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目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势的几点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民 《台声》2009,(5):23-25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不论最后名称为何,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目前仍以CECA称之)将很快提上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议程,成为继两岸“大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此议题也成为日前北京“两会”讨论的涉台热点问题之一。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CECA将很快提上海协与海基会的议程,将成为继两岸“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伍源 《台声》2004,(4):10-10
台湾“3·20 选举”的争议风波,引起政局激烈动荡,更令岛内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深感忧虑。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令台湾经济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如何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成了选后台湾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及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因此,学者认为两岸经贸已成为台湾经济的生命线。台湾经济已逐步融入大陆经济,台湾经济发展已离不开大陆,两岸经贸交流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  相似文献   

4.
柳英 《两岸关系》2008,(2):17-18
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岛内中产阶级人数迅速下降,贫困人口及超富裕人口数量相对增多,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整个社会财富呈现M型分配。  相似文献   

5.
过去一年中,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保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步伐,中国大陆经济亦持续快速增长,国际经济基本面维持温和扩张趋势。受惠于国际大厂订单的大量释出,台湾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生产稳定成长,民间投资在高科技企业持续扩充产能以及提高技术层次带动下有所发展,岛内消费在“双卡”风波逐渐平息下温和回升,但仍存在成长动力不足、经济结构有待调整、通货膨胀压力日增等问题。2008年,台湾经济增长预计会有所放缓,物价上涨趋势不会扭转。  相似文献   

6.
点评台湾2005年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台湾经济形势出现因出口增长停滞、内需增长缓慢造成的总体经济增长迟缓。从全年来看,上半年经济情况表现最差,第4季出现小幅回升,拉动经济有所反弹,但力有不足,全年经济增长率“保4”已经无望。展望2006年,由于今年增长缓慢,相对来说明年的经济因基数较低,增长率可望好于今年。与此同时,台当局为配合所谓的“第二次经发会”,有可能提出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新措施,包括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等政策,可望带动岛内第三产业的发展,缓和制造业持续外移造成岛内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2005年的台湾经济是严重萧条的一年,现在新的一年已开始,今年台湾的经济形势又将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今年岛内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个背景是:去年“三合一”选举的结果是“蓝营狂胜,绿营惨败”;阿扁遭受重挫,“跛脚”已成事实;蓝营和绿营内部都处于整合之中;连、宋访问大陆的后续效应势必继续扩大;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在上述大背景下,笔者以为岛内经济和去年相比,在整体上虽会有起色,但起色很有限。岛内经济会比去年好些台湾是个小小的海岛,其经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据有关方面预测:2006年的国际油价涨势可能趋缓…  相似文献   

8.
2021年,台湾政局内斗博弈激烈,政治乱象频出,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持续谋"独"挑衅,制造两岸敌意对抗,在岛内为谋求一党政治私利,持续打压政治对手,同时施政问题凸显,遭到民意反弹。岛内在野政治力量围绕疫苗、民生、经济等问题加大制衡民进党。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已对岛内经济及两岸经贸交流产生较大冲击。此外,蔡英文当局借疫情趁火打劫,挑起两岸对立,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谋求两岸经济脱钩,相关影响仍将持续发酵。一、冲击岛内经济及两岸经贸,但部分行业短期受益疫情发生后,蔡英文当局非但没有对祖国大陆施以援手,反而以疫情防控为名,变本加厉破坏两岸关系,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势必受挫,岛内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邱立本 《台声》2004,(4):6-9
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甚至出现战后以来罕见的经济负增长窘境。对此,台湾岛内有舆论认为,是大陆“磁吸效应”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密的后果。然而事实却正相反。两岸经贸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日益成为台湾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自2002年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已进一步成为  相似文献   

11.
檀江林 《台声》2002,(10):12-14
台湾新当局上台两年多来,治理经济无方,却不断制造事端,加剧两岸政治形势紧张化;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却顽固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将台湾经济一步步推向沉沦的境地,不仅是台湾、更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岛内经济仍在恶化台湾民间投资和消费持续低迷。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厂商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岛内民间投资衰退11.5%。“主计处”因而大幅向下调整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为0.65%,显示全年将毫无增长。这是台湾去年民间投资衰退二成九以后,经济增长仍呈“停滞状态”。今年上半年台湾民…  相似文献   

12.
谢楠 《统一论坛》2015,(3):41-43
2013至2014年台湾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但岛内宏观经济的趋好并未提升台湾执政当局低迷的民意支持度。岛内民众对台湾当局施政不满意度极高,直接导致国民党在2014年底"九合一"地方选举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溃败,丢掉了长期执政的台北、台中、桃园等9个县市,执政县市减少至6席,执政人口不到全台人口三分之一。岛内蓝绿政治版图的翻转与台湾经济转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上半年是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谈判协商的半年,也是台湾经济一扫阴霾的半年。在亚太经济特别是大陆经济的畅旺带动下,岛内经济呈现出强劲上升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台湾经济的困境与“荣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5月中旬张俊雄回任台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后,仅仅1个多月,便连续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措施,号称"一周一利多",所发出的资金支票甚至超过了前任苏贞昌1年4个月任内的全部投资支出,而苏贞昌任内的经济政策却正是标榜"大投资"的。但正如岛内各项经济指标所显示的,岛内经济近期难有起色,张俊雄想凭空造出"政绩",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4,(10):59-59
这些年台湾经济增长迟滞,岛内蓝绿对立始终无法舒缓,"闷经济"加上"闷政治",对台岛发展构成了双重阻碍。但综观最近地沟油事件,不难发现岛内企业和行政体系中"认真"精神的失落,其实也是严重羁绊台湾社会前进的一大症结。  相似文献   

16.
壁松 《台声》2001,(10):1-1
自去年5月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两岸关系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岛内不仅政局动荡,而且经济状况严重恶化。一年多来,岛内股市大幅下滑,民众财富严重缩水,经济增长率一再下降,至今年第二季度已经降为负数,为近30年来的最低点,岛内失业率也持续上升,人民痛苦不堪。 对于岛内同胞所遭受的痛苦,我们非常关切,感同身受,都希望这种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变。最近,岛内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会议(简称“经发会”)达成了一些共识,其中包括“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戒急用忍’政策之松绑)、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  相似文献   

17.
近60年来,岛内关于光复初期台湾经济政策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兴衰特征。最早的研究,自台湾重光之后即已展开。1949年蒋介石退台后,岛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落寞状态。80年代以来,岛内学者的研究兴趣“似有复燃之势”,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但岛内学界对此题的研究,大多自台湾一地的角度来研判当时的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忽略了总体国情。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体上起步于80年代。近年来,大陆学者对光复初期台湾经济政策的各个层面展开了探讨。目前,该课题尚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应运而生。本文从传统贸易与价值链出发,阐述台湾与RCEP成员经贸关系和价值链联系,分析RCEP签署对台湾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利用GTAP模型模拟RCEP关税削减对台湾岛内经济与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RCEP建立将导致台湾对外贸易与投资的转移,贸易条件恶化,从而对岛内各产业产出、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带来负面冲击。同时,台湾通过后向联系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业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徐青 《统一论坛》2008,(2):41-42
2007年的台湾因牵涉到随后到来的立法机构和地区领导人大选,而这两个选举都将对未来岛内政党走向、政治生态变化乃至岛内经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岛内朝野党争的焦点。在这样的选举年里,台湾社会总体呈现出来的景象并不令人轻松,政坛之乱依然,经济民生问题依旧无解,  相似文献   

20.
由于出口的强劲,2006年台湾的经济增长有所加速。岛内需求由于消费信贷的紧缩而有进一步的减缩。今年(2007年)岛内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预计会有所回升,将对预计因外部需求的减缓而有所下降的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缓冲,使2007年的经济增长仅稍低于2006年的增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需进一步扩大价值链,而服务业公司需要进一步提高外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