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目前在我国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教师、家长及社会已经普遍感觉到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现状初探刚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教育者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许多家长也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做事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1.超限逆反。是指当客观要…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或组织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人们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客体所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古今中外,男女老少,人皆有之。例如《人民文学》杂志在平时阅览率平平,但由于发表了一篇污蔑少数民族的文章而受到批评,它的1987年第1、2期合刊本,就一下子变成了很难看到的“抢手货”。这是看文学作品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我们把学生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那么,影响学生逆反心理形成  相似文献   

4.
控制节奏,张弛有度。凡事要有度,安全教育亦应如此。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同上紧的发条,有其固有的极限,是不可更改的客观现实。因此,安全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受众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为此,教育者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及时了解大多数受众对象  相似文献   

5.
如何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陈旧、失实、序列不当。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职工下岗问题、企业实行股份制问题,腐败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必然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引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姓社姓资、社会风气以及党风等问题的思考,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或者仅停留在一般的理论分析或者口号上,其结果将不只是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会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走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又称对抗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后,往往会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障碍意念,大脑对知识的输入引起负迁移,对知识信息的反馈造成负效应。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较为复杂,只有充分地认识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意识地防范它。成因之一,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十年内乱,使一部分人思想扭曲,心理变态;对外开放,又使一些人重资崇洋;意志蜕化。这样,人们的思想复杂化了,从某种意义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信任感和排斥性。这多多少少影响了现在的中学生。成因之二,师生观念不同步。随着改革的  相似文献   

7.
舞厅,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是既神秘又浪漫的,就象舞厅内多变的灯光一样,既变幻莫测又绚烂多彩。但出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差额选举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指选举人对选举工作组织者的感觉背逆心理,也有因选举人自身认识上的片面性而产生的心理失衡。逆反心理的发生,往往会使选举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从1993年度的县、乡换届选举来看,有些党委提名的代表候选人落选了,而群众提名的候选人当选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认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师、家长及专职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们,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为此,揭开逆反心理的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它的良策的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逆反心理及其一般的心理机制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些情况,你越是坚决反对某男与某女谈恋爱,他俩越是明来暗往,海誓山盟;你越是严厉批评某甲,某甲越是我行我素,甚至破罐破摔;你越是过分表扬张三,别人就越是对张三不服气,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你越是禁止阅读某本书,这本书就越是不胫而走……这类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方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和愿望恰恰相反的心理和行为。由于当事人的意志和愿望未必是正确的,因此,逆反心理及其行为未必是错误的。为了论述的方便,并考虑到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越是强调某种正确思想,越是有人不以为然;越是过分宣传某个典型,越是有人不买帐而疏远;过分批评某人所犯的错误,反而激起一些人对他的同情和亲近……这些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处理问题的行为,便是心理学上所讲的逆反心理。 那么,如何防治这种逆反心理?笔者认为教育者应坚持以下四法: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情景中产生、存在和延续的。有些青年人之所以对思想教育产生逆反心理,除了内在动机、态度、经验等原因外,还取决于外部刺激,诸如论题不感兴趣,教育者不可信赖,教育内容难于信服,教育形式不可取等等。如果这些情景得到改变,逆反现象或许会软化或消失。逆反现象也是暂时性的,因为它是反应性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划分了青年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并指出防治青年弱势群体的社会逆反心理,需实施优化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帮扶工作、化解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已逐步转移到青年职工上来。本文就当前部分青工存在的心理特征之一——逆反心理做些初浅的探讨。关于逆反心理的研究,是近几年来青年工作研究中新提出的课题之一。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那种比较稳定的、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与众对立的、同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严重障碍,如何克服这一障碍?适当地采取无意识教育的方法具有独到的功效。所谓逆反心理,即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本文里所讲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自我”概述所谓“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统治力量,是联系个体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惟一纽带。因此,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心理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二、认识“自我”中学生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肯定”或“错误的否定”。由于他们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因此往往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期望过高却又达不到,为此自卑…  相似文献   

17.
18.
控制是领导活动的重要内容。掌握好控制的艺术,是领导活动成败、高效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场力控制艺术 场力控制又称影响力控制,是指领导者借助非权力因素即自己的影响力(如高尚的品质,以身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本来属于心理学范畴的逆反心理,引起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对特定时期出现于特定领域的这种既普遍又特殊的心理现象,见仁见智,看法不一,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也确有不少偏颇之论。当我们对这几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反思时,很有必要对逆反心理进行全面的剖析,以求获得比较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本文从如何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入手,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参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