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稍稍将目光向回转过五六年,人们还会记得,1992年至1995年间,在中国曾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国,波及海外的事件:河北邱氏鼠药厂厂长邱满囤状告赵桂芝等5位著名科学家,1993年12月30日,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判决5位科学家败诉。顿时,中国科学界哗然,引起数百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院院士和同行科学家纷纷联名提案,1995年2月20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5位科学家胜诉。一场沸沸扬扬的科学与伪科学之战终以科学一方胜诉而告终。“火”极一时的邱氏鼠药及邱满囤从此沉寂下来。  相似文献   

2.
《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力 《法学研究》1996,(3):65-79
1994年12月和1995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对贾桂花诉青年电影制片厂的侵犯肖像权案(以下称贾案)、邱满囤就邱氏鼠药提出的侵犯名誉权案(以下称邱案)作出了初审和二审判决。尽管这两个案件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并不十分重大,且都是下层法院作出的判决,然而,在我看来,这两个判决可能是近年来我国司法活动和法治建设中具有普遍和深远意义的判决。其意义之重要不仅在于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不断发生新闻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某单位或个人“侵犯”公民、法人的名誉权、肖像权的案件纠纷,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随着报告文学在各大新闻媒介的播出,河北省无极县农民邱满囤一日之间成为全国闻名的"灭鼠大王",他所研制的"邱氏鼠药"做为灭鼠药物的一大突破也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地推广。然而就在一片赞誉声中,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汪诚信等5位科学家却发出不和谐音。1992年4月,汪诚信、赵桂芝、马勇、邓址、刘学彦联名撰写《呼吁新闻媒介要科学宣传灭鼠的文章》(以下简称"呼文"),对"邱氏鼠药"的安全合法性及"邱氏引诱剂"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认为"邱氏鼠药"含有国家禁用的氟乙酰胺,招公来公,要母来母的引诱剂根本没有科学根据。文章在《健康报》等新闻媒介刊出后,引起各地强烈反响,有些省、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立即下文  相似文献   

4.
法律如何裁断科学?──评“邱氏鼠药”案的一审判决崔敏自从“邱氏鼠药”引起诉讼以来,几度沸沸扬扬,成为数十家报刊跟踪报道的热门话题。对于法院能否对本案作出一个符合科学而又客观、公正的裁断,人们翘首以待。1993年12月29日,本案的一审判决结果揭晓了:...  相似文献   

5.
1993年12月7日,新华社和各大报社以及电台等传媒机构都报道了“台湾使用大陆‘红双喜牌,乒乓球商标向‘标准局’申请注册获准,上海乒乓球厂控告‘标准局’获胜诉”、“首宗两岸商标评定案大陆胜诉”这一新闻,在海峡两岸产生很大影响。上海乒乓球厂在这一涉台商标案中胜诉,上海市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7年4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法院2016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北京市法院2016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创新案例.其中,“微信”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案、“脉脉”非法抓取使用微博用户信息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国好声音”诉前行为保全案、1986年版《西游记》音乐作品著作权纠纷案等社会较为关注的案件人选.  相似文献   

7.
金山石化地区1993年度评出“十大新闻”,其中社会新闻的头条新闻是:“李明受贿案”,受贿数额高达几十万元。这条新闻当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上海几家主要新闻媒介相继予以报道。但是,金山县人民法院最终判案犯李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这是出人意外,令人不解的。金山石化地区检察院对“李明受贿案”重新研究,反复核实,认为法院量刑不当。为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有关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事件不断增多,如《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杨沫的初恋》事件,刘晓庆游灯会拒绝记者拍照,歌手高枫私人电话遭人窃听并在电台现场直播,香港艺人钟欣彤被偷拍事件等,说明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实际上,以此现象为代表的权利冲突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讨论权利冲突问题颇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峡大量恐龙蛋的发现,曾在1993年被《科技日搠评为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可是,自从西峡境内发现恐龙蛋化石群的消息披露以后,西峡县这块弹丸之地顷刻间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同时也成了大批国、内外不法分子渴望发财的热土。  相似文献   

10.
信息总录     
《中国法律》2008,(1):47-48,116-119
新华社评出2007年度国内十大新闻;新华社评出2007国际十大新闻;中国法院网等評出“2007年中国十大案件”;中国法院网评出“2007年十大法制新闻”;法学家评出2007年度宪法事例  相似文献   

11.
热点聚焦     
“2005年全国人大十大新闻”评选揭晓由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中国人大》杂志社、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大新闻网共同举办的“2005年全国人大十大新闻”评选近日揭晓。十大新闻是: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  相似文献   

12.
倡议书     
《中国律师》2006,(2):17-17
由法制日报社与中华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等单位协办的“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结果今日在京揭晓,佘祥林案、中国民间对日索赔案、马德、韩桂芝、田凤山腐败窝案、顾雏军案、黄静案、杜宝良巨额罚单案、奥拓车撞人案、福建农民环境污染侵权案、郝劲松因发票状告铁路局案、通用大宇诉奇瑞公司案等十个案件成为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2005年12月30日,法制日报与新浪网先后刊登了三十个“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候选案例”,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在公众…  相似文献   

13.
诚信与法制     
2002年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大公司会计丑闻,被美联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列为“2002年度全球十大新闻”,并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诚信问题的关注。经济界认为美国安然公司案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9·11”,学术界认为学术诚信不应该被侮辱,否则有损社会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3O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则非法拘禁案想到“依法治国”》的署名文章。“案”(案件)称之以“则”,恐怕有点问题;这里的量词“则”,指的是并且只能是关于那宗(那件,那桩)“非法拘禁案”的报道(或新闻,消息),而不能指“案”件本身。不过除此之外,文章内容还是很好的。在我国,“非法拘禁案”数量不少,情况各异;该文谈的是这样一宗: “前不久,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26日,由法制早报、lenews法薪传媒主办的“蚁力神杯中国律师·风云榜(2005)”在法制日报社举行隆重颁奖,11年前为佘祥林“杀妻”案作无罪辩护的何大林律师、代理新中国“最大卖官案”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的钱列阳律师、代理日本掳役中国劳工“穴居人”刘连仁对日索赔案的中日律师康健、傅强、高桥融等荣获“十大风云律师”奖。时下法制新闻律师声音或无或微,统计法制新闻中出现律师的新闻,分析该新闻的见报率、阅读率、转载率、网友点击率,以传播率高低排定新闻人物座次的“中国律师·风云榜”旨在放大律师声音、平…  相似文献   

16.
风云文摘     
旧历已过,新年将至。各个媒体都在忙着和猴年“算账”:帮您清点2004年十大国际新闻、十大国外焦点人物、七大社会发展趋势、最有用的发明、最奇异的科技;给您介绍新的一年里对您最实惠的新规定;和您一起对分裂国家的人、做官不作为的人说“不”。  相似文献   

17.
陈倩 《中国司法》2012,(8):107-109
新闻侵权的产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政府面对日益壮大的新闻媒体愈加“力不从心”,媒体自主性获得“新生”;而在市场经济中,无形的市场力量使媒体重心倾向以“星、性、腥”等“猎奇”内容来获得“注意力经济”。加之新闻时效性、客观性与新闻工作者主观意识的“不自主带入”性,新闻侵权案件日趋增多,媒体败诉率更是高达60%。2003年1月28日,《辽西晚报》在锦州“麻将案”中以“侵害杨某名誉权”为由败诉;2009年12月31日,李庄诉《中国青年报》及其记者名誉侵权一案也以媒体败诉告终。怎样规避新闻侵权?又怎样解除侵权对新闻媒体的困扰?鉴于不同类型新闻有其特殊的报道对象、特殊用语等,本文将从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出发对新闻侵权的潜在性表现作出具体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8.
叶兴平 《法学家》2001,(6):14-20
一、引言——“印尼影响汽车业的若干措施"案 1993年至1996年问,印度尼西亚政府为发展国内汽车及其零部件业提出了一系列计划。其中,“1993年鼓励计划”、“1996年国产汽车计划”和1997年的“6.9亿美元贷款计划”是最主要的部分。根据“1993年计划”,印尼政府以成品汽车、完整部件和配件的当地成分比例以及使用了这些部件、配件的汽车类型作……  相似文献   

19.
《刑警与科技》2008,(1):48-50
经读者推荐,本着客观,公信力的原则,本刊编辑部评出“2007年安防行业十大新闻”。不知我们评出的十大新闻,是否与您心目中的“十大新闻”相吻合?是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2月308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则非法拘禁案想到“依法治国”》的署名文章。“案”(案件)称之以“则”,恐怕有点问题;这里的量调“则”,指的是并且只能是关于那宗(那件,那桩)“非法拘禁案”的报道(或新闻,消息),而不能指“案”件本身。不过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