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八大河布依族妇女生育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罗平县八大河乡一、二社已婚布依族妇女的初育年龄提高,一、二胎率上升,但多胎率仍突出,且不考虑胎次间隔时间;在生育意愿上,还存在着早生为佳的心态及对男孩偏爱的倾向,但同样对孩子有性别平衡的要求。说明她们的生育观与计划生育政策有一致的地方,但也有非理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三孩政策下的低生育形势以及人口政策未来走向,不仅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和家庭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研究基于宏观计划与微观个体并重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三孩政策下的人口形势和人口政策面临的诸多困境及可能出路。人口形势方面,中国实现低生育水平已近30年,目前已进入极低生育率阶段。而低生育的人口形势背后反映的是民众普遍的低生育意愿,经济社会发展、限制性人口政策、东亚国家的家庭和制度安排是形塑民众低生育意愿的主要力量。在中国以往低生育进程中,有关低生育水平下该实行何种人口政策由于人口理念的不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不过,在当前超低生育率面前,学者和民众需要暂时搁置人口理念分歧,共同应对日趋严峻的低生育形势。鉴于三孩政策下民众生育意愿很可能继续下行,三孩政策的生育率提升效果也可能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尽早考虑完全取消生育限制并择机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3.
欧洲是世界上最早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其总和生育率虽有变化,但波动幅度较为平缓。作为现代福利制度的发源地,欧洲国家在现金补贴、产假制度及托育服务方面率先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试图缓解“低生育率陷阱”带来的后果。本研究从家庭补贴、产假制度以及托育服务等方面阐述国外生育支持政策的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以瑞典、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俄罗斯为例,分析和对比这六个国家在不同国情下生育支持政策的侧重点,并通过总和生育率变动的具体数据分析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而在反思国外生育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低生育水平的对策建议,认为在三孩政策下,中国应从审慎使用大范围、高额度的现金补助,倡导周期性的家庭支持政策,落实以保障女性权益为目标的灵活产假制度,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完整性托育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构建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本研究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150名已婚育龄青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适龄生育的青年群体对三孩政策的态度反应及生育意愿,发现对三孩政策表示支持及表示激发生育意愿的总体比例偏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青年群体生育意愿的现实因素和文化观念因素,发现在现实因素上,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过高使得“养不起”问题突出,尤其是生育旺盛期遭遇压力峰值导致生育意愿低迷,男性育儿参与度低使得女性养育过程压力过大;在文化观念因素上,养儿防老观念淡化、传统家庭主义生育动机让位于个体主义生育动机、生育无性别偏好及女性主义生育观普遍化等特点拉低了青年群体的生育意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积极提升三孩政策实施效果及全面深层次服务青年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壮 《青年探索》2016,(6):70-77
生育意愿是研究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议题。生育意愿,包括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生育目的、再生育意愿。通过对全国2313个青年农户面访调查,分析青年农民生育意愿的特征,进而为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分析表明:(1)当前农民生育潜力巨大:65%的农村青年期望生育两孩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中低至中等收入家庭生育二孩意愿较低;(2)二孩政策下性别偏好趋于优化:与长期一胎政策影响下强烈的男孩偏好相比,政策允许下"儿女双全"观念占主流,男孩偏好降低,尤其是倾向生育两孩的青年人。多种因素构成的性别社会不平等导致女性养老功能弱化,是当前性别偏好的深层原因;(3)再生育意愿差异大:六成农村青年选择再生育,已经生育一孩的家庭生育意愿弱化。基于此,我们提出转变农民性别观念、改善计生工作方式、规划系统性保障措施、完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等对策,以引导增强更多青年的生育意愿、达成"全面二孩"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借助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江苏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江苏省联合实施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跟踪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政策人群生育理想、生育意愿问题进行分析,当纳入代际、教育程度和收入等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后发现,不同政策人群在理想生育子女数上,无政策人群更有可能多生,但在意愿子女数上并无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可适当进一步放开现行计生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谭杰  马凯 《湖湘论坛》2023,(5):103-115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3,跌破1.5的国际人口警戒线,低生育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口生育意愿降低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生育时间荒”的理论视角探讨人们生育意愿降低的内在机制发现,物化的时间、被加速的社会、被低估的生育价值和商品化的养育是形成生育时间荒的重要机制。通过对23884份青年群体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学历越高,青年求学时间拉长,生育意愿相应降低,会加剧生育时间荒。时间的转移支付对青年生育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能够有效缓解生育时间荒。因此,要提振青年生育意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青年生育权利;二是精准设立激励措施,提高青年生育时间期待;三是构建社会市场照顾体系,腾挪更多生育时间;四是倡导新型生育文化,转变对生育的时间评价。  相似文献   

8.
刘聪  尘兴邦 《前沿》2024,(1):113-126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切实可行的生育政策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一大重要举措。在厘清新时代中国生育政策的逻辑走向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倡议联盟框架揭示并解释由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三孩政策迭代变迁的过程,从而助推生育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研究发现,生育政策迭代变迁是政策子系统、外部事件、相对稳定变量、政策学习、信念体系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深层内核信念是促进生育政策稳定迭代变迁的根本原因,政策学习是引发生育政策迭代变迁的重要机制,外部事件为生育政策迭代变迁提供直接动力。此外,印证倡议政策联盟分析中国公共政策问题适切性的同时,也需要对框架体系适当修正,构建本土化的倡议联盟框架,形塑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三孩新政实施后城市已婚女青年的生育意愿,在社会经济假说、价值意识假说及家庭内性别分工假说的框架下,探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影响机制以及三个理论假说的中国适用性。分析发现:城市已婚女青年的生育意愿并没有因政策放开而显著提升,仍然比较低迷。其中,劳动市场进出、价值意识、家庭内性别分工、生育成本、生育选择、工作与生育平衡性对生育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生育意愿的弱化起因于劳动市场进入增大了生育成本、个人主义价值意识促进了生育的自主选择以及家庭内性别分工导致了工作与生育难以兼顾,因此国外三个理论假说同样适用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以长三角地区七个城市3322个青年劳工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公益意愿与公益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与老一代产业工人群体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较之老一代产业工人群体,他们的公益意愿偏高、公益行为偏低、公益行为渠道单一。分析还发现,家庭生活压力、工作稳定性与保障程度、城市生活参与状况及社会关系性质是影响其公益意愿和公益行为的重要因素。要想提升该群体公益意愿与行为,关键在于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城市中的“年轻人为什么要买房”以及“怎样买房”这两大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从“谁在买房”、“谁会买房”、“怎么买得起房”、“买的什么样的房”以及“购房给年轻人带来什么”这五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的购房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从“城市”这一视角出发,揭示了大多数年轻人“买不起房”但“不能不买房”的主要原因,缘于社会制度的刚性设置.  相似文献   

12.
"全面二孩"的重大决策,将对我国未来人口增长速度、劳动力流动和经济发展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关于女性流动对生育的影响,学界存在"多生论"和"少生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且这两种观点都有实证支持,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少生论"逐渐成为主流意见。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同时为了掌握"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农村女青年生育意愿的变化及对劳动力流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对湛江、茂名和阳江等粤西地区的农村女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粤西农村地区生育率常年居高不下,城镇化进程滞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湛江、茂名的生育率为1.71,该政策的出台将强化当地女青年的二孩生育意愿。生育是影响当地农村女青年是否流动的关键因素,她们大多在婚前外出务工,在生育后回流本地。"全面二孩"政策不会改变她们这种既有的流动模式。因此,人口发展的重点应从计划生育政策转移到教育及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上,且要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年轻的母亲就业,吸引农村女青年在城镇落户。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自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及《儿童权利公约》以来,随着对性别平等问题认识的加深,女童问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并被各国政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行动纲领》将"女童"列为了12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儿童是所有千年发展目标的核心",并敦促各国政府考虑女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各种需要和权利。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女童占儿童人口总数的46.3%。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对上海市区18~35岁在职青年的饮食行为方式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在职青年的饮食规律不容乐观、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不同类别在职青年分别存在忽视早餐、在外就餐次数多、营养知识匮乏、高能量高脂肪摄入以及蔬果和奶类摄入不足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尤以"三资"、私营企业青年以及未婚青年群体更为突出,应开展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农户共同富裕则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实施了多项农业补贴政策。基于微观层面定性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共同富裕可能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提出相应假说,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这些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表明,农业补贴政策虽然在不同收入农户、不同区域农户和不同种植规模农户之间存在多重异质性影响,但是其能够有效增加农户收入,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健康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政策采纳,呈现出爆发式政策扩散特征。以健康码省际扩散为例,运用事件史分析(EHA)方法,从政府能力、府际关系、经济社会环境、疫情防控等维度建立分析框架和提出假设,探究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背景下爆发式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府数据管理机构设置、城市化率、人口流动性和每十万人确诊数等因素正向促进省级政府健康码政策采纳。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中国背景下的政策扩散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引发的爆发式政策扩散形成机理有一定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与"70后"相比,"80后"女性受教育程度和未婚未育率明显提高,就业率"城升乡降"、性别差距有所扩大。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育状况和职业中断对"80后"就业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具有新时代含义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就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