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各国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但是就我国国情来看,养老的社会化必须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而不是借社区养老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社会。我国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碎片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城市老年人多方面、高质量的需求,以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为抓手,实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是破解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路径。广州"3+X"模式以"大配餐"为突破口,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搭建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但是,老龄化社会政策不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性质定位不清、资源的地域限制、公共资源垄断等因素制约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要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提质增效,就要以积极老龄化和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厘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公共事务的边界、各级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责任,完善及整合涉老助残政策及设施,推动精准养老;强化省、市、区、街协调能力,制定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引导政策和支持措施,减少因政策而产生的区域不平等和过度竞争,破解公共资源垄断;以"公益银行"为平台,搭建助老共同体,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他助转向互助、自助。  相似文献   

3.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及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张雪 《传承》2012,(2):64-65
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年增多,其家庭的养老问题倍受关注,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问题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相结合,使得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同时,"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已经逐渐走入困境。所以,构建一个国家提供资金和制度支持的,以社区为服务平台的,独生子女家庭积极参与的新型养老模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和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已成为一个带全局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家庭赡养为基础、社区照料为支撑、社会支助为补充、政府托底为保证、专业服务为方向的富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家庭小型化以及"421"家庭的不断增加,社会养老、居家养老的不足及弊端日渐显现。作为对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补充,社区居家养老为日渐严峻的养老形势提供了"一剂良药"。本文通过对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生活状态的调查,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的家庭观念比较牢固,老年人一般都乐意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据统计,青岛市市南区有90%以上的老人把居家养老列为首选养老方式。目前,我国老年福利设施也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社区服务蓬勃发展,已深入到千家万户,能否利用社区服务网络以及相关资源,解决养老问题?作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市南区积极探索社区福利居家养老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社区福利居家养老 标准化服务模式的概念与结构 社区福利居家养老是指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利用社区服务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公共养老资源不足的重要补充,是促进家庭和谐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需要发挥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居家养老服务真正"抓"起来。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从政策完善、财政投入、服务引导等各方面入手,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出台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在社区养老  相似文献   

8.
<正>一、"居家养老"问题的实质在讨论"居家养老要怎么养"这一命题前,首先要对"居家养老"这一概念进行梳理。"居家养老"不等同于"家庭养老",论述的是一个地点选择的问题,其实质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中的一种优先选择。居家养老面临政府支持的缺位错位、社区组织作用不到位、社会支持主体不成熟的困境,因此要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个维度构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建民 《桂海论丛》2013,(1):124-128
居家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效整合,是未来我国养老事业重点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多为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提供服务或社区承办服务等模式。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经济欠发达、家庭结构失衡、养老设施匮乏,居家养老模式应成为养老方式的首选。建设广西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应重点完善农村基本医疗照顾,加强农村传统邻里互助关系,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 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25%。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重挑战,养老问题已经由家庭问题演变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各地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目前居家养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可以预见,这种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必将成为今后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主要、最基础的城市老人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胡湛 《人民论坛》2024,(3):64-68
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是民生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变动增加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压力,家庭模式变迁和家庭功能重构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结构优化升级。为此,应推动“一老一小一家”政策整合,重视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性别差异,在加强服务标准化的基础上善用“数字红利”,着力扩大养老服务产业新需求,加快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曹琪 《今日上海》2008,(4):36-37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且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并呈现出“高龄化”特征。从2000年起,上海便开始探索居家养老限务模式,2004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居家养老推进工作大会,使“居家养老眼务”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上海“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把居家养老的服务量化,并列入了指标体系。根据“9073”养老服务新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将使90%的老年人实现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而此刻的居家养老已区别于传统意义,是以家庭为基点、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服务为支撑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海霞  陈雷 《前沿》2010,(3):155-159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对空巢老人经济、服务及精神保障需求的分析,认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实施过程中存在观念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失,社会资源及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需求。提出应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支持、服务内容多元化、社会合作参与、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服务、评估监管机制健全、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层次保障需求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江苏政协》2012,(8):41-4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金坛市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但这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体制尚未健全、社会认知有待提高、工作基础亟待夯实、服务内容急需拓展等方面。为此建议:一、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相关政策。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  相似文献   

16.
曾晓婷 《广东民政》2008,(10):41-41
今年是深圳市“社会组织建设年”,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当中一项重要内容。老年群体是社区服务的主要需求对象之一。推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实现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社会的关爱的主要途径和渠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钱春慧 《传承》2010,(15):32-3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农村建立新型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模式把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能够妥善解决当前我国的养老状况,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农村建立新型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模式把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能够妥善解决当前我国的养老状况,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长生  孙延威 《中国民政》2013,(5):44-44,46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公办养老为主体,民办养老为辅助,家庭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已初步形成。民间养老机构的异军突起,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劳动就业,强化优质服务,维护老年人权益等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由于受人口分布、资源环境、经济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我国民间养老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运行中尚存在政策支持滞后、合法经营困难、积极引导不力、民法纠纷难调等诸多问题,客观上制约了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居家养老服务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既不违背传统养老方式,让老年人居住在家中,让老人有归属感,又是对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有益补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养老方式,是把社区养老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更是对社会化养老的丰富和完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