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云峰 《群众》2024,(2):10-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3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告诫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7月,总书记莅临江苏考察,再次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是响鼓重锤,又是如山号令。  相似文献   

2.
<正>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立场、修养、境界的集中体现,决定着领导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方向和成效,关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时常叩问“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个基本命题,自觉把正确政绩观作为衡量履职成效的一把标尺,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交出优秀答卷。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阐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树立正确政绩观极其重要、十分紧迫,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求。本文就如何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谈一点看法。一、坚持以人为本,彰显政绩评价的主体意识为谁创造政绩,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问题。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  相似文献   

5.
王楚平 《政策》2004,(6):36-36
政绩评价考核对干部从政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追求政绩、创造政绩的行为。建立科学的县乡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必须确立正确的政绩评价标准。领导干部要创造政绩,没有政绩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成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方面,存在着种种误区和偏差,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它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影响到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政绩观是规范和激励扶贫干部作为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实际成效。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当前扶贫干部政绩观出现了诸如唯痕迹观、唯领导观、唯大工程观等失范现象。调适失范的政绩观,必须用"实干出政绩"思想武装广大扶贫干部的头脑,回归"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初心,构建科学的扶贫政绩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政党执政,为官从政,都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缺少政绩,执政党就难以巩固其执政地位,领导班子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领导干部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要政绩,就得树政绩。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政绩?这都涉及到一个政绩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树政绩,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己;是为大局,还是为局部,这是区分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正确的政绩观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前提,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央强调正确的政绩观,首要前提是要发展、讲政绩。如果离开了要发展、讲政绩这个问题来说正确的政绩观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是要求大家要有政绩,要讲政绩;不做事,不谈政绩,就不可能有政绩,更谈不上有正确的政绩观。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创造政绩?怎样检验政绩?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中央强调的政绩是全面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人民群众拥护的政绩。所谓全面,就是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城市变化,又看农村变化;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可持续的发展;既看经济总量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看改革开放,又看社会稳定;既看“显性政绩”,又看“潜在政绩”。所谓经得起实践检验,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而不是摆花架子、做表  相似文献   

10.
张小辉 《群众》2024,(3):35-36
<正>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树立正确政绩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组织部门如何为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切实保证呢?笔者认为:一、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干部是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的基础,也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对干部的考核公正、公开、公平,并科学准确,就必须科学的衡量政绩,就刻不容缓的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防止和克服干部政绩考核中的片面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宁 《新东方》2004,(12):4-8
干部政绩考核是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基础,也是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所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一般来说,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政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干部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政绩。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对干部的政绩观起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撼澜 《重庆行政》2013,14(2):39-41
古今中外的为政者都力图谋求政绩."政绩"的文字涵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诠释是:官员在任职期间的业绩.在中组部1994年举行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课题协调会"上,与会专家们将"政绩"界定为:"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和实现任期目标的实践中,通过正当手段和辛勤工作所取得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的德才,是评价干部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①这两种解释有官方权威性.中外学术理论界也对政绩的定义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表述.[1] 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政绩观是对政绩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在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张凤有 《党建研究》2006,(10):43-44
对领导干部来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中组部印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为考核干部政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搞好干部政绩考评,笔者认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政绩观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不仅要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和新的发展理念。毋庸讳言,一些领导干部的行为上存在的某种偏差,与现行的地方政府决策体制中的设计和政绩观有着直接的关系。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创新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政绩考核出现的问题政绩就是为政之绩,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其任期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不同的经济关系对政府行为的要求不同,因而对政府行为规范化的要求也不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合理的、规范的政府行为,到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周铁根 《群众》2011,(6):76-76
作为县级领导干部,我们身处群众工作的基层一线,必须以科学的群众观引领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树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始终为群众谋求政绩,靠群众创造政绩,由群众评价政绩,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于民,以此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凝聚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同时,这些革命精神又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不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始终高度重视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本文就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重要论述进行学习思考。弘扬胸怀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他经常把理想信念比喻成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8.
朱成君 《新东方》2004,(1):79-81
在考核干部方面,湖南省酝酿出台新标准,树立新的政绩观,科学衡量政绩,改进经济工作的评价和考核办法,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新标准淡化对GDP增长速度的追求,注重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看社会进步;既看城市变化,又看农村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考核工作是机关后勤部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科学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勤干部考核,对于后勤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勤干部考核,有利于推动后勤事业全面发展。机关后勤部门用什么样的标准考核评价干部,特别是用什么样的指标衡量领导干部政绩,领导干部就会相应地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只有用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才能由此引导各级后勤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确保…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那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发展观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式、速度和质量,政绩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和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