯有这次难得的学习培训,使我有了更多、更深地了解香港的机会。十天来,通过听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司法及立法的关系”、“香港经济及CEPA新机遇”、“香港传媒的特点及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化与中国”、“香港社会团体及文化”、“香港法律制度”等讲座,通过参观香港金融管理局、选举资讯中心、贸易发展局、文化博物馆、中央图书馆、房屋委员会展览中心、规划及基建展览馆、赛马博物馆等,让我对香港有…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中文教育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自1997年回归祖国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了“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董建华先生在1997年10月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中说:“我们的理想,是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能书写流畅的中文、英文,并有信心用广东话、英语和普通话与人沟通。”《(施政报告》第84节)这个政策是完全符合基本法精神,符合香港“一国两制”原则,符合香港社会实际情况的,是一项对香港社会有深远影响的语言政策。香港的中文教育政策是香港总体语言政策的构成部分。回归九年来,香港的中文教育政策方向是明确的,工作也是有成效的,但在实施上也值得研究、总结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香港是充满动力的国际数码城市,其政府网站是首个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创新中、英文门户网站。香港的“电子政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电子化成为未来政府的运作模式。持续和高效是香港电子化进程的典型特征。香港在1998年发表首份“数码21新纪元”信息科技策略,提出“致力加强香港的信息基建设施和服务,令香港在全球网络相连的二十一世纪成为领先的数码城市”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他是香港著名琼籍企业家、香港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总经理,被誉为“造纸大王”。他曾被评为“香港青年工业家”、“香港杰出青年”,并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铜紫荆星章”。功成业就之后的他,既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又倾情于环境保护工作,还牵挂着故乡海南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迷茫、经济压力、政治浮躁等多重压力和互联网助推下,21世纪初叶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两岸三地,某种程度上其同陷入了集体的焦虑与迷失之中。面对资本的焦虑—从李嘉诚被质疑说起 前不久发生的内地幼童在香港街头便溺的事件,原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却持续发酵成为两地经久不息的对骂和笔战,有内地网民发帖呼吁利用五一假期,带着孩童到香港街头便溺,演绎名副其实的“黄金周”。香港作家陶杰则在一篇评论中,半开玩笑半讽刺地将此对骂称作“粪战”。看清这场“粪战”和台湾“太阳花学运”的本质,也许还得拂去表面的喧嚣,从李嘉诚2013年底主动高调接受南方报业的集体采访说起。在《南方周末》那篇访谈里,李嘉诚敞开心扉,详谈撤资传闻、香港环境和政商关系。香港是李嘉诚的福地,50多年的艰苦创业,香港成就了李嘉诚富可敌国的今天。但是临到晚年,香港却似乎成为李嘉诚又爱又恨的地方—以前一直备受尊敬的“李超人”,现在却被抨击为魔鬼、万恶的资本家、地产霸权,说他垄断了香港经济。  相似文献   

20.
香港警察训练的体制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港警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专业、最有效率的现代化警队之一。香港警队于1842年成立,1997年香港回归后,改为香港警务处,是香港六个纪律部队之一。香港警队始终以“使香港继续成为世界上最安全及稳定的社会之一”为抱负,以“服务为本,精益求精”为宗旨,严格警队管理,规范运作机制,为香港特区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香港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安全最稳定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与香港警队科学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香港警队视人才为最宝贵的资产,因此,对训练工作非常重视,除建立分工明确的训练组织机构外,在训练的场地、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