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媒介化"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的媒介化是基于媒介特性对社会的一种改造力量,Vlog (Video-Blog)以视频记录片、视频博客、视频网络日志的形态在各个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是一种媒介实践的新体验,它以其新的传播逻辑重新建构文化和文化发生情境.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其蕴含的视觉美和他者视角,具备Vlog视频传播特性,因此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可以看到有关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的Vlog作品.这种全民参与的传播态势使少数民族的文化以个人视角用短视频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更直观地呈现在网络上,形成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情境.文章将用媒介化的视角分析Vlog短视频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像城市人群历经从聊天室、BBS到微博、微信、短视频的互联网发育完整阶段,来自广袤乡村甚至县域的人群,对互联网的理解伴随一部智能手机从“0”一步跃进短视频甚至直播时代。这些在传统视野中存在感不强甚至长期沉默的大多数,在短视频与网络直播构筑的互联网平台上自娱自乐、抱团取暖,展开一幅占全国总人口半数以上的下沉世界影像志。  相似文献   

3.
伴随短视频平台流量时代与用户红利的消退,泛知识类短视频正在成为各平台新增长点。泛知识类短视频以“再中心化”的内容生产、“遍在化”的场景维度和多维支持平台运营逻辑影响着年轻人的知识接受、内容审美及文化参与。应审慎合理对待泛知识类短视频的负面影响,多角度提升创作水平和知识“含金量”,形成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知识风尚”。  相似文献   

4.
在视觉文化语境下重新审视青年短视频消费,可以发现短视频通过视觉呈现不仅满足了当今青年视觉化社交的需求,更赋予了青年参与文化生产与传播的话语权.然而,在消费社会,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商业化取向加速了虚拟化影像景观的形成,进一步削弱了青年消费者的主体性,加剧了短视频生产的意义缺失.对此,有必要通过“价值引领”“理性嵌入”和“文...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依托互联网技术,具备了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容量优势,不受时间、空间、人群的限制,也因此给世界各国的监管评估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火热发展和乱象丛生并存的短视频产业,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频出重拳,加强监督,平台自身加强内容审核和安全管控;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推进立法,创新治理理念,出台制度举措,有效防控短视频产业可能产生的“负外部性”,引导和规制短视频产业健康长效发展,推进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在北京、广东等全国十个省市的城乡地区开展的针对7~18岁未成年人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对城乡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老师的深度访谈,考察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监管、功能开发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互联网对城乡未成年人的赋权情况。研究发现: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城市未成年人触网早,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时间长;对网络深度依赖,使用存在泛娱乐化倾向,未成年人更倾向于获取视频类内容,城市未成年人更热衷长视频,农村未成年人青睐短视频;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存在缺位,农村未成年人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农村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更普遍。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赋权、行动赋权与关系赋权三个维度考察互联网对于城乡未成年人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对农村未成年人的赋权效果有限,存在“减权”现象,并由此发现“反向数字鸿沟”问题。最后,从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两个维度,探讨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合力探索一套“内外共作”机制,帮助农村未成年人跨越“反向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7.
王鹤翔 《理论月刊》2024,(2):154-160
人主体地位的确立,知识的去蔽与下沉,以及注意力经济的刺激是当下短视频持续火爆并进入日常生活领域的根源。而短视频在发展中暴露出的现代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赛博格、加速化和假象化倾向不仅影响了人对自身经验的把握,而且还妨害到对他人、对世界的真实感知。因此,必须从人的内在精神体验着手,为短视频审美“立法”,以唤醒人们对乡土家园的情感,加强人们的责任意识,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8.
杨震 《前进论坛》2020,(5):49-54
4.互联网短视频、网络直播与抗疫近年来,随着4G、Wi Fi等高速移动互联网接入技术的普及,短视频和网络直播走进人们视线,逐渐成为大家喜爱、影响力巨大的娱乐传播形式。这个冬季,众人怀着忐忑的心情面对疫情之时,内容创作者、网红达人们的一个个短视频、直播内容,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提供了精神慰藉,大家靠视频守望相助。  相似文献   

9.
阎立峰 《人民论坛》2022,(3):116-118
传统的电视节目对于“出圈”的追求,说明我们迎来了一个综艺晚会的数字美学时代。数字美学时代的综艺晚会,消解掉央视所开创的经典晚会模式最基本的东西——在场,却蕴含“手机一代”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数字一代”的文化自信与符号消费习惯。然而“元宇宙”之“数字人生”仍然是人生,身处3D环境中的游戏主体仍然是主体。数字时代的综艺节目创作,要实现数字技术与不朽的美学精神的结合,需要改变短视频式的走红思路,从诉诸感官,到贴近心灵。  相似文献   

10.
抖音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人们对于情感宣泄、娱乐追求的重要需求,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抖音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表明,在互联网开放、共享、传播的环境下,社会道德劣根性极易被无限放大。因此,必须加强对抖音平台的内外监管、正确引导其内容生产、适当弱化用户画像,发挥短视频这一工具的优势,使抖音向主流化、多元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董小玉 《人民论坛》2022,(7):98-101
移动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精神补给。但随着平台逐利、网红卖丑、受众麻木、监管失位等多因素影响,短视频领域出现的“审丑”乱象,具有异化文化生态、误导社会风气等消极影响。对此,应从政府主导、多元治理、教育助力三个维度为整顿发力点,有效遏制短视频“审丑”的不良倾向,以实现“审丑”的祛魅与纠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2.
"飘一代"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飘一代”追求动感刺激与时尚化的生活“飘一代”是消费与煽情的高手“飘一代”讲究个人感受与自我快乐“飘一代”是物质的拥众与驾驭者“飘一代”追求浪漫,也看重情愫“飘一代”标榜现实与独立,但又处于边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6,(12):41-43
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之后,网络杂志成为互联网业又一大热点。不知不觉,网络杂志逐渐壮大了。虽然网络杂志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互联网什么,但这却是一种让人惊艳的阅读方式:精美的高清晰度图片、动人的背景音乐、令人兴奋的视频、杂志化的页面安排——人类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会说话的书,终于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4.
自从“视频”聊天技术被开发出来,“裸聊”便迅速登场,很多人迷上了这类聊天。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开展了打击利用互联网视频聊天等从事淫秽色情活动专项行动,一场色情阻击战随即在网上展开。“裸聊”是否违法引起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15.
管健 《人民论坛》2020,(12):148-150
身处于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阅读学习,无一不能晒,无一不能分享,“打卡文化”由此而生。“打卡”充满了意义感和效能感。人们往往有展现自我的需要,“打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自我展现的心理需求,给予其精神享受。但“打卡”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虚假的努力,使人们看不到成长的空间以及进步的必要,从而丧失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必须予以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文化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青年一代形成了“一网情深”的吸引力。2005年底中国网民达到了1.1亿人,其中80%是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成了上网的主要群体,有人把现阶段的青年学生叫做“网络一代”。可见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孟威 《人民论坛》2022,(4):112-116
从李子柒到“张同学”,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始娴熟运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展现农村生活、描绘乡土变迁、书写时代风貌。“张同学”短视频爆火引人深思,从传播需求心理和媒介文化功能角度,探究揭示以“张同学”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文化视频传播者“出圈”的多重原因,进一步思考乡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及其发生效果的优与弊,探索借力新媒体平台引导“新农人”乡土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文明、振兴乡村经济的可持续路径。  相似文献   

18.
技术赋能下,低门槛的进入使得短视频传播者素质参差不齐,摆拍、影像合成、“移花接木”等成为短视频创作的手段,故意造假以博取公众关注的短视频新闻越来越多。短视频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也可以是原创故事的传播载体。要区分真实记录与虚构创作的界限,不能容忍摆拍视频穿上新闻的外衣。同时,还要反思短视频创作中存在的拍摄方式失当、占用公共资源、搞笑内容低俗化等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瑞一 《电子政务》2024,(3):117-124
从形式维度而言,官员助农直播是政务活动、农产品营销和网络社交的耦合体,涉及官员、用户、互联网平台等多个行为主体。历经多年实践,官员助农直播沉淀了一系列经验做法,包括行政体制“松”与“紧”的变奏,直播行业的业态发展与平台的政策支持,以及官员主播的语态变革、后区前置与优质短视频展演。官员助农直播亦面临诸多待解难题,既有官员倾注直播事业所遭遇的“身”与“心”的双重考验,又不乏形式主义的糟粕和“数字政绩”价值导向下公众信任的消解。问题的纠偏需要政府的制度保障,需要官员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需要互联网平台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20.
网络短视频凭借"短平快"的特点,开创了草根创作、广泛参与、多元互动的网络传播新局面,拓展了文化产品生产及传播的深度及广度,为主流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但是,网络短视频内容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主流价值观传播带来了挑战。为此,可创新短视频应用于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方式方法,提高主流价值观传播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