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在整理张学良口述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张学良围绕“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这一话题,谈了许多看法。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与张学良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当年,为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他们俩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式的交往故事。 (一) 1936年,全国抗日战争的声浪日益高涨。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积极抗日的主张不但不予理睬,而且步步进逼,强迫他们限期“剿灭”红军。 蒋介石的压力变成了张杨两将军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动力。中共中央与张学良经过多次  相似文献   

3.
4.
西安事变是以秘密战线方式运作的政治斗争,正是这一特点,致使事变中的事件、人物乃至史料和回忆都显得非同寻常地扑朔迷离。而叶剑英对"苦迭挞"的回忆就是其中之一。叶剑英的"苦迭挞"回忆  相似文献   

5.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在书赠瞿秋白的条幅上写下的话。瞿秋白是被鲁迅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彼此之间建立的友谊却深沉厚重。在瞿秋白处于生命危险、生活最为困难的境遇时,是鲁迅冒着生命危险给予了他最真诚、无私的帮助,这才让瞿秋白有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6.
正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这是一首孙中山写下的曾用作革命联络暗号的"无题诗"。为了追随孙中山,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学校毕业后,于1920年回到广东,与一些校友纵论时事、抒发情怀时,把孙中山的这首诗谱成曲子,表达了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到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革命斗争中去的强烈愿望。叶剑英的一生,正是努力实践这一愿望的光辉的一生。本文叙述的,就是叶剑英这一光辉历程中的若干片断。  相似文献   

7.
一、深厚的渊源高度的评价 叶剑英出生在著名侨乡广东梅县。他的三位伯父是马来亚华侨,父亲叶钻祥留家守业,亦曾往返于南洋和梅县雁洋堡之间,为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传递信息。 1915年,叶剑英从东山中学出来,次年随水客赴马来亚怡保谋生。1917年,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人到南洋宣慰华侨,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就学。胸怀大志的叶剑英顺利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取。 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叶剑英回到广东,追随孙中  相似文献   

8.
在1993年3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荣毅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一个曾经当过民族资本家的人,居然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拥有11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副主席,简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深含了中国共产党对荣毅仁的高度信任和厚爱,也包含了荣家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被称为“半个世纪的深情”。在这崇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黄琪翔和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是广东梅县同乡,彼此相识很早,相交很深。在人生重要的几十年间,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是梅县务本中学(即今梅州中学)同学,在校期间,他们的学习成绩优异,受到师友们的称赞。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关于"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张学良参加过国共内战,由于特殊的经历,出于对国共两党的深刻了解,他在晚年口述历史时,对这一问题作了有异于一般学者和其他当事人的总结。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国民党虽然一度是执政党,也控制过国家政权,但一直没有形成中心思想。张学良直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深夜,原已根据不平等条约而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关系中国命运、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又是他们为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陈雷刚 《党史纵横》2014,(11):14-18
正叶剑英是著名的归国华侨将领,一生与香港、澳门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为历经沧桑的香港、澳门殚精竭虑、披肝沥胆。建国前,叶剑英或途经港澳,或避居港澳,或密赴港澳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和抗日救亡工作,展现了他独特的韬略和才能,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港澳地区和港澳同胞的有着深厚情感;解放后,作为我党最早负责分管港澳事务的领导人之一,叶剑英基于广东与港澳的特殊关系,相继提出了"海洋战略"和"特区战略",致力于发展港澳与内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在当今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了。这位东北军的少帅,因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千古留名。但当年少帅与安徽有关的人和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单文俊 《党史纵横》2003,(11):19-21
宋黎与张学良,1936年2月相识于西安。此后60多年,宋黎对张学良一直怀有割不断的情结。 一 初识 张学良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儒家传统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特别是受西方师友的影响最甚,深谙“教育系乎国本”,尤其重视正规教育。他认为:“中国有数千年文化的历史,地大物博,而在现代不能成为强盛的国家,考其原因,就是缺乏有训练有知识的民众。”因此,不惜斥巨资赞助东北大学(今辽宁省政府址),聘请国内最高水平的教授执教。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15.
在周恩来漫长的一生中,他与张学良交往的时间,短暂得微乎其微,前后算起来,都加在一起也不过八天九夜,然而,他俩之间却建立起了异常感人的深厚情谊。1936年,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经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的牵线联系,张学良于3月4日从西安亲自驾机飞抵洛川,与中共代表李克农、钱之光、戴镜元进行了联合抗日的谈判。为进一步商谈抗日救国大计,张学良提出,由中共派一位全权代表,最好在毛泽东、周恩来中推出一位,与他再一次商谈,地点定在肤施(延安),时间由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和平回归祖国,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共历史上,叶剑英是最早探索澳门和平回归道路的领导人,对澳门和平回归做出了多方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反教条主义的斗争,使人民解放军的教育训练受到极大挫折.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后,苏军顾问撤走,人民解放军的教育训练更是无所适从.为改变教育训练处于低谷的状态,中央军委强调要以我为主,继承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但是,具体做起来,哪些是应当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怎样继承,苏军的方法又有哪些不能用,全军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部队训练五花八门,处于重新探索改革的试验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南京军区产生了郭兴福教学法.经过主管军事教育训练工作的叶剑英的大力倡导,郭兴福教学法迅速发展成为全军性的练兵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叶挺与叶剑英,是中国现代两位战功卓著的名将,被称为“军中双叶”。他们各自传奇的生活经历和别具一格的指挥才能,早已令人叹服,然而对于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相敬的感人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起源于延安,并从延安走向世界。就中共与美国的关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开端。随后,中共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等也开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与两国三方(即中美两国和国共美三方)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重庆谈判、停战谈判,相应的协商机构则有三人军事小组、军事调处执行部  相似文献   

20.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不能不令人想起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一致抗日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更不能不想起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将军.本文拟就张学良与抗日战争做些研究,以此作为不能忘却的纪念.一、杀父之仇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是奉系军阀的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出身绿林,1916年任奉天督军,一度曾任北洋政府首脑.1928年张作霖在日本一手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死.张学良继父业于危难之中,成为主政东北的最高统治者.杀父之仇在张学良心中深深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后来不止一次说到“我恨日本!”“我对日本非常不满.家仇国难集于一身,同日本有不共戴天之仇.”张学良在接受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最初我不知道父亲被炸死,部下仅告诉我是负伤,所以我晚了几天才回家.如果当时告诉我真相,我会立即赶回去.我一点都不怕日本军,如果他们在杀死我父亲之后再杀死我,我相信一定会有比我更厉害的‘张学良’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