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娱乐主义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以追求娱乐作为价值目的,形成了社会思潮新样态。在智能传播时代,泛娱乐主义的生成有其内在机理:从主体维度而言,泛娱乐主义产消者的出现将娱乐信息的生产与消费合二为一;从客体维度而言,数字平台的监控与规训编织娱乐“信息茧房”;从主客维度而言,注意力经济的互动更是为数字资本的积累提供了便利。泛娱乐主义思潮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助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生成、造成符号化消费主义的泛滥以及破坏网络空间的道德生态平衡。为有效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在社会各个领域传播所带来的危害,需加强数字平台的监管,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推进自我伦理建构,自觉抵制泛娱乐主义话语渗透;实施分类立法,有序规范娱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
"泛娱乐化"思潮通过各种手段寻找"乐子",将事物的内容和形式过度娱乐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引导、改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引导;改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泛娱乐主义思潮是一种极具隐蔽性与危害性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自产生以来便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批判。批判范式历经由“批判”到“引领”再到“治理”的转换,这种转换主要源于: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复杂性、综合性的内在要求,解决单一批判范式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乏力的客观需要,以及构建泛娱乐主义思潮系统性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分析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范式转换的历史演进脉络与内在动力,可得出以下经验启示:重视“谱系”问题研究,深化泛娱乐主义思潮学理批判;实时监测,加强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综合借鉴,加速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向“治理”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4.
周宣辰 《理论导刊》2022,(9):123-129
青年集体记忆建构是凝聚青年群体力量,树立青年群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价值观的培育过程。面对网络场域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风险和媒介的“短视频转向”变迁,有必要从视觉、情感、价值三重向度实现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视觉向度以短视频视觉修辞为路径,借助短视频的视听叙事书写、议程设置引导、符号意义建构,强调短视频对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实践作用;情感向度强调短视频的情感空间建构、情感动员建构、情感仪式建构、情感共同体建构,以实现青年集体记忆情感“连接——凝聚——认同——记忆”的发展演变;价值向度是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框架和内核,能够通过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推动青年“强国一代”的记忆刻写。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泛娱乐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并已超越自身范围扩展到社会各领域。它突出表现为政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其本质是给人带来生理方面的愉悦感和心理上的高度依赖,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历史价值观随意化、文化价值观功利化、道德价值观失范化、人生价值观漠视化、审美价值观庸俗化等消极影响。因此,亟需遏制"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应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入手,强化学校价值观教育,塑造青少年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个性;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价值观;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塑造"价值生产"秩序;促进"多重主体"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并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忧喜并存的局势。一方面,繁杂社会思潮、消极社会心态、杂芜网络信息,以及机制建设滞后、活动华而不实、思想行为中转化不足等延缓培育实践的推进;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与实践成绩、社会历史条件、青年特有优势,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积极引领青年正确对待社会思潮,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青年正确思想,在青年中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利用已有条件深化研究与创新实践,合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人的精神生活是由心理与情感生活、道德与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存在方式。近年来,受后现代思潮及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青年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同价值观在思想中产生碰撞,使青年学生出现了理想信仰世俗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世界不断"宅"化等不良状态。其深层原因在于市场化的深入导致价值观的物化、日趋激烈的竞争导致教育理念的片面化、自我认同的危机导致主体选择的盲目化等。优化青年学生精神生活需要重塑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培育青年学生的自觉能力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价值虚无主义及其诱发的价值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严重威胁着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因此,必须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对价值虚无化思潮作出回应:透视社会现实中的资本虚无本质,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正确导向;坚持以共产主义学说为支撑,构建兼具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张永红  邓晓 《理论导刊》2023,(11):56-61
泛娱乐主义借助智能技术将“泛”的特性不断叠加与增强,呈现出了新的样态。在资本扩张、技术赋能和心理驱动的作用下,泛娱乐主义逐渐生成发展,并在实际运行中衍生出意识形态风险,集中表现为“主体多元化”协同“去中心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传播隐蔽化”伴随“去价值化”,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叙事碎片化”融合“去政治化”,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对此,应通过理论纠偏和宣传引导相协同来澄清娱乐边界,通过价值引领和内容生产相贯通来优化娱乐供给,通过技术赋能和制度约束相结合来净化娱乐生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3年和2019年数据,分析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变化趋势以及群体内差异。研究发现,青年世代对"民主""文明""自由""平等""法治""诚信"等价值理念的认同度较高,但对"爱国""和谐"的认同度较其他年长世代低;从2013年到2019年,他们对"爱国"和"法治"的认同度大幅提升,对"敬业""友善"的认同度有所增加;青年群体内部存在价值认同分野,中高学历、白领职业、高收入群体更加认同"民主""自由""法治""诚信"等价值理念,低学历、农业劳动者、低收入群体更加认同"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随着世代演替,青年世代逐步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他们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代表未来的社会共识状态。加大对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仍是未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张春华 《学理论》2009,(30):249-250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泛娱乐化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转变、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表现形式主要在文字语言、图像文字、视频影像上。社会各种信息的泛娱乐化形式会对缺乏理性判断能力的大学生传递错误的引导。高校应重视增设大学生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影响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38名青年的深度访谈,以价值观产生的个体性和社会性路径为分析框架,探讨青年群体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产生于个体主观意愿和社会文化结构力量的协同作用,其本质是对工作的价值赋予。年轻人通过理想取向价值观对持续性的工作进行自我合理化;而社会文化通过二元符码的话语叙事创造出典型形象框定工作的"理想价值"。在此框架下,当年轻人能够认可社会文化赋予其工作的理想价值并感知到通过工作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时,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得以建立和维持,这为引导和保护年轻人的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当代青年与社会思潮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是最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但伴随着青年主体性的成熟,他们对社会思潮由传播逐渐走向选择和创造,形成了二者间的互动。本文认为自90年代以来,对青年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未能形成,这和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贵安 《学理论》2010,(2):11-13
分析建国六十周年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能为我们做好新时期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经验教训。推进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应该重视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教育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教育,优化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环境,了解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6.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特点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对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第五代青年的总体特征、优势与缺陷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同时剖析了第五代青年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趋势、价值观的分化与趋同、以及对社会的“反哺”趋势 ,最后提出了第五代青年价值观教育需把握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1)
<正>党的十八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领会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十分必要,高校必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和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落细、落  相似文献   

18.
物质主义是指强调物质拥有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本文旨在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人际信任、助人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法对817名青年在职者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存在代际差异和地域差异;青年在职者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生活满意度更低,正向情绪更少,负向情绪更高;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人际信任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主义是近年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改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因而它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共同的语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有效应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通过端正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向;加强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认同感;注重主渠道的课堂教育,更新内容和方式方法;以"集体主义"和"典型示范"作为践行的重要基石,以此全面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群体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