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过70年减贫实践,中国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中国减贫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减贫探索阶段、体制改革推动减贫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村级扶贫推进阶段、精准扶贫阶段。中国减贫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制度优势与政治优势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外部帮扶与自主脱贫相结合。中国减贫具有彰显中国制度优势、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丰富世界减贫方案、推进全球减贫进程、创新国际减贫理论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尚前名 《瞭望》2016,(36):6-9
“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促进Ⅲ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3.
冯大彪 《理论导刊》2020,(11):56-61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征程中迎来了长风破浪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显性和隐性的重大风险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新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是历史性成就的根本来源,是应对百年变局的时代呼唤。伟大斗争在新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强劲动力,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遵循斗争规律、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开展伟大斗争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欧阳  李海青 《理论视野》2023,(12):81-87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生成的文明观涵盖了文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具体实践的创造性产物的本质规定论、文明多样且平等存在的根本特征论、文明应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取向论、文明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和交流互鉴演进机制的发展演进论,及以总体协调五大文明为主体要素、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路径的实践遵循论。这一新的文明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守正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了价值指引,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影响力的根本要求。当前,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秩序变化、西方话语面临困境以及中国发展成就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新时代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必须以坚守政治方向、站稳国家立场、聚焦理论创新、明确道义定位、立足发展实际、努力融通中外为构建原则,在话语内核、话语共性、话语传播、话语阵地和话语队伍层面进行整体谋划和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没有论及的有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又根据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有:新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  相似文献   

7.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历史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围绕世界发展、国家治理、民族存续、社会革命、个人认知和政党建设六个方面,概括历史所内蕴的重要意义;依循历史发展的基础论、主体论、动力论和目的论的逻辑结构,对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理论要旨予以重点阐析;发挥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实践指导功用,要求人们增强历史思维、秉持历史准则、强化历史教育、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坚持意蕴分析、理论诠释、实践落实的研究范式,对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富强作为理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范畴,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灵魂的意义。富强范畴在一定历史时期未能得以充分延展和系统论证,因此,从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双重路向阐发富强范畴,是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了从民族国家的自强到富强为主导性的历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转型路径与历史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立足古今中西的思想资源实现着以富强为目标自觉和文化选择;有别于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推进着国家富强的价值诉求和政治主张的理论自觉与政治选择。因此,富强范畴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石以及中国梦的价值导向。我们在新时代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和构筑中国梦理论,固守和发展作为历史目标、哲学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富强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全世界现代文明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发展挑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反过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间包含四重互动关系:"思想源于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前提的;"思想解释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反思,是对中国道路的理论自觉;"思想批判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思想引领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社会发展理想目标的"顶层设计"。这四重关系构成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视角。  相似文献   

11.
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内核之一,具有悠久的思想源泉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赋予人民性新的内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人民幸福、人民奋斗、人民共享的价值旨归;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保障人人参与而巩固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人民立场,落实人民性,彰显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呈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进入新时代。理念上,新时代的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极大丰富了南南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关系;制度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搭建平台,使其内涵全面拓展。国际上,新时代的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认同。同时,理论准备不足、百年变局、大国博弈等因素使我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挑战。展望未来,坚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统领,不断推进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立足国际视野以国际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既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双循环”堵点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的重要驱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思想,阐释数字经济与创新之间的内在共生关系,并在“双循环”框架下探讨以国际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是创新的产物,有赖于创新支撑其跃升至更高阶形态;数字经济创新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际合作是改善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国内外环境和解决世界数字经济创新共性与个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实践层面,对外要开展平等互利的开放合作,对内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际合作的内容既要覆盖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全局,也要对国内外战略支点和国际规则标准体系重点布局。  相似文献   

14.
陈曦  邴正 《理论探讨》2024,(1):103-110
伟大的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征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中涌现的英雄由共同的精神因素聚合成一个共和国英雄群体。这个英雄群体所书写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所彰显的英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呈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红色血脉的赓续与传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必须坚定地传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以数字赋能不断推进英雄宣传方式的智慧化重塑,以阵地加持逐步实现英雄教育方式的全方位变革,以顶层保障持续加强英雄精神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建构,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这一矛盾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这一矛盾又规定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任务与本质特征,并发展形成为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5)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多样化的发展,各国实力发生着改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根据世界形势的总体变化,对本国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国的外交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成为国际事务的新潮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新时期处理外交事务的新理念。"中国元素"成为国际事务中的新特色,中国开始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显示"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7.
梁斐 《学理论》2012,(29):25-26
八国集团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大国协调规制,它集合了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国际舞台上最有发言权的八个国家。中国是八国集团外的唯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八国集团的关系作为研究主体,以国际规制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大流派对国际规制的建立与发展的论述来解释中国与八国集团建立联系和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三维视角,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从时代逻辑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所面临和解决的时代问题基础上又一次应对时代问题而实现理论创新的成果。从理论逻辑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展开。从实践逻辑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实践的发展和需要。我们必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研究,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把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式现代化而言,人民性可谓其本质所在。回顾历史,党领导革命胜利以开启属于人民的现代化之路,通过改革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并在新时代带领人民迈向全面小康,从中孕育出坚持人民立场的科学理论,其精髓在于以时代为坐标顺应民意,以基层为着眼体察民情和以宗旨为根本化解民忧。立足当下实践,秉承人民性的关键是有效回答人民的高质量发展之问、安全之问,以及关乎本质的共同富裕之问,进而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奋进。  相似文献   

20.
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关注最基础的学理问题,参透思想的核心要素与深刻意蕴,并着眼于方法论研究。应着力从这一思想的研究对象、鲜明主题、逻辑自洽、哲学基础等维度展开分析和探究,这对其深入人心和贯彻落实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